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国语辞典》:摘奸发伏(摘奸发伏)  拼音:zhāi jiān fā fú
举发奸人并揭露其阴谋诡计。也作「发奸擿伏」。
《国语辞典》:捅开(捅开)  拼音:tǒng kāi
1.打开。如:「他用棒子把门捅开了。」
2.将事情揭露开来。如:「他们的事,终究还是给捅开来了。」
《国语辞典》:揭布  拼音:jiē bù
揭露公布。如:「这项丑闻一经媒体揭布,举世哗然。」
分类:揭露公布
《国语辞典》:见光死(见光死)  拼音:jiàn guāng sǐ
比喻事情一经揭露,弱点尽现,就毫无转机。如:「这事见光死,大家一定要保密。」
《国语辞典》:揭疮疤(揭疮疤)  拼音:jiē chuāng bā
揭露他人的隐私或丑事。如:「他已承认错误了,你又何必再揭疮疤呢?」
《漢語大詞典》:放火烧身(放火燒身)
比喻发动群众揭露自己的缺点错误。 毛泽东 《做革命的促进派》:“ 北京 三十四个高等学校,一个都放不开,没有一个爽爽快快放开的。因为这是放火烧身的问题呀!”
《國語辭典》:发隐擿伏(發隱擿伏)  拼音:fā yǐn tì fú
举发隐匿的恶人恶事。用以形容吏治精明。宋。秦观越州请立程给事祠堂状〉:「发隐擿伏,敏捷如神。」也作「发奸擿伏」。
《國語辭典》:发奸擿伏(發奸擿伏)  拼音:fā jiān tì fú
举发隐匿的恶人恶事。形容吏治精明。也作「发奸擿伏」。
《國語辭典》:发奸擿伏(發姦擿伏)  拼音:fā jiān tì fú
举发隐匿的恶人恶事。形容吏治精明。《汉书。卷七六。赵广汉传》:「其发奸擿伏如神,皆此类也。」也作「发擿奸伏」、「发擿奸伏」、「发奸擿伏」、「发奸摘隐」、「发隐擿伏」、「擿奸发伏」、「摘奸发伏」。
《國語辭典》:发擿奸伏(發擿姦伏)  拼音:fā tì jiān fú
举发隐匿的恶人恶事。指吏治精明。《宋史。卷三三○。李参传》:「参无学术,照刚果严深,喜发擿奸伏,不假贷。」也作「发奸擿伏」。
《國語辭典》:发奸擿伏(發奸擿伏)  拼音:fā jiān tì fú
举发隐匿的恶人恶事。形容吏治精明。也作「发奸擿伏」。
《國語辭典》:发奸擿伏(發姦擿伏)  拼音:fā jiān tì fú
举发隐匿的恶人恶事。形容吏治精明。《汉书。卷七六。赵广汉传》:「其发奸擿伏如神,皆此类也。」也作「发擿奸伏」、「发擿奸伏」、「发奸擿伏」、「发奸摘隐」、「发隐擿伏」、「擿奸发伏」、「摘奸发伏」。
《漢語大詞典》:暴露文学(暴露文學)
指只揭露社会黑暗面,而不能指出光明前景的文学。此类暴露文学,在 清 朝末年义和团起义失败后,多以小说形式出现,曾盛行一时。著名的有《官场现形记》《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孽海花》等。 鲁迅 在《中国小说史略》里面,也把这种小说叫做“谴责小说”。参阅 鲁迅 《中国小说史略》第二十八篇。
《漢語大詞典》:打击报复(打擊報復)
对揭露自己缺点、错误的人进行压制陷害。《人民日报》1988.12.31:“去年五月二日,你报第五版刊登信访调查《在告状的日子里》,披露了我们向上级反映我店截留利润六十五万元的问题后,遭受打击报复的一些真相。”
《漢語大詞典》:破奸发伏(破姦發伏)
揭露隐藏的坏人。 宋 范仲淹 《宋故卫尉少卿分司西京胡公神道铭》:“徙 陇城郡 ,歷比、驾二部外郎,在郡未几,破姦发伏,有神明之号。”
《國語辭典》:揭老底  拼音:jiē lǎo dǐ
揭露过去的底细或秘密。如:「你别有恃无恐的托大吹牛,当心被人揭老底。」
分類:揭露底细
《國語辭典》:揭挑  拼音:jiē tiāo
揭发他人短处,数落他人不是。《西游记》第三一回:「哥啊!救他救儿罢!不要只管揭挑他了。」《红楼梦》第七一回:「这两个婆子,一则吃了酒,二则被这丫头揭挑著弊病,便羞激怒了。」也作「揭短」。
分類:揭露短处
《國語辭典》:揭底  拼音:jiē dǐ
揭露底细。如:「情报员务必要将身分掩饰好,否则一旦揭底,生命就会有危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