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共349,分24页显示  上一页  1  2  3  5  6  7  8 下一页
词典(续上)
日掩
半掩门
斜掩
掩口
掩蔽
掩袖
掩捕
山掩
尘掩
掩于
掩日
遮掩
掩藏
掩瑕
屏掩
《骈字类编》:日掩
庾信窦氏墓志铭云垂下泽日掩高舂
《漢語大詞典》:半掩门
一种和上流社会沾点边的妇女,经济上依赖那些阔佬情夫,却又不公开卖笑,通常还拼命装出一副假正经的样子。亦称“高等暗娼”、“高等妓女”
《漢語大詞典》:斜掩
半掩。 唐 温庭筠 《春暮宴罢寄宋寿先辈》诗:“斜掩朱门花外鐘,晓鶯时节好相逢。” 前蜀 薛昭蕴 《谒金门》词:“斜掩金铺一扇,满地落花千片。” 宋 张炎 《烛影摇红·隔窗闻歌》词:“欲寻无处,暗掐新声,银屏斜掩。”
分類:半掩
《國語辭典》:掩口  拼音:yǎn kǒu
1.以手遮口。《礼记。曲礼上》:「负剑辟咡诏之,则掩口而对。」《孔子家语。卷五。子路初见》:「孔子先食黍而后食桃,左右皆掩口而笑。」
2.比喻沉默。《史记。卷一二。孝武本纪》:「臣恐效文成,则方士皆掩口,恶敢言方哉!」《东周列国志》第八二回:「忠臣掩口,谗夫在侧,邪说谀辞,以曲为直。」
《國語辭典》:掩蔽  拼音:yǎn bì
掩藏遮蔽。如:「散兵坑可作为单兵射击和掩蔽之用。」《礼记。月令》:「是察阿党,则罪无有掩蔽。」《后汉书。卷三○下。郎顗襄楷列传。郎顗传》:「故白虹春见,掩蔽日曜。」
《国语辞典》:掩袖  拼音:yǎn xiù
以袖遮口,低声细语,不欲人知。唐。骆宾王〈代徐敬业讨武氏檄〉:「掩袖工谗,狐媚偏能惑王。」
《漢語大詞典》:掩捕
乘其不备而逮捕。汉书·韩信传:“上使使掩捕 梁王 ,囚之 雒阳 。” 唐 柳宗元 《封建论》:“及夫大逆不道,然后掩捕而迁之,勒兵而夷之耳。” 明 刘基 《前江淮都转运盐使宋公政绩记》:“公至,督有司掩捕,获其渠魁。” 清 魏源 圣武记卷七:“请兵掩捕皆不应, 克捷 乃捕 李文成 下狱。”
《骈字类编》:山掩
元 李孝光 送客 江蟠全楚地,山掩小姑祠。
元 张翥 衡山福严寺二十三题为梓上人赋 其四 三生藏 地埋禅刹在,山掩岳祠深。
《分类字锦》:尘掩(尘掩)
谢翱 宫花窣帘尘掩袜。
分类:
《漢語大詞典》:掩于
谓猛兽。周书·杨忠传:“尝从 太祖 狩於 龙门 , 忠 独当一猛兽,左挟其腰,右拔其舌。 太祖 壮之。北臺谓猛兽为‘揜于’,因以字之。”
分類:猛兽
《漢語大詞典》:掩日
古剑名。 晋 王嘉 拾遗记·昆吾山:“ 越王 句践 ,使工人以白马白牛祠 昆吾 之神,採金铸之,以成八剑之精:一名‘掩日’,以之指日,则光昼暗。”
《國語辭典》:遮掩  拼音:zhē yǎn
1.遮蔽。如:「在两旁成排的路树遮掩下,此段路已成了名副其实的林荫大道。」
2.掩饰、隐瞒。《红楼梦》第一九回:「袭人笑道:『何尝哭,才迷了眼揉的。』因此便遮掩过了。」《文明小史》第六回:「禀帖上,又说柳知府许多坏话。说他如何疲软,等到闹出事来,还替他们遮掩,无非避重就轻,为自己开脱处分地步。」
《國語辭典》:遮护(遮護)  拼音:zhē hù
1.阻挡。《永乐大典戏文三种。小孙屠。第三出》:「爱花心,须仗托,阑杆遮护。」也作「遮拦」。
2.庇护。《永乐大典戏文三种。张协状元。第三三出》:「怕它张协相抛弃,望圣手遮护奴到京。」《水浒传》第四二回:「我今番走了死路,望阴灵遮护则个!神明庇佑!」
《國語辭典》:掩藏  拼音:yǎn cáng
隐藏、藏匿。元。纪君祥《赵氏孤儿》第一折:「你怎生将这个孩儿掩藏出去,久后成人长大,与他赵氏报雠。」
分類:掩藏隐藏
《漢語大詞典》:掩瑕
遮盖缺点。南史·陆厥传:“至於掩瑕藏疾,合少繆多,则 临淄 所云‘人之著述,不能无病’者也。” 明 胡应麟 诗薮·近体下:“絶调易卑,五言絶即拙匠易於掩瑕,七言絶虽高手难於中的。”
分類:遮盖缺点
《骈字类编》:屏掩
温庭筠过华清宫诗见帘褰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