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国语辞典》:劫财(劫财)  拼音:jié cái
掠夺他人财物。《文明小史》第二九回:「有某国教士从宁波走到敝县界上,不幸为海盗劫财伤命,现在教堂里的主教不答应,勒令某缉获凶手。」
《漢語大詞典》:鬼奴
(1). 宋 时 广州 富人掠夺海外黑人为奴,并侮称之为鬼奴。 宋 朱彧 《萍州可谈》卷二:“ 广中 富人多蓄鬼奴,絶有力,可负数百斤……色黑如墨,唇红齿白,髮鬈而黄。”
(2). 清 末对谄媚外国侵略者的人的蔑称。 清 李慈铭 《越缦堂读书记·蕉轩随录》:“乃叹鬼奴之为害烈也。”自注:“京师人称通商衙门官员为鬼奴,以其諂媚夷人无所不至也。”
《漢語大詞典》:盗夺(盜奪)
掠夺,侵夺。 汉 荀悦 《汉纪·景帝纪》:“今岁或不登,民食颇寡,其咎安在?或诈为吏,以货赂为市,盗夺百姓,侵侮万民。”
分類:掠夺侵夺
《漢語大詞典》:钞劫(鈔劫)
抢劫,掠夺。宋史·外国传八·吐蕃:“诸蕃有钞劫为恶尝经和断者,恐异时復叛,故收其子弟为质,乃有禁錮终身者。”
分類:抢劫掠夺
《漢語大詞典》:野掠
谓在郊外掠夺。宋书·薛安都传:“ 索儿 军无资实,所资野掠。”魏书·高闾传:“狄来有城可守,其兵可捍。既不攻城,野掠无获,草尽则走,终必惩艾。”
《漢語大詞典》:浸渔(浸漁)
侵占掠夺他人的财物。资治通鉴·梁武帝大同十一年:“牧守多浸渔百姓,使者干扰郡县。” 清 杜浚 《唐港耕人歌》:“污莱重使遭浸渔,不如弃向 黄河 水。” 清 张杓 《上杨侯陈善后事宜书》:“揆厥所由,大都承办不力,兼有浸渔。”
《漢語大詞典》:肉攫
亦作“ 肉玃 ”。
(1).攫肉而食。指鹰雕之属。吕氏春秋·本味:“夫三羣之虫,水居者腥,肉玃者臊,草食者膻。” 高诱 注:“肉玃者,玃拿肉而食之,谓鹰雕之属。”
(2).引申为掠夺。 鲁迅 《坟·文化偏至论》:“喋喋誉白人肉攫之心,以为极世界之文明者又何耶?”
分類:掠夺
《國語辭典》:剥夺(剝奪)  拼音:bō duó
1.以不正当的手段侵夺他人权益或财物。唐。元稹 钱货议状:「又以为黎庶之重困,不在于赋税之闇加,患在于剥夺之不已。」
2.依照法律规定取消。
《漢語大詞典》:残掠(殘掠)
残害掠夺。新唐书·张建封传:“盗起 苏常 间,残掠乡县。”
分類:残害掠夺
《漢語大詞典》:括取
搜括,掠夺。 宋 田况 儒林公议卷上:“其诸用度尽於 关中 括取,州县不胜其扰。” 梁启超 《再驳某报之土地国有论》:“而农业用之土地,其地代非过当之利益也,而政府括取之,斯为厉民也。”
分類:搜括掠夺
《漢語大詞典》:出钞(出鈔)
外出掠夺。三国志·魏志·董卓传“得杂畜千餘头以赠 卓 ” 裴松之 注引《吴书》:“郡召 卓 为吏,使监领盗贼。 胡 尝出钞,多虏民人, 凉州 刺史 成就 辟 卓 为从事,使领兵骑讨捕,大破之。”
分類:外出掠夺
《漢語大詞典》:蚕渔(蠶漁)
(1).蚕业与渔业。 南朝 宋 鲍照 《观圃人艺植》诗:“善贾笑蚕渔,巧宧贱农牧。”
(2).蚕食渔夺。形容侵吞掠夺。《晋书·儒林传·徐邈》:“非徒不足致益,乃是蚕渔之所资,又不可纵小吏为耳目也。” 唐 张说 《唐故凉州长史元君石柱铭序》:“间纲鳩人,峻策覊吏,闲田尽闢,鰥寡委犬彘之餘;絶涧无游,豪猾屏蚕渔之气。”
《國語辭典》:抄夺(抄奪)  拼音:chāo duó
强抢掠夺。《南史。卷七。梁武帝本纪下》:「时四方征镇入援者三十馀万,莫有斗志,自相抄夺而已。」
《國語辭典》:打粮(打糧)  拼音:dǎ liáng
1.搜求粮食。《三国演义》第一二回:「时吕布与张邈、张超尽在城中,高顺、张辽、臧霸、侯成巡海打粮未回。」
2.盗贼称劫掠财物为打粮。如:「昨日土匪围了城,四处打粮,抢了好几处村庄。」
《漢語大詞典》:搜掠
搜索掠夺。 清 黄六鸿 《福惠全书·刑名·审盗》:“其人之家财细软,搜掠一空。” 许地山 《萤灯》:“敌人已进入王宫,到处搜掠东西。”
分類:搜索掠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