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漢語大詞典》:司言
(1).谓担任中书舍人。 唐 之中书舍人掌管诏令、侍从、宣旨、接纳上奏文表等事,故云。 唐 刘禹锡 《代裴相祭李司空文》:“ 度 忝司言,公持化权。” 唐 钱起 《和范郎中宿直中书晓玩清池赠南省同僚两垣遗补》诗:“司言兼逸趣,鼓兴接知音。”
(2).宫中女官名。负责传宣圣旨。 宋 周密 武林旧事·册皇后仪:“内命妇各就位,皇后首饰褘衣,内侍引司言,司言引尚宫,尚宫引皇后出閤。”明史·职官志三:“女官。六局。尚宫局,领司四:司记、司言、司簿、司闈。”原注:“凡令节外命妇朝贺中宫,司言传旨。”
《漢語大詞典》:相受
(1).互相接纳。《周礼·地官·大司徒》:“令五家为比,使之相保;五比为閭,使之相受。” 郑玄 注:“受者,宅舍有故,相受寄託也。” 贾公彦 疏:“相受者,閭胥使二十五家有宅舍破损者受寄託。”
(2).相继,交替。 汉 董仲舒 春秋繁露·官制象天:“天有四时,每一时有三月,三四十二,十二月相受而岁数终矣。”
《國語辭典》:延接  拼音:yán jiē
接见。《后汉书。卷五八。盖勋传》:「帝方欲延接勋,而蹇硕等心惮之,并劝从温奏,遂拜京兆尹。」《宋史。卷二六六。王沔传》:「自今宰相及枢密使不得于本厅见客,许于都堂延接。」
《漢語大詞典》:纳善(納善)
接纳善言。汉书·梅福传:“昔 高祖 纳善若不及,从諫若转圜,听言不求其能,举功不考其素。”南史·齐豫章文献王嶷传:“及至州,坦怀纳善,侧席思政。” 唐 陆贽 《兴元论解姜公辅状》:“求諫如不及,纳善如转圜。”
分類:接纳善言
《漢語大詞典》:喜士
好客;喜接纳贤士。史记·平原君虞卿列传:“臣闻君之喜士,士不远千里而至者,以君能贵士而贱妾也。”史记·魏公子列传论:“天下诸公子亦有喜士者矣。” 唐 韩愈 《试大理评事王君墓志铭》:“金吾 李将军 年少喜士。”
《國語辭典》:延款  拼音:yán kuǎn
接待、招待。《喻世明言。卷三九。汪信之一死救全家》:「被那妇人絮聒了好几日。今番二程又来,洪恭不敢延款了。」
分類:接纳款待
《漢語大詞典》:引纳(引納)
招致接纳。后汉书·刘陶传:“ 灵帝 宿闻其名,数引纳之。” 唐 李翱 《劝河南尹复故事书》:“某道无可重,每为阁下所引纳。” 明 叶式 《题诚意伯刘公集》:“盖自贼 操 引纳五胡,遗秽中国,遂乃歷载数百。”
分類:招致接纳
《漢語大詞典》:抚接(撫接)
(1).安抚接纳。后汉书·邓训传:“ 乌桓 怨恨谋反,詔 训 将 黎阳营 兵屯 狐奴 ,以防其变。 训 抚接边民,为 幽部 所归。”南齐书·州郡志上:“十二年, 刘义庆 镇 寿春 ,后常为州治。抚接遐荒,扞御疆埸。”新唐书·李叔明传:“初, 东川 承兵盗,乡邑彫破, 叔明 治之二十年,抚接有方,华裔遂安。”
(2).爱抚结纳。晋书·慕容翰载记:“善抚接,爱儒学,自士大夫至於卒伍,莫不乐而从之。”周书·令狐整传:“ 整 广布威恩,倾身抚接,数月之间,化洽州府。” 宋 王安石 《上宋相公书》:“阁下抚接顾待,久而加亲。”
《漢語大詞典》:诱接(誘接)
招引接纳。 南朝 宋 谢灵运 《山居赋》:“冀 浮丘 之诱接,望 安期 之招迎。” 南朝 梁 萧统 《与何胤书》:“激扬硕学,诱接后进。”北史·陆俟传:“又简取诸县强门百餘人以为假子,诱接殷勤。”
《漢語大詞典》:容美
谓位尊者的接纳和称美。六韬·上贤:“奇其冠带,伟其衣服,博闻辩辞,虚论高议,以为容美。”《三国志·魏志·杜畿传》:“夫先意承旨以求容美,率皆天下浅薄无行义者,其意务在於适人主之心而已。”
《漢語大詞典》:招接
(1).招呼接纳。 元 杨显之《酷寒亭》第三折:“如今在这 郑州 城外开着一个小酒店儿,招接往来客人。”警世通言·钝秀才一朝交泰:“从此 钝秀才 其名益著,无人招接,仍復卖字为生。”《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第十五回:“样样都对了,他才招接呢。”
(2).交往。《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第十一回:“他向来只同那些人招接。”《快心编二集》第三回:“ 珮珩 是个豪杰,人品举动落落托托,不十分与人周旋,且看着这班齷齪细人,有甚的与他招接!”
《漢語大詞典》:诱纳(誘納)
招引接纳。三国志·蜀志·许靖传:“ 靖 虽年逾七十,爱乐人物,诱纳后进,清谈不倦。”南齐书·曹虎传:“ 虎 形干甚毅,善於诱纳,日食荒客常数百人。”
《漢語大詞典》:慰纳(慰納)
安抚招纳或接纳。后汉书·应奉传:“到官慰纳, 山 等皆悉降散。”后汉书·皇后纪上·明德马皇后:“后宫有进见者,每加慰纳。” 汉 阮瑀《为曹公作书与孙权》:“往者军逼而自引还,今日在远而兴慰纳,辞逊意狭,谓其力尽,适以增骄,不足相动。”
《漢語大詞典》:迎延
延请,接纳。汉书·叙传上:“ 伯 至,请问耆老父祖故人有旧恩者,迎延满堂,日为供具,执子孙礼。” 唐 张籍 《病中寄白学士拾遗》诗:“尘欢久消委,华念独迎延。”
分類:延请接纳
《國語辭典》:銗筒(銗筩)  拼音:xiàng tǒng
接受告密文书的器具,形像竹筒,可入而不可出。也作「缿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