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提婆达
【佛学大辞典】
(人名)提婆达多之略。
提婆论
【佛学大辞典】
(书名)提婆菩萨释楞伽经中外道小乘涅槃论之略名。
提婆俱吒
【佛学大辞典】
(地名)山名。译作天台。善见律第七。见翻梵语。梵Devaku%t!a。
提婆达多
【佛学大辞典】
(人名)Devadatta,又作提婆达兜、禘婆达多、地婆达多、地婆达兜、调婆达多、调达、达兜,译曰天热,天授。斛饭王之子,阿难之兄,佛之从弟也。出家学神通,身具三十相,诵六万法藏,为利养造三逆罪,生堕于地狱。但其本地为深位之菩萨,于法华受天王如来之记别。释迦谱六曰:「由中本起经云:调达,又云提婆达多。齐云天热。以其生时人天心皆忽惊热故。因为名。增一阿含云提婆达兜。」法华义疏九曰:「提婆达多,是斛饭王子。提婆此翻为天,达多言热。以其生时诸天心热故,名天热。所以然者,诸天知其造三逆罪破坏佛法,见其初生心生热恼故,因以为名。」西域记六曰:「提婆达多,唐言天授,斛饭王之子也。」十二游经曰:「调达四月七日食时生,身长一丈五尺四寸。」
【佛学常见辞汇】
人名,为斛饭王之子,阿难之兄,佛的徒弟。出家学神通,身具三十相,诵六万法藏,其本地为深位的菩萨,释尊在法华会上,述往世为弃位国王,提婆达多为仙人,使他具足一切佛法,至于成佛。
提婆与佛初结雠
【佛学大辞典】
(故事)佛本行集经十二曰:「悉多太子十二岁之时,五百童子各在自己园内游嬉。时有群雁飞行虚空,提婆达多射一雁,雁带箭落太子园中,太子悯之,拔箭疗其疮。提婆达多遣使求之不与。是提婆达多构怨最初之因缘也。」
提婆为利养学神通
【佛学大辞典】
(故事)有四说,一从佛学。五分律三曰:「时世尊受诸大声闻与阿耨达龙王之请,调达未得神通,不能俱去,羞耻从佛,愿学通法。佛为教于安居中得神通。」二从修罗陀比丘学。增一阿含经四十六曰:「提婆达多从修罗陀比丘学沙门威仪礼节。是时提婆达多请说神通道,比丘为说其法。达多不久而得。」三从十力迦叶波学。毗奈耶破僧事十三曰:「提婆达多未得圣果时世饥荒,乞食难得,有诸神通者或往他洲,或往天取食。提婆达多见之,欲得神通,诣佛请教。佛知彼起逆罪,劝三学不教通法。提婆去往憍陈如乃至五百上座请教。诸比丘知佛意,亦不教。更去诣十力迦叶波,彼不知佛圣意,即教之。达多受其教而得神通。」四从阿难学。出曜经十五曰:「时有比丘名调达,聪明广学,十二年间坐禅入定,心不移易,诵佛经六万,象不胜载。后意转退,渐生恶念,意望供养,至世尊所,请说神通之法,世尊知彼恶意,说四非常法,不许通法。去至舍利弗目连所,二比丘亦同佛,调达念阿难我弟,彼必教我。诣阿难所请,阿难为说其法。调达闻已,在闲处专心一意,由粗入细,以心举身,以身举心,身心俱合,渐渐离地,乃至石壁无碍。」智度论十四、十诵律三十七亦同。
提婆五逆与三逆
【佛学大辞典】
(故事)(参见:五逆)
五逆
【佛学大辞典】
(术语)又曰五无间业。罪恶极逆于理,故谓之逆。是为感无间地狱苦果之恶业,故谓之无间业。此有三乘通相之五逆,大乘别途之五逆,同类之五逆,提婆之五逆等。
【佛学常见辞汇】
(参见:五逆罪)
【佛学次第统编】
言五逆者
一、杀父母 谓父母养育,恩同天地,为子者当竭力孝养奉事,以报其恩,况行杀逆。若行此事,是为逆罪,即堕地狱。
二、破和合僧 谓比丘集众,行布萨时,和合作法。若后来者,当随顺寂默,或当出避。若以瞋恶之心,破其法事,令不和合,是为逆罪。
三、出佛身血 谓佛是一切众生慈父,能令众生,悟明自心,出离苦趣。众生历劫供养,不能报其恩德万一,而况出其身血。若行此事,是为逆罪。(凡恶心毁坏佛像,皆即出佛身血也)。
四、杀阿罗汉 阿罗汉为众生所应供养恭敬,况行杀逆。若行此事,是为逆罪。
五、破羯磨僧 羯磨华言作法办事,谓比丘受具足戒,或行忏悔法时,当依和尚阿阇黎行羯磨法,作法成就,方为得戒。若有人见者,当随顺寂默,或当出避。若以恶心破其作法,令不得戒,是为逆罪。
【三藏法数】
(出华严孔目)
〔一、杀父母〕,谓父母养育,恩同天地,为子者,当竭力孝养奉事,以报其恩,况行杀逆;若行此事,是为逆罪,即堕地狱。四分律云:若杀父母者,不许出家受具足戒也。(具足戒者,即二百五十戒也。)
〔二、破和合僧〕,谓比丘集众行布萨时,和合作法,若后来者,当随顺寂默,或当出避。若以瞋恶之心,破其法事,令不和合,是为逆罪。律云:破和合僧者,不许出家受具足戒也。(梵语比丘,华言乞士。梵语布萨,华言净住。)
〔三、出佛身血〕,谓佛是一切众生慈父,能令众生悟明自心,出离苦趣。众生历劫供养,不能报其恩德万一,而况出其身血;若行此事,是为逆罪。兴起行经云:提婆达多推出掷佛,山神接之,迸一小石,伤佛足指,即有血出,以此因缘后堕地狱。(梵语提婆达多,华言天热。)
〔四、杀阿罗汉〕,梵语阿罗汉,华言无学。谓无法可学。又名应供,应受人天供养故也。众生即当供养恭敬,以为种福之田,况行杀逆;若行此事,是为逆罪。律云:杀阿罗汉者,不许出家受具足戒也。
〔五、破羯磨僧〕,梵语羯磨,华言作法办事。谓比丘受具足戒,或行忏悔法时,当依和尚阿阇黎行羯磨法,作法成就,方为得戒,若有人见者,当随顺寂默,或当出避。若以恶心,破其作法,令不得戒,是为逆罪。律云:破羯磨者,不许出家受具足戒也。(和尚,梵语邬波遮迦。于阗国翻和尚,华言力生。梵语阿阇黎,华言轨范。)
提婆达兜
【佛学大辞典】
(人名)同提婆达多。
提婆犀那
【佛学大辞典】
(人名)Devasena,罗汉名。译作天军。见西域记四。
提婆设摩
【佛学大辞典】
(人名)Devaks!ema,罗汉名。译曰贤寂,天寂。识身足论之作者。西域记五曰:「城南道左有大伽蓝,昔提婆设摩阿罗汉,于是造识身足论说无我人,瞿波阿罗汉作圣教要实论说有我人。」俱舍光记一曰:「佛涅槃后一百年中,提婆设摩造识身足论七千颂,此云贤寂。」同神泰疏一曰:「提婆设摩,此云天寂。」
提婆地提婆
【佛学大辞典】
(人名)Deva%tideva,译曰天上天。佛未出家时之名。
提婆弗呾罗
【佛学大辞典】
(人名)Devaputra,译曰天子。见求法高僧传上。
提婆毗何罗
【佛学大辞典】
(寺名)Devaviha%ra,译曰天寺。伽蓝名。
提婆落起多
【佛学大辞典】
(人名)Devaraks!ita,译曰天护。商主名。见阿育王经九。
提婆达多品
【佛学大辞典】
(经名)法华经卷五最初之品名。记释迦如来往昔为闻法华经,奉事今提婆达多前身阿私仙人之事。又记提婆达多今虽为三逆罪,在无间地狱,然后来成佛,号天王如来,及八岁龙女依文殊菩萨之化导,于南方无垢世界现身成佛。于一经中为功德最胜之经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