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为考虑容错,系统已按“摇 → 颻飖搖摇”转换方式进行查询。
《国语辞典》:拔树撼山(拔树撼山)  拼音:bá shù hàn shān
拔起大树,摇动大山。形容声势浩大。《孤本元明杂剧。那吒三变。第四折》:「唤雨的注雨如倾,呼风的狂风乱吼,天摧地塌,拔树撼山。」
《国语辞典》:地震强度(地震强度)  拼音:dì zhèn qiáng dù
以当地人的感觉,建筑物的摇动及破坏,以及地质状况来估计地震在某一地区所产生的振动大小尺度。
《漢語大詞典》:濈湿(濈濕)
谓角聚集,耳摇动。形容牛羊多。语本《诗·小雅·无羊》:“尔羊来思,其角濈濈。尔牛来思,其耳湿湿。” 明 归有光 《褚隐君墓碣》:“草莽广荐,羊牛濈湿。”
《國語辭典》:鼓唇摇舌(鼓脣搖舌)  拼音:gǔ chún yáo shé
鼓动嘴唇与舌头。比喻以言语搬弄是非。《红楼梦》第六三回:「你鼓唇摇舌的,自己开心作戏,却说是称功颂德呢?」也作「摇唇鼓舌」。
《漢語大詞典》:播动(播動)
颠簸摇动。 王统照 《鬼影》:“船体播动的历害,除掉船上服役的之外,几乎没有一个可以立得稳的。”
分類:颠簸摇动
《國語辭典》:安乐椅(安樂椅)  拼音:ān lè yǐ
一种椅子。椅脚底有弧形木板,利前后摇动。适合人们休息使用。也称为「摇椅」。
《国语辞典》:打击乐器(打击乐器)  拼音:dǎ jí yuè qì
是一种以敲、打、摇动、摩擦、刮等产生声音的乐器族群。为英语percussion的意译。主要分为有确定音高与无确定音高两种。现在一般西洋音乐常用的打击乐器有定音鼓、大鼓、小鼓、三角铁、铃鼓、木琴、木鱼、响板等。而中国传统音乐中,也有不少打击乐器,如特磬、编磬、镛钟、镈钟、云锣、铙钹、大鼓、堂鼓等皆是。也称为「敲击乐器」。
《國語辭典》:树欲静而风不止(樹欲靜而風不止)  拼音:shù yù jìng ér fēng bù zhǐ
树想要静止,风却不停地刮动它的枝叶。语出《韩诗外传》卷九:「树欲静而风不止,子欲养而亲不待也。」比喻形势与自己的愿望相违背。多用于感叹人子希望尽孝时,父母却已经亡故。唐。白居易 柳公绰父子温赠尚书右仆射等八人亡父同制:「古人有云:『树欲静而风不止,子欲养而亲不待。』向无显扬褒赠之事,则何以旌先臣德,慰后嗣心乎?」明。高明《汲古阁本琵琶记》第三七出:「孔子听得皋鱼哭啼,问其故,皋鱼说道:『树欲静而风不止,子欲养而亲不在。』」也作「树欲静而风不宁」、「树欲息而风不停」。
《漢語大詞典》:手摇车(手摇車)
(1).铁路上遇到事故,临时使用的小型交通工具。 郭沫若 《涂家埠》五:“要去,就只好乘手摇车,但保不定能够到达……手摇车是种正方形的木板车,下面四个滚子放在铁轨上,上面横置着一把固定的有靠背的长椅,可以并坐三两个人。摇车的人站在椅背后,摇着两边的发动机,车子便自然滚动起来。”
(2).下肢残废的人坐着用手摇动车轮行路的交通工具。
《國語辭典》:山摇地动(山搖地動)  拼音:shān yáo dì dòng
山和地都摇动。形容声势浩大。《封神演义》第三七回:「遍地周兵,灯毬火把,照耀得天地通红,喊杀连声,山摇地动。」《精忠岳传》第五七回:「但见烟火腾空,山摇地动,好似雷公排恶阵,分明霹雳震乾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