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漢語大詞典》:排扺
排挤攻击。后汉书·桓谭传:“﹝ 桓谭 ﹞性嗜倡乐,简易不修威仪,而憙非毁俗儒,由是多见排扺。” 李贤 注:“扺,击也。音纸。”
分類:排挤攻击
《漢語大詞典》:泼污水(潑污水)
比喻对人或事进行诬蔑和攻击。《人民文学》1977年第11期:“这是多么好的一位农村基层干部,以身作则,率领群众远道拉沙,别人还向他身上泼污水。”
《漢語大詞典》:喷血自污(噴血自污)
含血喷人,却先污己口。比喻本欲恶毒地污蔑、攻击他人,结果却先害了自己。 明 张居正 《答操江胡玉吾》:“彼自罹于辟,谁得而貰之?但详其伪疏之意,不过以 海君 为世望人,故託之以阴鼓异类。窥窃虚名,而不自知先陷于大辟之罪,所谓喷血以自污,求名而不得,可恶也,亦可哀也。”
《漢語大詞典》:什围伍攻(什圍伍攻)
古时兵法,谓以十敌一则围歼之,以五敌一则攻击之。 宋 秦观 《李陵论》:“古之善用兵者,虽能以寡覆众,而什围伍攻之道未尝忽焉。” 明 詹同 《出猎图》诗:“什围伍攻兵法存,发踪指示知何人。”参见“ 十围五攻 ”。
《國語辭典》:十围五攻(十圍五攻)  拼音:shí wéi wǔ gōng
语本《孙子。谋攻》:「故用兵之法,十则围之,五则攻之。」若兵力超过敌军十倍,则采取围攻的方式;若兵力超过敌军五倍,则采取集中攻击的方式。《后汉书。卷七四上。袁绍传》:「兵书之法,十围五攻,敌则能战。」
《國語辭典》:身无完肤(身無完膚)  拼音:shēn wú wán fū
身上皮肤无一处完好。形容全身都遭受创伤。宋。司马光《涑水记闻》卷一五:「窦平等皆朝士搒掠,身无完肤,皆衔冤自诬。」也作「体无完肤」。
《國語辭典》:首当其冲(首當其衝)  拼音:shǒu dāng qí chōng
最先受到攻击,或首先遭遇灾难。如:「每当两军开战,夹在中间的城镇首当其冲,遭受双方炮火猛烈轰击。」
《漢語大詞典》:人身攻击(人身攻擊)
指对别人的名誉等进行诋毁攻击。 鲁迅 《且介亭杂文二集·后记》:“当一九二六年时, 陈源 即 西滢 教授,曾在 北京 公开对于我的人身攻击。” 鲁迅 《伪自由书·前记》:“这也不只因为历来特别的攻击我,甚而至于施行人身攻击的缘故,大半倒在他们的一副‘创造’脸。”
《漢語大詞典》:滥骂
指卑鄙或恶毒的攻击,语言粗俗或下流。例如:他答辩时被来自裁判席的下流打趣和滥骂打断了。
《漢語大詞典》:空空导弹
从空中飞行器上发射,攻击空中目标的导弹。主要作为歼击机或强击机的攻击武器,也可作为轰炸机的防卫武器。可分近距格斗空空导弹和中、远距拦截空空导弹。
《漢語大詞典》:舰空导弹
从舰艇上发射,攻击空中目标的导弹。为巡航式战术导弹。射程3~120千米。
《漢語大詞典》:侥讦(儌訐)
攻击别人短处或揭发别人阴私。汉书·五行志中“匪儌匪傲” 颜师古 注引 汉 应劭 曰:“言在位者不儌訐不倨傲也。”
《漢語大詞典》:骄讦(驕訐)
傲慢并攻击人短处,揭人阴私。后汉书·袁安传:“ 宪 险急负埶,言辞骄訐,至詆毁 安 。” 李贤 注:“訐,谓发扬人之恶。”
《國語辭典》:解甲倒戈  拼音:jiě jiǎ dǎo gē
卸下盔甲,放下武器。比喻不再战斗。《隋书。卷五九。炀三子传。元德太子昭传》:「若王师一临,旧章暂睹,自应解甲倒戈,冰销叶散。」也作「解甲投戈」。
《漢語大詞典》:讦细(訐細)
谓攻击其细行末节。 清 魏源 《默觚下·治篇六》:“訐细似察而繁苛,姝姁似惠而无实,此似是而非者也。”
《國語辭典》:毛举细故(毛舉細故)  拼音:máo jǔ xì gù
一一列举细微琐碎的小事。宋。张孝祥 论治体劄子:「治有一体,不当毛举细故;令在必行,不当徒为文具。」也作「毛举细事」、「毛举细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