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國語辭典》:模范(模範)  拼音:mó fàn
1.木制的模型,为制作器物的母型。汉。王充《论衡。物势》:「今夫陶冶者,初埏埴作器,必模范为形。」
2.引申为榜样。《楚辞。王逸。离骚章句序》:「莫不拟则其仪表,祖式其模范。」
《漢語大詞典》:画虎(畫虎)
(1).古代的一种风俗。绘虎于门以御凶息疠。 汉 应劭 《风俗通·祀典·桃梗苇茭画虎》:“谨按《黄帝书》:‘上古之时,有 神荼 与 鬱垒 昆弟二人,性能执鬼。 度朔山 上有桃树,二人於树下简閲百鬼,无道理妄为人祸害, 神荼 与 鬱垒 缚以苇索,执以食虎。’於是县官常以腊除夕饰桃人,垂苇茭、画虎於门,皆追效於前事,冀以御凶也。”
(2).泛指描绘虎的形象。 宋 欧阳修 归田录卷二:“ 包氏 宣州 人,世以画虎名家,而 鼎 最为妙。今子孙犹以画虎为业,而曾不得其髣髴也。”
(3).“画虎类狗”的缩语。 南朝 宋 鲍照 《侍郎报满辞阁疏》:“释担受书,废耕学文。画虎既败,学步无成。” 唐 杜甫 《奉赠太常张卿二十韵》:“谬知终画虎,微分是醯鸡。” 金 边元鼎 《村舍》诗之二:“学得屠龙无用处,祇如画虎反成羞。” 明 胡应麟 诗薮·国朝下:“学 何 不至,不失雕龙;学 李 不成,终类画虎。”参见“ 画虎类狗 ”。
(4).指绘绣的猛虎图像。 前蜀 韦庄 《观浙西府相畋游》诗:“紫袍日照金鹅鬭,红旆风吹画虎狞。”
《國語辭典》:画虎类狗(畫虎類狗)  拼音:huà hǔ lèi gǒu
原本想画老虎,却画得像狗一样。比喻人仿效失真,得到反效果,变得不伦不类。参见「画虎不成反类狗」条。宋。陈骙《文则。卷上。戊》:「彼扬雄《法言》、王通《中说》,模拟此书,未免画虎类狗之讥。」清。李渔《閒情偶寄。卷四。演习部。变调第二。变旧成新》:「但须点铁成金,勿令画虎类狗。」
《國語辭典》:模写(模寫)  拼音:mó xiě
依著原样描写。参见「摹写」条。《北史。卷八二。儒林传下。乐逊传》:「(冀俊)性沉谨,善隶书,特工模写。」
《漢語大詞典》:山图(山圖)
(1).传说中的仙人名。 汉 刘向 列仙传·山图:“ 山图 , 陇西 人也。少好乘马,马蹋之折脚,山中道人教服地黄、当归、独活、苦参,服一岁而不嗜食,病愈身轻。追道人问之,自云:‘五岳使,之名山採药。能随吾,汝便不死。’ 山图 追随之六十餘年,归来行母服於冢间,期年復去,莫知所之。”后汉书·西南夷传·莋都夷:“﹝ 莋都 ﹞土出长年神药,仙人 山图 所居焉。”文选·左思〈蜀都赋〉:“ 山图 采而得道, 赤斧 服而不朽。” 李周翰 注:“ 山图 、 赤斧 ,列仙名。” 明王錂《春芜记·寻真》:“ 山图 、 赤斧 堪为侣,笙鹤冷风起。”
(2).描绘山川形势的舆图。 唐 陆龟蒙 《和吴中言怀寄南海二同年》:“城连虎踞山图丽,路入龙编海舶遥。” 宋 宋祁 《送馀姚尉顾洵美先辈》诗:“山图 禹穴 近,涛气 伍 神骄。”
《國語辭典》:藻绘(藻繪)  拼音:zǎo huì
华丽的文彩。南朝梁。刘协《文心雕龙。原道》:「龙凤以藻绘呈瑞,虎豹以炳蔚凝姿。」
《國語辭典》:小语(小語)  拼音:xiǎo yǔ
低语。晋。傅咸 小语赋:「能为小语者处上位。」
《國語辭典》:小言  拼音:xiǎo yán
1.言不入道。《庄子。齐物论》:「大言炎炎,小言詹詹。」
2.形容微小的事物。战国。楚。宋玉 小言赋:「能粗而不能细,非妙工也。然则上座者未足明赏。贤人有能为小言赋者,赐之云梦之田。」
《漢語大詞典》:外意
(1).贰心;异志。三国志·蜀志·刘璋传:“今州中诸将 庞羲 、 李异 等,皆恃功骄豪,欲有外意,不得 豫州 ,则敌攻其外,民攻其内,必败之道也。” 晋 干宝 搜神记卷五:“ 望子 忽生外意,神便絶往来。”《水浒传》第一一一回:“ 吕枢密 道:‘你两个来到,恐有他意。’ 穆弘 道:‘小人父子一片孝顺之心,怎敢怀半点外意。’”
(2).文字描绘的表面意义。与内意相对。 宋 胡仔 《苕溪渔隐丛话后集·张天觉》:“ 苕溪渔隐 曰: 圣俞 金针诗格云:‘﹝诗﹞有内外意,内意欲尽其理,外意欲尽其象,内外含蓄,方入诗格。’”
《國語辭典》:形象  拼音:xíng xiàng
1.形状、外貌。《淮南子。兵略》:「天化育而无形象,地生长而无计量。」《聊斋志异。卷一二。公孙夏》:「字讹误不成形象!此市侩耳,何足以任民舍。」也作「形相」、「形像」。
2.由一个人的内涵作为,所呈现出来的风格、特色。如:「他在小说中所塑造的英雄形象,颇引起读者的共鸣。」
3.对实体而言。因美之所在,不在实体,而在实体的形象,此形象即出自实体的模仿,而不为实体所限定,乃经心中的醇化而生者。
《國語辭典》:濡染  拼音:rú rǎn
1.感染、参杂。宋。苏籀〈遗言〉:「公言近世学问,濡染陈俗却人,虽善士亦或不免。」
2.湿润。常指提笔写字作画。唐。李商隐〈韩碑〉诗:「公退斋戒坐小阁,濡染大笔何淋漓。」明。高濂《玉簪记》第一○出:「(外)仙姑手中佳扇,为何无人题写?(旦)欲求足下濡染,未敢轻渎。」
《國語辭典》:言状(言狀)  拼音:yán zhuàng
用言语描述形状。如:「一股不可言状的暖流,在心里翻腾。」。《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第二二回:「官场上面的举动,也见了许多,竟有不堪言状的。」
《國語辭典》:小言  拼音:xiǎo yán
1.言不入道。《庄子。齐物论》:「大言炎炎,小言詹詹。」
2.形容微小的事物。战国。楚。宋玉 小言赋:「能粗而不能细,非妙工也。然则上座者未足明赏。贤人有能为小言赋者,赐之云梦之田。」
《漢語大詞典》:郁金堂(鬱金堂)
玉台新咏卷九引 南朝 梁武帝 《河中之水歌》有“ 卢 家兰室桂为梁,中有鬱金苏合香”之句,描绘 卢 家妇 莫愁 的居室,后因以“鬱金堂”或“鬱金屋”美称女子芳香高雅的居室。 北周 庾信 《奉和示内人》:“然香鬱金屋,吹管 凤凰臺 。” 唐 沈佺期 《古意》诗:“ 卢 家少妇鬱金堂,海燕双栖玳瑁梁。” 唐 李商隐 《药转》诗:“鬱金堂北画楼东,换骨神方上药通。” 清 陈裴之 《香畹楼忆语》:“惆悵鬱金堂外路,西风吹冷白莲花。”
《漢語大詞典》:写物(寫物)
描绘人或物。 唐 王蔼 《祖二疏图记》:“ 吴郡 顾生 能写物,笔下状人,风神情度,甚得其态。” 唐 曹邺 《从天平节度使游平流园》诗:“自怜不羈者,写物心常简。” 宋 曾巩 《齐州杂诗》序:“虽病不饮酒,而间为小诗,以娱情写物,亦拙者之适也。”
分類:描绘
《國語辭典》:写景(寫景)  拼音:xiě jǐng
描写或绘画景物。如:「写景抒情」。清。王国维《人间词话》卷五六:「大家之作,其言情也必沁人心脾;其写景也必豁人耳目,其辞脱口而出,无娇柔妆束之态。」
《漢語大詞典》:女图(女圖)
古代描绘各类模范女性的图画。 汉 刘向 列女传·班婕妤:“陈女图而镜鑑兮,顾女史而问。”北史·后妃传下·愍皇后萧氏:“综箴诫以训心,观女图而作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