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國語辭典》:接合  拼音:jiē hé
连接合并。三国魏。阮籍 通易论:「周流接合,万物既终。造微更始,明而未达。」
《国语辞典》:接合生殖  拼音:jiē hé shēng zhí
一种无性生殖法。是两生物体互相接合后,再行分裂繁殖的方法。
《國語辭典》:会合(會合)  拼音:huì hé
1.聚集、相逢。《三国演义》第一○回:「操领了圣旨,会合鲍信,一同兴兵,击贼于寿阳。」《儒林外史》第四三回:「那里前军铜仁守备,后军清江参将,都会合在野羊塘。」
2.待用者得到投合的机会。元。曾瑞〈端正好。一枕梦魂惊套。倘秀才〉曲:「失时也亡了家国,得意后霸了山河,也是君臣每会合。」也作「遇合」。
3.男女匹配。元。无名氏《梧桐叶》第四折:「既然姻缘会合,不是俺做大,一向收留在俺府中为女,也是天数。」《警世通言。卷三五。况太守断死孩儿》:「这般会合,那些个男欢女爱,是偶然一念之差。」
《國語辭典》:交接  拼音:jiāo jiē
1.交往、聚会。《礼记。乐记》:「射乡食飨,所以正交接也。」《后汉书。卷五九。张衡列传》:「常从容淡静,不好交接俗人。」
2.互相接触。如:「耳鬓交接」、「骨头交接处」。《淮南子。兵略》:「平原广泽,白刃交接。」
3.男女交合。《二刻拍案惊奇》卷三○:「妾于去年七月七日与君交接,已受妊,今当产了。」
4.交替、更换。《隋书。卷七。礼仪志二》:「古称腊者,接也。取新故交接。」
5.移交与接收。如:「交接典礼」。
《國語辭典》:眼角  拼音:yǎn jiǎo
上、下眼皮的接合处。《红楼梦》第六三回:「芳官吃的两腮胭脂一般,眉梢眼角越添了许多丰韵。」
《漢語大詞典》:合缝(合縫)
(1).接合缝隙。儿女英雄传第七回:“外省的地平,又多是用木板铺的,上面严丝合缝盖上,轻易看不出。” 赵树理 《李家庄的变迁》五:“好在他们都是木匠,想出个很好的藏钱办法,就是把合缝用的长刨子挖成空的,把票子塞进去再把枣木底板钉上。”
(2).犹合拢;闭合。《老残游记》第三回:“ 老残 低头一看,两边肿的已将要合缝了,颜色淡红。”
(3).即骑缝。 清 黄六鸿 《福惠全书·钱穀·截票免比》:“连二免比票,一截票存算,一归农免比,合缝用印。”
《漢語大詞典》:对接(對接)
指两个或两个以上人造轨道飞行体(如宇宙飞船等)在太空相互接合。《中国青年报》1984.3.31:“ 美国 ‘阿波罗号’和 苏联 ‘联盟号’宇宙飞船在太空轨道进行对接之后,它们的共同目标就是要在太空中建立永久性的载人航天站。”
《国语辞典》:笋子(笋子)  拼音:sǔn zi
1.竹笋。如:「去市场买些笋子回来炒腊肉。」
2.器物接合的地方,制成凹凸的形状,凸出的部分称为「笋子」。小说中引申指骨节。《儿女英雄传》第六回:「不想这一按手重了些,按错了笋子,把个脖子按进腔子里去,哼的一声也交代了。」也称为「榫头」。
《国语辞典》:连身(连身)  拼音:lián shēn
一种将上身与下身接合在一起的衣服形式。如:「连身洋装」。
《漢語大詞典》:椄槢
接合之木,小梁。庄子·在宥:“吾未知圣知之不为桁杨椄槢也。” 陆德明 释文:“椄槢,桎梏梁也。” 宋 王安石 《游土山示蔡天启秘校》诗:“予虽天戮民,有械无椄槢。” 清 王念孙 读书杂志·淮南内篇九“揖楔”:“《淮南》曰:‘大者为柱梁,小者为椄槢也。’案:小梁谓之椄槢,故桎梏之梁,亦谓之椄槢。”按,今本《淮南子·主术训》“椄槢”作“揖楔”。
分類:接合
《漢語大詞典》:贴脸(貼臉)
(1).脸和脸相贴。 端木蕻良 《被撞破了的脸孔》:“一个 天津 青皮模样的人,满脸横肉,怀里抱着一个十六七岁的青年学生正在贴脸。”
(2).钉在门窗框和墙壁接合处的木条或木板。
《国语辞典》:叠接(叠接)  拼音:dié jiē
一种木工接合方法。木条以手工或机器开凿成槽,宽度与长度相同,深度约木材厚度一半,上下交叉密合,可提高结构物的强度与承受力,并且美化外观功能。
《国语辞典》:笋眼(笋眼)  拼音:sǔn yǎn
器物接合的地方,制成凹凸的形状,凹的部分,称为「笋眼」。也称为「卯眼」、「榫眼」。
《漢語大詞典》:折拢
在接缝处、槽或接合处弯起、提起。例如:一张可折拢的医院的床。
《漢語大詞典》:械节(械節)
枷械等刑具的接合处。后汉书·度尚传:“ 磐 不肯出狱,方更牢持械节,狱吏谓 磐 曰:‘天恩旷然而君不出,可乎?’” 王先谦 集解引 胡三省 曰:“竹约为节。械节亦械之刻约处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