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分类字锦》:摘兰(摘兰)
沈佺期 晦日浐水侍宴应制诗 摘兰諠凤野,浮藻溢龙渠。
分类:晦日
《骈字类编》:三摘
周必大王籍文学求读书堂诗见三绝下
《漢語大詞典》:纠摘(糾摘)
亦作“糺摘”。 督察揭发。 晋 袁宏 后汉纪·桓帝纪下:“﹝ 度尚 ﹞初为 上虞 长,纠摘姦伏,县中谓之神明。”魏书·高恭之传:“其所纠摘,不避权豪。” 唐 刘知几 史通·书事:“必伸以糺摘,穷其负累,虽擢髮而数,庸可尽邪?”续资治通鉴·宋太宗端拱元年:“朕若有过,臣下尚加纠摘;汝为 开封府 尹,可不奉法邪?”
分類:督察揭发
《骈字类编》:高摘(高摘)
唐 杜牧 冬至日寄小侄阿宜诗 高摘屈宋艳,浓薰班马香。
《韵府拾遗 虞韵》:摘珠
柳贯诗湖边竹屋清夜徂防有没人来摘珠
《漢語大詞典》:摘遍
谓截取大曲中大遍的解数所制的曲。如《泛清波摘遍》。 宋 沈括 梦溪笔谈·乐律一:“所谓大遍者……凡数十解,每解有数叠者,裁截用之,则谓之摘遍。” 王国维 《宋元戏曲考·宋之乐曲》:“大曲遍数,往往至於数十,唯 宋 人多裁截用之。即其所用者,亦以声与乐为主,而不以词为主,故多用声无词者。”
《国语辞典》:摘翠  拼音:zhāi cuì
散曲中小令的一种。用同调之曲,重复作两首或两首以上,以咏一事,称为「摘翠」。取其摘取全部精粹之意。此种形式以北曲居多,有数题一首者,亦有数首分题者。也称为「重头」。
《國語辭典》:摘星楼(摘星樓)  拼音:zhāi xīng lóu
戏曲剧目。殷代故事戏。叙周武王伐纣,纣兵累败,殷破败往周营乞和,不成,因骂姜尚,为众将所斩,其子亦败亡。周兵攻城,姜尚并数纣王十大罪。纣王见大势已去,乃坐摘星楼自焚而死。殷代故事戏多从封神演义改编而来。川剧、同州梆子、汉剧都有此剧目。
分類:楼名高峻
《骈字类编》:四摘
唐书承天皇帝倓传见一摘下诗元好问摘瓜图诗四摘空留抱蔓
《漢語大詞典》:搜摘
搜集摘取。 唐 元稹 《才识兼茂明于体用策》:“至於工文自试者,又不过於雕词鏤句之才,搜摘絶离之学。” 清 戴名世 《〈三山存业〉序》:“凡天人性命之故,礼乐制度之详,经史百家之同异,搜摘抉剔,有所得,即笔之於书。”
犹搜搅。 唐 陆贽 《论两税之弊须有厘革》:“搜摘郡县,劾验簿书。”参见“ 搜搅 ”。
分類:搜集摘取
《漢語大詞典》:搜搅(搜攪)
扰乱;搅动。 唐 韩愈 《岳阳楼别窦司直》诗:“炎风日搜搅,幽怪多冗长。” 宋 黄庭坚 《谢送碾赐壑源拣芽》诗:“搜搅十年灯火读,令我胸中书传香。” 宋 方岳 《赵龙学寄阳羡茶》诗:“相思几梦山阴雪,搜搅平生书五车。”
分類:扰乱搅动
《国语辞典》:摘芽  拼音:zhāi yá
将作物的顶芽摘除以利于侧枝的生长。
《漢語大詞典》:摘语(摘語)
犹私语。 宋 岳珂 桯史·叶少蕴内制:“ 少藴 黽勉奉詔,制出告廷, 郑华原 素不乐 少藴 ,摘语 贯 曰:‘ 叶内翰 欺公,至託王言以寓微风。’” 宋 陆游 《南唐书·刁彦能传》:“又尝从 知训 宴 烈祖 於 山光寺 ,復欲加害,弟知 諫 摘语 烈祖 , 烈祖 亦驰去。” 宋 无名氏 鬼董·金烛:“其人姓 鱼 氏,见客喜出迎,燂汤治饭,问所以来。妇侧闻之,摘语其夫:‘此持太师寿礼,必厚齎,可图也。’”
分類:私语
《國語辭典》:摘离(摘離)  拼音:zhāi lí
分离、离开。《水浒传》第二回:「只一挟,把陈达轻轻摘离了嵌花鞍,款款揪住了线𦞂膞,丢在马前受降。」明。刘兑《金童玉女娇红记》:「想佳期心攘攘,盼欢会眼巴巴。他怕不是难摘离老人家。」
分類:脱离分离
《漢語大詞典》:摘抉
(1).犹言发掘,阐发。 唐 韩愈 《送穷文》:“其次名曰学穷,傲数与名,摘抉杳微,高挹羣言,执神之机。” 明 胡应麟 少室山房笔丛·丹铅新录引:“ 杨子 用修 拮据《坟》《典》,摘抉隐微,白首丹铅,厥功伟矣。”
(2).犹挑剔。 宋 曾巩 《与王介甫第二书》:“待之以久,则人之功罪善恶之实自见,虽有幽隐,不能掩也。故有渐磨陶冶之易,而无按致操切之难;有愷悌忠篤之纯,而无偏听摘抉之苛。”
《韵府拾遗 祃韵》:摘罢(摘罢)
萧悫诗秪言经摘罢犹胜逐风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