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漢語大詞典》:赈惠(賑惠)
救济的恩惠。 明 张永明 《旱灾陈言疏》:“秋冬以后,旧穀且尽,民歉渐急,再议开放常平仓米,以加賑惠。”
分類:救济恩惠
《漢語大詞典》:发赈(發賑)
发仓救济。《清会典·户部·尚书侍郎职掌七》:“凡荒政十有二:一曰备祲,二曰除孽,三曰救灾,四曰发賑。”
分類:救济
《漢語大詞典》:急赈(急賑)
亦作“ 急振 ”。 紧急救济。《清会典事例·户部·赈饥》:“ 李鸿章 即督飭印委各员,迅速分投查勘,设法拯救,散发急賑。” 鲁迅 《准风月谈·双十怀古》:“中国红十字会筹募 湖南 、 辽西 各省急振。”
《漢語大詞典》:赡助(贍助)
救济帮助。《汉书·循吏传·黄霸》:“田者让畔,道不拾遗,养视鰥寡,赡助贫穷。”
分類:救济帮助
《漢語大詞典》:存赐(存賜)
恤问、救济。汉书·五行志中之下:“乃閔海内勤劳,是岁遣博士 褚大 等六人持节廵行天下,存赐鰥寡,假与乏困,举遗逸独行君子诣行在所。”
分類:救济
《漢語大詞典》:劳恤(勞恤)
亦作“ 劳恤 ”。 抚慰,救济。后汉书·翟酺传:“愿陛下亲自劳恤,研精致思。” 晋 袁宏 后汉纪·明帝纪上:“陛下躬行孝道,修明经术,敬畏天地之礼,劳卹黎民之恩。”新唐书·王式传:“会 河曲 大歉,民流徙,佗州不纳,独 式 劳卹之,活数千人。”
见“ 劳卹 ”。
分類:抚慰救济
《漢語大詞典》:济赈(濟賑)
赈济,以财物救济灾民。 清 薛福成 《赠太常寺卿丁公墓表》:“会 直隶 、 山西 、 河南 大旱,公广劝商民,分财济賑,嘘枯濯痍,邻疆蒙泽。”
《漢語大詞典》:施赈(施賑)
亦作“ 施振 ”。 施舍财物救济贫民或灾民。后汉书·马援传:“凡殖财产,贵其能施賑也。否则,守钱虏耳。乃尽散以班昆弟故旧。” 晋 葛洪 抱朴子·汉过:“同恶成羣,汲引姦党,吞财多藏,不知纪极;而不能散錙銖之薄物,施振清廉之穷俭焉。”《新华日报》1938.7.11:“他们是以‘青年会’的名义,利用水灾、旱灾,募捐施赈来号召人民。”
《漢語大詞典》:收挽
收容救济。 宋 叶适 《蕲州到任谢表》:“恭惟驾驭豪杰之时,兼有收挽孤寒之道,遂令试郡课以治民。”
分類:收容救济
《漢語大詞典》:匡困
救济贫困。国语·晋语四:“弃责薄敛,施舍分寡。救乏振滞,匡困资无。”后汉书·臧洪传:“况僕据金城之固,驱士人之力,散三年之畜以为一年之资,匡困补乏,以悦天下,何图筑室反耕哉?”
《漢語大詞典》:营恤(營恤)
亦作“ 营卹 ”。 救济;抚恤。后汉书·庞参传:“苟贪不毛之地,营恤不使之民。”《晋书·儒林传·杜夷》:“今遣吏宣慰,郡可遣一吏,县五吏,恒营卹之,常以市租供给家人粮廩,勿令闕乏。” 清 昭槤 啸亭杂录·宗室诗人:“国家厚待天潢,岁费数百万,凡宗室婚丧,皆有营恤。”
分類:救济抚恤
《漢語大詞典》:济良所(濟良所)
旧时的一种慈善机构,收容救济被拐骗、受虐待而无处可以投奔依靠的妇女。 李大钊 《北京市民应该要求的新生活》:“扩充济良所,有愿入所的娼妓,不问他受虐待与否,一概收容。” 许地山 《狐仙》:“我此后还要劝人,若曾失恋还想娶妻的都要到济良所挑去。” 欧阳山 《苦斗》四一:“大表姐整天也和一班男女教友厮混,不是聚会,就是听讲,再就是跑跑孤儿院、济良所、盲哑学校、慈善医院之类的地方。”
《國語辭典》:安济坊(安濟坊)  拼音:ān jì fāng
宋时收养救济贫病,施医赠药的场所。《宋史。卷一九。徽宗本纪一》:「辛未,置安济坊养民之贫病者,仍令诸郡县并置。」宋。陆游《老学庵笔记》卷二:「已而置居养院、安济坊、漏泽园,所费尤大。」
《漢語大詞典》:安养院(安養院)
旧时救济灾民的机构。 宋 陆游 《傅正议墓志铭》:“ 南安 大饥,民弃子者相属。公请於州,出常平钱米,设安养院於 延福 僧舍。”
《漢語大詞典》:沾恤(沾卹)
救济抚恤。南齐书·武帝纪:“詔曰:‘顷风水为灾,二岸居民,多离其患……遣中书舍人履行沾卹。’”
分類:救济抚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