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共649,分44页显示  上一页  8  9  10  11  12  14  15  16  17 下一页
词典(续上)
作故
故违
故俗
知故
送故
缘故
故方
故侣
故阴
故记
近故
故入
故台
则故
他故
《漢語大詞典》:作故
谓不依旧规,自创先例。故,典故,成例。国语·鲁语上:“宗人 夏父展 曰:‘非故也。’公曰:‘君作故。’” 韦昭 注:“言君所作则为故事也。” 汉 张衡 《西京赋》:“自君作故,何礼之拘?”南齐书·张敬儿传:“伤负心期,自谁作故?”
《高级汉语词典》:故违
有意违抗
《漢語大詞典》:故俗
古俗;旧俗。韩非子·奸劫弑臣:“当此之时, 秦 民习故俗之有罪可以得免,无功可以得尊显也,故轻犯新法。”史记·卫将军骠骑列传:“居顷之,乃分徙降者边五郡故塞外,而皆在 河 南,因其故俗,为属国。” 宋 张世南 游宦纪闻卷八:“近缘久病,艰於动作,詘伸俯仰,皆不自由,遂不免遵用旧京故俗,輒以野服从事。” 清 昭槤 啸亭杂录·圣祖拏鳌拜:“刀不离身,乃 满洲 故俗,不足异也。”
分類:故俗旧俗
《漢語大詞典》:知故
旧交好友。后汉书·独行传·刘翊:“﹝ 翊 ﹞又逢知故困馁於路,不忍委去,因杀所驾牛,以救其乏。”三国志·魏志·管宁传:“初, 寧 妻先卒,知故劝更娶。”魏书·元熙传:“及 熙 将死,復与知故书。”
巧智诈伪。庄子·刻意:“去知与故,循天之理。” 王先谦 集解:“管子·心术篇:‘去智与故’,此用其语。”文子·十守:“休精神,去知故,无好无憎,是谓大通。”《淮南子·主术训》:“木击折轊,水戾破舟,不怨木石而罪巧拙者,知故不载焉。” 高诱 注:“言木石无巧诈,故不怨也。”
《國語辭典》:送故  拼音:sòng gù
1.官吏离职,属吏敛钱相送,称为「送故」。《南史。卷七○。循吏传。范述曾传》:「郡送故旧钱二十馀万,一无所受,唯得白桐木火笼朴十馀枚而已。」南朝宋。刘义庆《世说新语。雅量》:「公东出,乘估客船,送故吏数人投钱唐亭住。」
2.州郡官殁于任所,属下佐吏护丧回里,称为「送故」。南朝宋。刘义庆《世说新语。夙惠》:「桓宣武薨,桓南郡年五岁,服始陈,桓车骑与送故文武别。」
《國語辭典》:缘故(緣故)  拼音:yuán gù
1.事情发生的因由。《三国演义》第二一回:「将闻言失箸缘故,轻轻掩饰过了。」《老残游记》第一二回:「初起不懂甚么缘故,既而想起,自己也就笑了。」也作「原故」。
2.意外、变故。《红楼梦》第九七回:「欲要叫人时天又晚了,欲不叫人时自己同著雪雁和鹦哥等几个小丫头,又怕一时有什么缘故。」也作「原故」。
《漢語大詞典》:故方
(1).原来的药方。史记·扁鹊仓公列传:“使 意 尽去其故方,更悉以禁方予之。”
(2).旧规。 清 沈德潜 说诗晬语卷上:“ 少陵 出而瑰奇鸿丽,一变故方,后此无能为役。”
《漢語大詞典》:故侣
以前的友伴。 南朝 梁 吴均 《别鹤》诗:“别鹤寻故侣,联翩 辽 海间。” 唐 刘禹锡 《送韦秀才道冲赴制举》诗:“故侣不可追,凉风日已寒。”
分類:以前
《漢語大詞典》:故阴(故陰)
指旧岁的秋冬。《文选·谢灵运〈登池上楼〉》诗:“初景革绪风,新阳改故阴。” 李善 注引《神农本草》:“春夏为阳,秋冬为阴。”
分類:旧岁秋冬
《國語辭典》:故记(故記)  拼音:gù jì
古书。《吕氏春秋。仲冬纪。至忠》:「臣之兄尝读故记曰:『杀随兕者,不出三月。』」
分類:古书
《漢語大詞典》:近故
指近亲故旧。南齐书·高逸传·褚伯玉:“近故要其来此,冀慰日夜。”
《国语辞典》:故入  拼音:gù rù
指审判者在审判案件的过程中,虚构或增减事实,故意地将无罪判为有罪或轻罪重判。相对于「故出」而言。
《韵府拾遗 灰韵》:故台(故台)
孙楚韩王台赋望韩王之故台寻往代之所营
《國語辭典》:则故(則故)  拼音:zé gù
只顾、只管。元。无名氏《陈州粜米》第三折:「线也似一条直路,你则故走。」
分類:只管只顾
《國語辭典》:他故  拼音:tā gù
其他理由和别的事故。《楚辞。屈原。离骚》:「岂其有他故兮,莫好脩之害也。」《文选。丘迟。与陈伯之书》:「寻君去就之际,非有他故。」
分類:理由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