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国语辞典》:操同室之戈  拼音:cāo tóng shì zhī gē
关系切近者彼此相互攻击、残害。清。孔尚任《桃花扇》第七出:「近日复社诸生,倡论攻击,大肆殴辱,岂非操同室之戈乎?」《老残游记》第九回:「若只是为攻讦起见,起初尚只攻佛攻老,后来朱陆异同,遂操同室之戈。」
《国语辞典》:左右夹攻(左右夹攻)  拼音:zuǒ yòu jiá gōng
分左右两路而为钳式攻击的战术。如:「将军下令左右夹攻,企图击溃敌军。」
《国语辞典》:避其锐气,击其惰归(避其锐气,击其惰归)  拼音:bì qí ruì qì,jí qí duò guī
避开敌军初征时的旺盛斗志,待其松懈返回时再予攻击。《孙子。军争》:「故善用兵者,避其锐气,击其惰归。此治气者也。」明。涂泽民〈与李总兵书〉:「法曰:『实而备之,强而避之。』又曰:『避其锐气,击其惰归』,此虽常谈,实万古用兵之要诀。」
《国语辞典》:明鎗容易躲,暗剑最难防(明鎗容易躲,暗剑最难防)  拼音:míng qiāng róng yì duǒ,àn jiàn zuì nán fáng
比喻公开的攻击比较容易对付,暗中的攻击难以提防。明。叶宪祖《鸾鎞记》第一○出:「待我到丞相跟前去,背他一场是非,叫他明鎗容易躲,暗箭最难防。」也作「明枪好躲,暗箭难防」。
《国语辞典》:明鎗容易躲,暗箭最难防(明鎗容易躲,暗箭最难防)  拼音:míng qiāng róng yì duǒ,àn jiàn zuì nán fáng
比喻公开的攻击比较容易对付,暗中的攻击难以提防。明。汪錂《春芜记》第一一出:「倘若拿著宋玉,事儿发作。季老夫人得知,一定卖那泼贱到隔江过海去,不然也打他几十下,消了我这恶气。正是明枪容易躲,暗箭最难防。」也作「明枪好躲,暗箭难防」。
《国语辞典》:射人先射马,擒贼先擒王(射人先射马,擒贼先擒王)  拼音:shè rén xiān shè mǎ,qín zéi xiān qín wáng
(谚语)比喻打击敌人必须先攻击领头的,或做事要先把握关键。唐。杜甫〈前出塞〉诗九首之六:「挽弓当挽强,用箭当用长。射人先射马,擒贼先擒王。」
《国语辞典》:明鎗易躲,暗箭难逃(明鎗易躲,暗箭难逃)  拼音:míng qiāng yì duǒ,àn jiàn nán táo
比喻公开的攻击容易闪躲,而暗中的攻击难以逃脱。《薛仁贵征辽事略》:「仁贵脑后无眼,兀的是明鎗易躲,暗箭难逃。」也作「明枪好躲,暗箭难防」。
《国语辞典》:太原五百完人  拼音:tài yuán wǔ bǎi wán rén
民国三十八年四月二十四日,共匪以六十万兵力对山西太原发动全面总攻击,我军民誓死固守,集体壮烈成仁者五百人,世称「太原五百完人」,今台北圆山有五百完人冢。
《国语辞典》:众口交攻(众口交攻)  拼音:zhòng kǒu jiāo gōng
许多人一齐用言语攻击。《明史。卷二五三。王应熊传》:「言陛下召应熊,必因其秉国之日,众口交攻,以为孤立无党,孰知其同年密契,肺腑深联。」
《国语辞典》:以寡击众(以寡击众)  拼音:yǐ guǎ jí zhòng
以少数薄弱的力量攻击众多强盛的对手。《资治通鉴。卷二二○。唐纪三十六。肃宗至德二年》:「巡以寡击众,以弱制强,保江、淮以待陛下之师,师至而巡死,巡之功大矣。」
《国语辞典》:巴兹卡(巴兹卡)  拼音:bā zī kǎ
一种用来攻击坦克车的轻便火箭炮。为英语bazooka的音译。在第二次世界大战时出现,形状为直径三英寸、长约五英尺一端开口的金属管子。
《国语辞典》:腿法  拼音:tuǐ fǎ
武术中以腿攻击对方的技法。如:「注意他攻击时的腿法,找出弱点来,才能进一步寻求致胜之道。」
《国语辞典》:活靶子  拼音:huó bǎ zi
1.活动的射击目标。
2.比喻被攻击或批评的对象。如:「你再到处惹事生非,总有一天会成为活靶子的!」
《国语辞典》:大进击(大进击)  拼音:dà jìn jí
大规模的袭进攻击。如:「趁著有利情势,我军以大进击的战术,将敌军澈底瓦解。」
《国语辞典》:东洋剑(东洋剑)  拼音:dōng yáng jiàn
1.一种击剑运动。为日本的剑道,主要以劈、砍、刺等攻击动作为主。
2.剑道运动所使用的剑(刀)。主要包含竹刀、木刀和武士刀等三类,分别适用于不同学习阶段或技术成熟度之从事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