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共607,分41页显示  上一页  1  2  4  5  6  7 下一页
词典(续上)
收身
收捕
收养
自收
收用
收泪
雾收
收采
收掌
收接
收支
招收
收息
收视
收叙
《漢語大詞典》:收身
(1).指隐退。 唐 韩愈 《和仆射相公朝回见寄》:“放意机衡外,收身矢石间。” 宋 陆游 《闲咏》之五:“危途九折浩无津,晚幸收身作散人。” 清 顾炎武 《将远行作》诗:“收身蓬艾中,所之若穷途。”
(2).缩着身体。 金 董解元 《西厢记诸宫调》卷四:“﹝ 张君瑞 ﹞曲匝了半餉,收身强起。”
分類:隐退身体
《漢語大詞典》:收捕
拘捕。史记·淮南衡山列传:“尽收捕王母兄弟美人,繫之 河内 。” 宋 秦观 《盗贼中》:“一旦收捕,纳於虎穴中者, 尹赏 之治 长安 也。” 清 唐孙华 《闻毁明逆阉魏忠贤墓》诗:“赤车徧收捕,緹骑走四方。”
分類:收捕拘捕
《國語辭典》:收养(收養)  拼音:shōu yǎng
1.收容养育。《西游记》第九回:「倘或皇天见怜,有人救得,收养此子,他日还得相逢。」《红楼梦》第六八回:「凤姐悄悄的求李纨收养几日。」
2.指依法律规定,经法院认可程序,将他人之子女为自己之子女时,其收养者为养父或养母,被收养者为养子或养女。养子女与养父母的关系,除法律另有规定外,与婚生子女同。
《韵府拾遗 尤韵》:自收
刘潜叹别赋在初归之为庆庶因拙而自收
《國語辭典》:收用  拼音:shōu yòng
1.收纳任用。《墨子。非攻中》:「彼不能收用彼众,是故亡。」
2.主人收纳婢女使侍枕席,称为「收用」。《金瓶梅》第一回:「大户暗把金莲唤至房中,遂收用了。」
《漢語大詞典》:收泪(收淚)
止住眼泪,停止哭泣。 三国 魏 嵇康 《思亲》诗:“中夜悲兮当谁告,独收泪兮抱哀戚。”晋书·孝友传·刘殷:“ 殷 收泪视地,便有堇生焉。” 清 无名氏 《后会仙记》:“﹝ 青青柳 ﹞言毕,泣良久,已收泪语曰:‘人生功名富贵,俱由天定。’”
《骈字类编》:雾收(雾收)
宋 陆游 平水小憩 雾收山淡碧,云漏日微红。
《漢語大詞典》:收采(收採)
亦作“ 收采 ”。
(1).收割采摘。后汉书·淳于恭传:“﹝ 恭 ﹞家有山田果树,人或侵盗,輒助为收採。”
(2).收取;采纳。资治通鉴·晋安帝义熙七年:“ 弼 遂倾身结纳朝士,收采名势,以倾东宫。” 清 唐孙华 《御笔临董其昌〈孝经〉恭纪》诗:“永兴戈法兼收採,荣映文房异代臣。”
(3).录用。北齐书·魏恺传:“何虑无人作官职,苦用此汉何为,放其还家,永不收採。”隋书·董纯传:“陛下重加收採,位至将军。” 宋 范仲淹 《青州谢上表》:“伏蒙皇帝陛下,天量庇全,圣衷收采。”
见“ 收採 ”。
《漢語大詞典》:收掌
(1).收存掌管。 宋 曾巩 《请给中书舍人印及合与不合通签中书外省事》:“印合係散骑常侍收掌。”《元典章·朝纲一·政纪》:“今后行省别置匠官勘合文簿,发付工部收掌。” 清 黄六鸿 《福惠全书·莅任·酬答书札》:“其内衙收掌书札之人,置簿掛号亦同。”
(2). 清 代职官名。科举考试时,掌管试卷的分发和收取。《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第四二回:“一个已经分定了房的,凭空又撤了,换了一个收掌。”
《漢語大詞典》:收接
招纳;接纳。史记·酷吏列传:“﹝ 张汤 ﹞及列九卿,收接天下名士大夫。” 宋 曾巩 《谢杜相公启》:“往以孤生,而蒙收接。”
分類:招纳接纳
《國語辭典》:收支  拼音:shōu zhī
1.钱物的收入与支出。如:「收支平衡」。
2.掌管财物收入与支出的人。《文明小史》第一七回:「新近又兼了收支一席,馆况极佳。」
《國語辭典》:招收  拼音:zhāo shōu
1.招募接收。《宋史。卷一九五。兵志九》:「招收既不精当,教习又不以时,杂色占破,十居三四。」
2.特指经过考试或其他手续接收学生、职员或其他工作人员。如:「招收新生」。
《漢語大詞典》:收息
收取盈利。 宋 李纲 《理财论中》:“夫茶、盐者,天下之经费也。异时官运收息。”
分類:收取盈利
《國語辭典》:收视(收視)  拼音:shōu shì
收看电视。如:「透过数位讯号,电视画面更为清晰,收视状况亦较以往改善很多。」
《漢語大詞典》:收叙(收敍)
录用。北史·隋纪下·炀帝:“是以庞眉黄髮,更令收叙。” 宋 欧阳修 《乞再定夺减放应役人数奏章》:“近累据减放公人等过状,却乞收叙。”叙,一本作“ 敍 ”。续资治通鉴·宋高宗绍兴三年:“凡狱官失入死者,终身罚之,虽经赦宥,永不收叙。”
分類:录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