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漢語大詞典》:洗溉
洗涤。比喻改正过失。新唐书·史孝章传:“ 孝章 见父数奸命,内非之,承间諫曰:‘……今大人身封侯,家富不貲,非痛洗溉,竭节事上,恐吾踵不旋祸且至。’”
《漢語大詞典》:修革
同“脩革”。
改正革新;改变。
分類:改正革新
《漢語大詞典》:脩革
改正革新;改变。后汉书·列女传·程文矩妻:“郡守表异其母,蠲除家徭,遣散四子,许以脩革,自后训导愈明,并为良士。”新唐书·韦叔夏传:“五礼仪物,司礼博士有所脩革,须 叔夏 、 钦明 等评处,然后以闻。”
《國語辭典》:校改  拼音:jiào gǎi
校对错误并加以改正。如:「校改书籍要抱持谨慎严肃的态度,切莫敷衍了事。」
《漢語大詞典》:脩革
改正革新;改变。后汉书·列女传·程文矩妻:“郡守表异其母,蠲除家徭,遣散四子,许以脩革,自后训导愈明,并为良士。”新唐书·韦叔夏传:“五礼仪物,司礼博士有所脩革,须 叔夏 、 钦明 等评处,然后以闻。”
《国语辞典》:拨手(拨手)  拼音:bō shǒu
拨正、改正。《永乐大典戏文三种。张协状元。第二一出》:「(丑)正是:读书何用觅良媒,书中有女颜如玉。(末)莫是『有女』?(丑)是。(末)奉饶一个拨手。」
分类:改正
《漢語大詞典》:艾怨
孟子·万章上:“ 太甲 颠覆 汤 之典刑, 伊尹 放之於 桐 ,三年, 太甲 悔过,自怨自艾,於 桐 处仁迁义。”言 太甲 怨恨自己的错误,并加以改正。后以“艾怨”谓埋怨,悔恨。 张洁 《沉重的翅膀》十二:“ 万群 知道她应该不带任何感情色彩和 方文煊 讲话,但,她由得了自己么?生硬和冰冷后面,是 方文煊 几乎可以触摸到的浓烈的艾怨。”
《漢語大詞典》:匡革
纠正,改正。晋书·丁潭传:“在三之义,礼有达制,近代以来,或随时降杀,宜一匡革,以敦于后。”
分類:纠正改正
《漢語大詞典》:匡诤(匡諍)
指出错误,劝人改正。 清 黎庶昌 《〈续古文辞类纂〉序》:“ 无锡 薛叔耘 ,颇与商订此编; 桐城 萧穆 敬甫 ,虽未録其文,而匡諍启发,裨助宏多,皆 孔子 所谓益友也。”
《國語辭典》:有则改之,无则加勉(有則改之,無則加勉)  拼音:yǒu zé gǎi zhī,wú zé jiā miǎn
有缺失就加以改正,没有就勉励自己小心不要犯错。《论语。学而》:「吾日三省吾身」句下宋。朱熹。集注:「曾子以此三者日省其身,有则改之,无则加勉。」
《漢語大詞典》:治病救人
比喻批评别人的缺点、错误,帮助他改正。 毛泽东 《整顿党的作风》:“对待思想上的毛病和政治上的毛病,决不能采用鲁莽的态度,必须采用‘治病救人’的态度,才是正确有效的方法。” 陈登科 《风雷》第一部第五九章:“我们应该抱着治病救人的态度来帮助他,挽救他。”
《漢語大詞典》:以观后效(以觀後効)
见“ 以观后效 ”。
《國語辭典》:知过必改(知過必改)  拼音:zhī guò bì gǎi
知道过错,一定改正。元。白朴。《东墙记》第三折:「古人言知过必改,不由人兜在心怀。」《斩鬼传》第五回:「三鬼见钟老爷赏罚分明,心中感服,叩头拜谢,知过必改去了。」
《漢語大詞典》:知过(知過)
自知过失。左传·宣公二年:“吾知所过矣,将改之。” 鲁迅 《且介亭杂文·门外文谈》:“何等有人情,又何等知过,何等守法,又何等果决,我们的文学家做得出来么?”
分類:自知过失
《漢語大詞典》:痛自创艾(痛自創艾)
谓彻底地改正自己的过错,重新做人。 明 张居正 《素庵戴公墓志铭》:“里中少年有殴母者,公欲与其父直诸有司,寘之重典,少年惧,叩头流血请改,公乃许之,而其人亦痛自创艾,卒为善士,为乡里所重如此。”
《國語辭典》:痛改前非  拼音:tòng gǎi qián fēi
澈底改正以往的过错。《大宋宣和遗事。亨集》:「陛下倘信微臣之言,痛改前非,则如宣王因庭燎之箴而勤政,汉武帝悔轮台之失而罢兵,宗社之幸也。」《镜花缘》第一四回:「色随心变,只要痛改前非,一心向善,云的颜色也就随心变换。」也作「痛涤前非」。
《漢語大詞典》:脩慝
谓改正过错。 明 刘基 《醒斋铭序》:“ 刘基 闻而喜其善脩慝也,故为之铭,使揭于楣且以坚其志。” 清 王夫之 读四书大全说·大学第九章五:“子曰:‘攻其恶,无攻人之恶。’要为脩慝者言之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