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韵府拾遗 冬韵》:搥钟(搥钟)
孟郊诗高堂搥钟饮
《骈字类编》:雷搥
唐 白居易 奉和汴州令狐令公二十二韵 雷搥柘枝鼓,雪摆胡腾衫。
《漢語大詞典》:捶床(搥牀)
用手击床。表示愤怒、激动的动作。玉台新咏·古诗〈为焦仲卿妻作〉:“阿母得闻之,搥牀便大怒。”南史·恩倖传·茹法亮:“先帝故人多见摈斥,今召而使之,谁不慷慨?近闻 王洪范 与 赵越常 、 徐增亮 、 万灵会 共语,皆攘袂搥牀。” 宋 陆游 《草书歌》:“此时驱尽胸中愁,搥牀大叫狂堕幘。”
《漢語大詞典》:捶提(搥提)
掷;抛弃。 汉 扬雄 《法言·问道》:“老子之言道德,吾有取焉耳。及搥提仁义,絶灭礼学,吾无取焉耳。”宋书·王微传:“吾欲高斅 山公 ,而以 仲容 见处,徒以搥提礼学,本不参选,鄙夫瞻彼,固不任下走,未知 新沓 何如 州陵 耳。” 清 张尔岐 《蒿庵闲话》卷一:“神仙家亦止言葆精鍊气,方欲絶弃圣知,搥提仁义,乌有所谓定之以中正仁义,主静立极者哉?”
分類:抛弃
《国语辞典》:搥打  拼音:chuí dǎ
用手或棍棒敲打。如:「在父亲不断用力的搥打下,铁锁渐渐弯曲变形。」
《漢語大詞典》:捶牛(搥牛)
击杀牛。 明 高启 《唐昭宗赐钱武肃王铁券歌》:“归来父老拜旌旗,釃酒搥牛宴乡里。”
《漢語大詞典》:牙捶(牙搥)
见“ 牙推 ”。
《國語辭典》:牙推  拼音:yá tuī
对占卜算命的术士及江湖医生的称呼。《刘知远诸宫调。第一》:「我女儿曾有牙推算,不久咱门风也改换。」元。关汉卿《拜月庭》第二折:「谁想他百忙里卧枕著床,内伤外伤,怕不大倾心吐胆,尽筋竭力把个牙推请。」也作「牙槌」。
《国语辞典》:榔搥  拼音:láng chuí
可用来敲击东西的锤子。《醒世恒言。卷五。大树坡义虎送亲》:「心头犹如几百个榔搥打著,急问其故。」也作「郎搥」。
《国语辞典》:倒枕搥床  拼音:dǎo zhěn chuí chuáng
形容烦躁、无奈、愤懑或悲痛的样子。元。陈子厚。醉花阴。宝钏松金髻云亸套:「著我倒枕搥床怎生卧,到二三更暖不温和,连这没人情的被窝儿也奚落我。」也作「打枕捶床」、「倒枕捶床」、「捣枕搥床」、「椎床倒枕」。
《国语辞典》:捣枕搥床(捣枕搥床)  拼音:dǎo zhěn chuí chuáng
形容烦躁、无奈、愤懑或悲痛的样子。元。王实甫《西厢记。第一本。第二折》:「睡不著如翻掌,少可有一万声长吁短叹,五千遍捣枕搥床。」也作「倒枕搥床」。
《国语辞典》:跌脚搥胸(跌脚搥胸)  拼音:dié jiǎo chuí xiōng
一面跺脚一捶搥打胸脯,表示悲愤或悔恨。《孤本元明杂剧。销白猿。第二折》:「今朝小道耽惊气,我跌脚搥胸怨沉璧。」《西游记》第三一回:「扑簌簌泪如雨落,儿天儿地的,跌脚搥胸,于此洞里嚎啕痛哭。」也作「跌脚捶胸」。
《國語辭典》:顿足捶胸(頓足捶胸)  拼音:dùn zú chuí xiōng
跺脚拍胸。形容悲痛或愤怒到了极点。《东游记》第七回:「只见杨子哀号哽咽,顿足捶胸,抚棺长恨,欲拔剑自刎。」
《漢語大詞典》:浑捶自扑(渾搥自撲)
亦作“ 浑塠自扑 ”。亦作“ 浑搥自武 ”。 捶击全身,自投于地。《敦煌变文集·大目乾连冥间救母变文》:“ 目连 见母喫饭成猛火,浑搥自扑如山崩。”《敦煌变文集·八相变》:“散髮拔(披)头,浑塠自扑。”《敦煌变文集·目连缘起》:“且知慈母罪深,雨泪浑搥自武。” 蒋礼鸿 通释:“应当以‘浑搥自扑’为正……‘塠’、‘武’都是错字。”
《漢語大詞典》:浑捶自武(渾搥自武)
见“ 浑搥自扑 ”。
《漢語大詞典》:参捶(參搥)
见“ 参挝 ”。
《漢語大詞典》:参挝(參撾)
击鼓之法。亦指以此法击鼓。参,通“ 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