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共656,分44页显示  上一页  6  7  8  9  10  12  13  14  15 下一页
词典(续上)
收桑榆
收束
收领
追收
收换
歉收
南收
稻收
两收
收文
平收
内收
库收
收长
收山
《漢語大詞典》:收桑榆
见“ 收之桑榆 ”。
《漢語大詞典》:收之桑榆
《后汉书·冯异传》:“始虽垂翅 回谿 ,终能奋翼 黽池 ,可谓失之东隅,收之桑榆”。谓初虽有失,而终得补偿。后以“收之桑榆”谓事犹未晚,尚可补救。 唐 白居易 《论行营状》:“古人云:‘收之桑榆,事犹未晚。’” 鲁迅 《〈华盖集〉后记》:“所以赶紧订正于此,庶几‘收之桑榆’云。”亦省作“ 收桑榆 ”。 宋 王安石 《赠张康》:“逝将收桑榆,邀子寂寞滨。”
分類:补偿
《國語辭典》:收束  拼音:shōu shù
1.捆绑、束缚。《诗经。小雅。白华》:「白华管兮,白茅束兮」汉。郑玄。笺:「菅柔忍中用矣,而更取白茅收束之。」
2.约束。清。采蘅子《虫鸣漫录》卷一:「自揣才不及,故藉是以收束身心,培养元气。」
3.结束。如:「这部小说写到男女主角重逢,也就收束了。」
《國語辭典》:收领(收領)  拼音:shōu lǐng
1.拘捕、拘禁。《清平山堂话本。简贴和尚》:「从里面扯出卖馉饳的僧儿来道:『烦上名收领这厮。』」
2.领取。《清会典事例。卷二六九。户部。恤孤贫》:「如有馀额,转给养济院收领。」
分類:拘禁领取
《漢語大詞典》:追收
(1).犹追捕。《敦煌变文集·伍子胥变文》:“村坊搜括,谁敢隐藏;竞拟追收,以贪重赏。”
(2).追还收回。宋史·职官志十:“四年,臣僚有请致仕,未及録其子孙而遽亡者,命既出,辅臣皆谓法当追收, 仁宗 悯之,竟官其后。” 宋 苏轼 《上神宗皇帝书》:“且古陂废堰,多为侧近冒耕,岁月既深,已同永业,苟欲兴復,必尽追收。”明史·食货志三:“籍没家财,变卖田产,追收店钱,援例上纳者,亦皆入焉。”
分類:追捕收回
《韵府拾遗 翰韵》:收换(收换)
文献通考宋光宗绍熙三年臣僚言当时铜钱之在江北者自乾道以来悉以铁钱收换
《國語辭典》:歉收  拼音:qiàn shōu
收成不好。如:「台风接连来袭,导致作物歉收。」
《骈字类编》:南收
史记蔡泽传南收扬越北并陈蔡破横散从使驰说之士无所开其口
又陈馀传愿王毋西兵北徇燕代南收河内以自广
《漢語大詞典》:稻收
谓稻米的收获。后汉书·陈忠传:“天心未得,隔并屡臻, 青 冀 之域淫雨漏河, 徐 岱 之滨海水盆溢, 兗 豫 蝗蝝滋生, 荆 扬 稻收俭薄, 并 凉 二州羌戎叛戾。”新唐书·郭元振传:“遣 甘州 刺史 李汉通 闢屯田,尽水陆之利,稻收丰衍。”
分類:稻米收获
《骈字类编》:两收(两收)
魏书出帝纪诏今岁租调且两收一丐来年复旧
《國語辭典》:收文  拼音:shōu wén
收受公文。通常在公文纸上有「收文者」一栏。
分類:公文
《漢語大詞典》:平收
(1).平定,收捕。《水浒传》第八五回:“ 兀颜统军 奏道:‘奴婢引起部下二十八宿将军,十一曜大将,前去布下阵势,把这些蛮子,一鼓儿平收。’”
(2).平常的中等收成。与丰收、歉收相对而言。 何畏 杨春旭 《关于农产品收购的几个问题》:“我国的农业生产在相当大的程度上还受自然条件的影响,农业生产的丰收、平收、歉收的不平衡性还是一个客观存在。”
《骈字类编》:内收(内收)
战国策内收百姓循抚其心署唐书选举志前代选用皆州府察举至于齐隋 置多由请托故当时议者以为率私不若自举与其外滥不若内收是以罢州府之权而归于吏部
分类:内收
《漢語大詞典》:库收(庫收)
库房所给的收据。儒林外史第三回:“ 金有餘 将着银子,上了藩库,讨出库收来。”
《漢語大詞典》:收长(收長)
犹收养。史记·大宛列传:“ 匈奴 攻杀其父,而 昆莫 生,弃於野……单于怪以为神,而收长之。”
分類:收养
《漢語大詞典》:收山
粤 方言。犹言洗手不干。 黄谷柳 《虾球传·黄埔登陆》:“近年因为风湿骨痛,走动不便,已收山不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