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漢語大詞典》:钩摘(鉤摘)
亦作“钩摘”。
(1).勾录摘取。 宋 叶适 《宝谟阁待制知隆兴府徐公墓志铭》:“ 留丞相 请付外,上悉鉤摘要语,多施行者。”
(2).探索寻求。 元 赵麟 《玉山草堂赋》:“予徒知掎摭於草堂之丽,而不知钩摘於玉山之名者也。”
《國語辭典》:摘心  拼音:zhāi xīn
将作物顶芽摘除,以抑制枝条长度或便利侧芽生长。
《漢語大詞典》:铅摘(鉛摘)
亦作“鈆摘”。 犹笔录。 汉 扬雄 《答刘歆书》:“故天下上计孝廉及内郡衞率会者, 雄 常把三寸弱翰,齎油素四尺,以问其异语,归即以鈆摘次之於槧,二十七岁於今矣。”艺文类聚卷五八引 南朝 梁 刘之遴 《与刘孝标书》:“间闻足下作《类苑》,括综百家,驰骋千载,弥纶天地,缠络万品,撮道略之英华,搜羣言之隐賾,铅摘既毕,杀青已就。”
分類:笔录
《漢語大詞典》:瑕摘
亦作“ 瑕擿 ”。 犹瑕适。指过失。 唐 皎然 《苕溪草堂》诗:“吾高 鴟夷子 ,身退无瑕摘。” 元 揭傒斯 《京城闲居杂言》诗之四:“常恐文达士,轻薄多瑕擿。”
分類:过失
《國語辭典》:摘录(摘錄)  拼音:zhāi lù
从文集或文章中选录字句或段落。如:「我从这本书中,摘录了几段文字,供你参考。」清。王士祯《池北偶谈。卷一四。谈艺四。潞公诗》:「予偶读公集,摘录如右。」
《漢語大詞典》:摘裂
破碎零散。 宋 韩淲 涧泉日记卷下:“碑版文字,体制未甚古,虽欲叙事,却伤於多处。然文字却不摘裂,雅奥温润可玩。” 明 叶盛 水东日记·趁航船:“ 吴思庵 先生谈及《浅学后进》,曰:‘此韵府羣玉,秀才好趁航船尔。’……盖言其破碎摘裂之学,祇足供谈笑也。”
分類:破碎零散
《國語辭典》:摘除  拼音:zhāi chú
采取、去除。如:「居家附近若发现蜂巢,当请专人来摘除,以免发生危险。」
《漢語大詞典》:摘掇
采摘。 唐 元稹 《遣画》诗:“扫除田地静,摘掇园蔬美。” 元 贡师泰 《学圃吟》:“琅玕琥珀鉤珊瑚,鑱劚摘掇视密疏。”
分類:采摘
《韵府拾遗 锡韵》:斗摘(斗摘)
欧阳修诗斫谷争收漆梯林斗摘椒
《漢語大詞典》:解摘
(1).解释摘取的文句。 唐 韩愈 《赠张籍》诗:“召令吐所记,解摘了瑟僴。” 钱仲联 集释:“解摘者,谓摘取数语,问之而能解也。”
(2).亦作“ 解擿 ”。摘录,摘取。太平广记卷五八引《集仙录·魏夫人》:“歌毕, 王君 乃解摘经中所修之节度,及宝经之指归,行事之口诀诸要备讫,徐乃别去。” 宋 司马光 《辞修起居注第三状》:“盖以解擿章句,校讎文字,考寻仪典,编次简牘,苟策励疲駑,庶几可以逃於罪戾。”
《韵府拾遗 锡韵》:拣摘(拣摘)
黄儒品茶要录或气候暴暄茶芽蒸发采工汗手薰渍拣摘不给则制造虽多皆为常品矣
《漢語大詞典》:那摘
调拨;抽调。续资治通鉴·宋高宗绍兴二十九年:“己酉,詔:‘殿前司破敌军,以五千为额。’时左翼军之改隶者,与统制官 陈敏 所募士纔二千人,乃於本司诸军那摘以充其数。”
分類:调拨抽调
《漢語大詞典》:捃摘
采集;摘取。 清 袁枚 随园诗话卷五:“ 宋 严有翼 詆 东坡 诗……所用典故,被其捃摘,几无完肤。”《辛亥革命前十年间时论选集·独应〈论文章之意义暨其使命因及中国近时论文之失〉》:“然仅以自意立言,无徵不信,惧未足坚吾説也;则将以鄙陋所及,捃摘史迹,拉杂而列比之,令为徵言。”
分類:采集摘取
《漢語大詞典》:撩摘
摘取。 唐 元稹 《春六十韵》:“撩摘花情徧,搜求好处终。”
分類:摘取
《漢語大詞典》:撷摘(擷摘)
摘取。 刘师培 《论中土文字有益于世》:“而字形足以行远之由,则以顾形思义,可以穷社会之形,足备社会学家所擷摘,非东方所克私。”
分類:摘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