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国语辞典》:摆尾(摆尾)  拼音:bǎi wěi
1.摇尾巴。《大唐三藏取经诗话上》:「只见麒麟迅速、狮子峥嵘,摆尾摇头,出林迎接。」
2.比喻对人讨好、谗媚。如:「他又开始向我摆尾了。」
3.形容人得意忘形。如:「看他一副摇头摆尾的样子,实在令人讨厌。」
《漢語大詞典》:猪姆摆尾利(猪姆擺尾利)
像母猪摇尾巴一样多的利息。 孙景瑞 《红旗插上大门岛》第九章:“他只得月月季季向‘公平鱼栏’借钱,可是,鱼栏的‘猪姆摆尾利’,却又像在他脖子上套上了一条绞索,勒得他连口气都喘不过来了。”
《國語辭典》:摇头摆尾(搖頭擺尾)  拼音:yáo tóu bǎi wěi
本指动物摆动头尾,借以形容人高兴、得意或悠然自得的神情。《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第四三回:「他出来一见了,便摇头摆尾的说道:『此所谓有文事者,必有武备。』」也作「摆尾摇头」。
《國語辭典》:摆尾摇头(擺尾搖頭)  拼音:bǎi wěi yáo tóu
摆动头尾。形容高兴或悠游自得的神情。《大唐三藏取经诗话上》:「只见麒麟迅速,狮子峥嵘,摆尾摇头,出林迎接。」《孤本元明杂剧。鱼篮记。第一折》:「这鱼摆尾摇头在水内,全不知深共浅。」也作「摇头摆尾」。
《國語辭典》:鱍鱍  拼音:bō bō
形容鱼跳跃的样子。唐。白居易〈昆明春〉诗:「今来净绿水照天,游鱼鱍鱍莲田田。」
《漢語大詞典》:鱍剌
象声词。鱼摆尾声。
《漢語大詞典》:鲅鲅(鱍鱍,鮁鮁)
(1).鲜活貌。五灯会元·云门宗·三祖法宗禅师:“明晃晃,活鱍鱍,十方世界一毫末。” 清 王夫之 读四书大全说·中庸第十二章四:“鱍鱍即是活意,泼泼则言其发散充周,无所不活也。”
(2).象声词。鱼摆尾声。 宋 陆游 《雨后》:“帘上翩翩燕,蒲新鱍鱍鱼。” 明 何景明 《津市打鱼歌》:“大船峩峩繫江岸,鮎魴鱍鱍收百万。”
鮁鮁:鱼掉尾而游貌。说文·鱼部:“鮁,鱣鮪鮁鮁。” 朱骏声 通训:“尾掉皃。从鱼,犮声。《韩诗·硕人》:‘鱣鮪鮁鮁。’ 毛 本作‘发发’,传:‘盛皃。’ 马 注:‘鱼著网尾发发然。’《吕览·季春》注作‘泼泼’。按皆重言形况字,不必有正字也。字亦作鱍。”参见“ 鱍鱍 ”。
《國語辭典》:鱍鱍  拼音:bō bō
形容鱼跳跃的样子。唐。白居易〈昆明春〉诗:「今来净绿水照天,游鱼鱍鱍莲田田。」
《国语辞典》:脊令在原  拼音:jǐ lìng zài yuán
脊令,一种水鸟。飞翔时相互共鸣、共摆尾。当脊令失去居处而栖止于高原,便鸣叫寻其同类。语出《诗经。小雅。常棣》:「脊令在原,兄弟急难。每有良朋,况也永叹。」脊令在原比喻兄弟有急难。也作「鹡鸰在原」。
《漢語大詞典》:鲅剌(鱍剌)
象声词。鱼摆尾声。 宋 陆游 《闲居对食书愧》之二:“鱍剌河魴初出水,迷离穴兔正迎霜。”
摇头摆尾
【俗语佛源】
形容喜悦或悠然自得的样子。《五灯会元·夹山会禅师法嗣·洛甫元安禅师》中载:临济大师的侍者元安,原来很受大师的赏识,元安因此自鸣得意起来,以致一次竟然向临济大师「唱」起来,被大师斥责处罚后,元安当下辞行去南方。第二天,临济大师上堂,贬元安的行为是「临济门下有个赤梢鲤鱼,摇头摆尾向南方去,不知向谁家[韭]翁里淹杀?」以后人们把摇头摆尾作为得意轻狂、悠然自得的形容词。如元·孙仲章《堪头巾》第一折:「若是间人啊,无过是摇头摆尾弄精神。」又如《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第四三回:「他出来一见了,便摇头摆尾的说道:此所谓有文事者,必有武备。」(李君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