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252,分17页显示 上一页 12 13 14 15 16
黄攀龙
叶攀鳞(字 枚生 )
祖攀龙(字 癯仙 )
陆攀(字 威咫 )
哈攀龙
章攀桂(字 华国、淮树 )
蔡攀龙
熊攀龙(字 步云 号 小桥 )
钱福昌( 攀龙 字 超衢 号 辰田 )
韩桂攀
洪繻(名 攀桂 字 月樵、弃生 繻 )
其它辞典(续上)
武攀龙(字 际云 )黄攀龙
叶攀鳞(字 枚生 )
祖攀龙(字 癯仙 )
陆攀(字 威咫 )
哈攀龙
章攀桂(字 华国、淮树 )
蔡攀龙
熊攀龙(字 步云 号 小桥 )
钱福昌( 攀龙 字 超衢 号 辰田 )
韩桂攀
洪繻(名 攀桂 字 月樵、弃生 繻 )
人物简介
维基
武攀龙(1611年—?),字际云,号作霖,山西省太原府交城县(今山西省交城县)人,进士出身。崇祯十二年(1639年)己卯科山西乡试第三十七名举人。清顺治三年(1646年),登进士;次年授河南洛阳县知县。顺治十一年,任刑科给事中。顺治十三年,任湖广布政使司参议、分守上湖南道,次年担任河南管粮道,任河南布政使司参议。顺治十六年,任按察使司副使、直隶通蓟道。顺治十七年,分守江宁兵备道、任河南布政使司参政。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清湖南桂东人。精于攻木。康熙初武昌黄鹤楼势倾斜,攀龙整修如旧,省费万计。他如架桥修堰,均能事半功倍。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清浙江丽水人,字枚生。道光优贡生。官湖南湘潭知县。邑大水,攀鳞荡小舟为灾民送粮,童谣有“活佛”之称。卒年四十二。
人物简介
晚晴簃诗汇·卷一三四
祖攀龙,字癯仙,巢县人。贡生,官建平训导。有《醉春轩诗集》。
人物简介
槜李诗系·卷二十九
攀,字威咫,平湖人,楙弟。康熙丙寅拔贡。工书善琴,兼精岐黄之术。为诗纵横兀奡,颇肖苏、梅。著有《易义枕上吟》。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1760 【介绍】: 清直隶河间人。乾隆二年一甲一名武进士,授头等侍卫。历福建兴化城守副将、河南南阳镇总兵,调福建海坛、漳州。十三年,从征金川,力战有功。次年,署固原提督。旋调湖广。官至贵州提督。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1736—1804 【介绍】: 清安徽桐城人,字华国,一字淮树。乾隆中官甘肃知县,累擢江苏松太兵备道。有吏才,精地理学。高宗数南巡,诏改通水道,攀桂相勘地势,设计走向,并监其役。渎成,名为新河。后缘事褫职居江宁。有《选择正宗》。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1798 【介绍】: 清福建同安人。乾隆间由行伍屡迁至福建澎湖右营游击,镇压台湾林爽文起事,擢福建陆路提督,参赞军务。后以事降补狼山镇总兵。
人物简介
晚晴簃诗汇·卷一○七
熊攀龙,字步云,号小桥,毕节人。乾隆己酉拔贡,候选州学正。有《小桥吟稿》。
人物简介
维基
钱福昌(1801年—?),原名攀龙,字超衢,号辰田,浙江平湖人。道光九年(1829年)己丑科一甲第二名进士,授翰林院编修。道光十一年八月初二(1831年9月7日),调任广西学政。丁父忧去职。服除,授江西道监察御史,转贵州道。道光十七年,出任河南学政。超擢内阁侍读学士。任满归乡省亲,因母老不复出仕。卒于家。
人物简介
维基
韩桂攀,顺天府宝坻县人,同进士出身。光绪二十四年(1898年),参加光绪戊戌科殿试,登进士三甲94名。同年五月,著交吏部掣签分发各省,以知县即用。
人物简介
全台诗
洪繻(1866~1928),本名攀桂,学名一枝,字月樵。台湾沦日后,取《汉书‧终军传》「弃繻生」之说,改名繻,字弃生。清彰化鹿港人,原籍福建南安,其先大父至忠公流寓台湾鹿港,遂家焉。少习举业,光绪十七年(1891)以案首入泮。十九年(1893)乡试不中。乙未(1895)割台之役,与丘逢甲、许肇清等同倡抗战,任中路筹饷局委员。台湾民主国瓦解后,绝意仕进,潜心于诗古文辞。由于身居弃地,洪繻采取「不妥协、不合作」的应世态度,以遗民终其身。他坚不剪辫,拒著洋服,拒说日语,不许二子受日本教育,诗文皆以干支纪年,以示不忘故国。内容多系三台掌故,自清末政治措施,以迄割台前后战守之迹,日人横暴之状,民生疾苦之深,一一垂诸篇章,兼具经世作用与史料价值。 张光岳谓洪繻诗,先学唐诗,以求诗格高古;继而上窥汉、魏,再学于宋、元、明、清,以臻高雅古朴之境。胥端甫谓其「感愤时事诗中,评时论古诸作,皆能独具只眼以自抒其伟抱。」杨云萍则推许洪氏为台湾近代学人中,博闻笃学,抱朴守贞,俨然有古大师之风的第一人。〖参考胥端甫编辑《洪弃生先生遗书》;杨云萍《台湾史上的人物》,台北:成文出版社,1981年5月;张子文等《台湾历史人物小传:明清暨日据时期》,台北:国家图书馆,2003年12月;程玉凰《嶙峋志节一书生:洪弃生及其作品考述》,台北:国史馆,1997年5月。 〗洪繻著作包含诗歌、骈文、古文、试帖时文四类文体,皆冠以「寄鹤斋」之名,有《诗集》、《八州诗草》、《试帖诗集》、《词集》、《诗话》、《骈文稿》、《古文集》、《函札》、《制义文集》、《八州游记》、《瀛海偕亡记》、《中西战纪》、《中东战纪》、《时事三字经》,约百馀卷,一百八十馀万字。遗稿经哲嗣洪炎秋辑为《洪弃生先生遗书》〖胥端甫编辑,台北:成文出版社,1970年。 〗,台湾省文献委员会又依据原抄本,重加整编标点,排印为《洪弃生先生全集》〖林文龙点校,南投:台湾省文献委员会,1993年。 〗。今以成文出版社《洪弃生先生遗书》所收《寄鹤斋诗集》为底本〖底本收录诗集分述如下:(1)《谑蹻集》七卷,约为1885至1895年之作。(2)《披晞集》七卷,约为1895至1905年之作。(3)《枯烂集》九卷,约为1905至1915年之作。(4)《壮悔馀集》,为香奁诗,为1897年之作。(5)《八州诗草》五卷,为1922至1923年游历中国之作。(6)《诗集补遗》,补录前面诗集所漏收诗作。(7)《试帖诗集》,为1885至1898年科举考试习作。 〗,对校洪繻孙女洪小如所藏抄本〖编者按:洪小如所藏抄本含《谑蹻集》七卷,《披晞集》六卷(缺卷五),《枯烂集》九卷。现收藏于国立台湾文学馆。 〗、洪繻自编出版的《寄鹤斋诗矕》〖《寄鹤斋诗矕》,南投:南投活印社,1917年。此书洪繻自编自印,作为旅游大陆交谊用书,也是洪氏第一部见世的著作。 〗,并参考台湾省文献委员会《洪弃生先生全集》,以及《台湾日日新报》、《台湾文艺丛志》、《台湾诗荟》等所载之诗作,辑录编校。(吴福助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