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韵府拾遗 阳韵》:振攘
易林羿张乌号彀射天狼鼓钟不鸣将军振攘
《漢語大詞典》:逊攘(遜攘)
见“ 逊让 ”。
《漢語大詞典》:逊让(遜讓)
亦作“ 逊攘 ”。 犹谦让。史记·滑稽列传褚少孙论:“臣幸得以经术为郎,而好读外家传语。窃不逊让,復作故事滑稽之语六章,编之於左。”汉书·萧望之传:“不奉法自修,踞慢不逊攘。” 颜师古 注:“攘,古让字。”晋书·殷浩传:“适足以明逊让之风,弘优贤之礼。” 明 高明 《琵琶记·一门旌奖》:“ 牛氏 善諫其父,克相其夫,罔怀嫉妒之心,实有逊让之美。” 鲁迅 《故事新编·采薇》:“ 伯夷 逊让了一番之后,倒也应允了。”
分類:逊让谦让
《國語辭典》:熙熙攘攘  拼音:xī xī rǎng rǎng
形容人来人往,喧闹纷杂的样子。如:「百货公司里熙熙攘攘,到处挤满了购物的人潮。」《京本通俗小说。错斩崔宁》:「熙熙攘攘,都为利来。」
《國語辭典》:熙来攘往(熙來攘往)  拼音:xī lái rǎng wǎng
形容行人来往众多,非常热闹。《官场现形记》第八回:「只见这弄堂里面,熙来攘往,毂击肩摩,那出进的轿子,更觉络绎不绝。」
《國語辭典》:熙熙攘攘  拼音:xī xī rǎng rǎng
形容人来人往,喧闹纷杂的样子。如:「百货公司里熙熙攘攘,到处挤满了购物的人潮。」《京本通俗小说。错斩崔宁》:「熙熙攘攘,都为利来。」
《漢語大詞典》:揎腕攘臂
捋袖伸臂。一种粗暴的姿态。 清 戴名世 《〈齐讴集〉自序》:“譬之盲僮跛竖,各以其意喜怒主人,而揎腕攘臂於藩篱之外,而主人曾莫之知也。”
分類:粗暴姿态
《國語辭典》:心劳意攘(心勞意攘)  拼音:xīn láo yì rǎng
心中烦劳慌乱。元。刘庭信〈端正好。香尘暗翠帏屏套。货郎儿〉曲:「一见了神魂飘荡,不由我心劳意攘。」《孤本元明杂剧。五马破曹。第二折》:「催运到军储草粮,沿路上心劳意攘,则怕有伏路藏塘贼盗抢,又则怕偷营寨窃边疆。」也作「心劳意穰」、「心劳意冗」、「意攘心劳」。
分類:心慌意乱
《国语辞典》:攘臂而起  拼音:ráng bì ér qǐ
捋起衣袖,振奋的站起身来,准备行动。如:「大敌当前,人人皆应攘臂而起,击退敌人。」
《国语辞典》:攘臂一呼  拼音:ráng bì yī hū
挥动手臂,高声呼喊。宋。辛弃疾〈淳熙己亥论盗贼劄子〉:「皆能攘臂一呼,聚众千百。」也作「振臂一呼」。
《国语辞典》:攘袂扼腕  拼音:ráng mèi è wàn
捲起衣袖,紧握手腕。形容愤怒、激动的样子。宋。王楙《野客丛书。卷一五。不可为已甚》:「神龟之间,张仲瑀铨削选格,排抑武人,不使预清品,一时武人,攘袂扼腕,至无所泄其愤。」
《国语辞典》:攘袂切齿(攘袂切齿)  拼音:ráng mèi qiè chǐ
捲起衣袖,咬牙切齿。形容激动、愤怒的样子。宋。秦观《进策。边防上》:「吏士攘袂切齿,皆欲犁其庭而扫其闾。」
《国语辞典》:攘人之美  拼音:ráng rén zhī měi
掠夺别人的好处据为己有。《唐语林。卷二。文学》:「譬之人,自无善事,攘人之美者,如鹈在人之梁。」
《国语辞典》:攘外安内(攘外安内)  拼音:ráng wài ān nèi
排除外来侵略,安定国家内部。如:「攘外安内是每个国家元首的责任。」
《国语辞典》:风尘劳攘(风尘劳攘)  拼音:fēng chén láo rǎng
世俗的困顿喧扰。《儒林外史》第八回:「所以在风尘劳攘的时候,每怀长林丰草之思。」
《国语辞典》:奋袂攘襟(奋袂攘襟)  拼音:fèn mèi ráng jīn
扬起衣袖,撩起衣襟。犹言奋袂而起。晋。刘伶〈酒德颂〉:「闻吾风声,议其所以,乃奋袂攘襟,怒目切齿。」
《国语辞典》:意攘心劳(意攘心劳)  拼音:yì rǎng xīn láo
心绪焦躁慌乱。《孤本元明杂剧。三化邯郸。第二折》:「卢生也,也是你三生累积功千劫,教我一夜思量计万条,意攘心劳。」也作「心劳意攘」、「心劳意穰」、「心劳意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