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國語辭典》:取而代之  拼音:qǔ ér dài zhī
取代他人的地位。语本《史记。卷七。项羽本纪》:「秦始皇帝游会稽,渡浙江,梁与籍俱观。籍曰:『彼可取而代也。』」后泛指以其他事物取代原有的事物。元。俞德邻《佩书斋辑闻》卷一:「始皇南巡会稽,高帝时年二十有七,项籍才十二三耳,已有取而代之之意。」
《國語辭典》:撵走(攆走)  拼音:niǎn zǒu
赶走。如:「店家因为恶意​撵走客人,引起民众的挞伐。」
《漢語大詞典》:排忧解难(排憂解難)
排除忧愁,解除困难。《文汇报》1989.1.3:“进一步发挥舆论作用,为群众尽力排忧解难。”
《國語辭典》:排涝(排澇)  拼音:pái lào
排水、排除积水。如:「连续几天大雨,清洁队员赶忙排涝,以免酿成灾害。」
《國語辭典》:内涝(內澇)  拼音:nèi lào
由于雨量过多、或河水侵入,使得地势低洼地区的积水不能及时排除,而造成的水灾。
《漢語大詞典》:批患
排除祸患。战国策·秦策三:“正乱批患,折难广地。”史记·范雎蔡泽列传:“君之设智,能为主安危修政,治乱彊兵,批患折难,广地殖穀,富国足家。”
分類:排除祸患
《國語辭典》:渗沟(滲溝)  拼音:shèn gōu
北方称阴沟洞为「渗沟」。指筑于街道下,用以排水的暗沟。
《國語辭典》:渗坑(滲坑)  拼音:shèn kēng
庭院间或街巷间,在地面构筑,用以排除地面积水的坑。
《漢語大詞典》:攘抑
排除抑止。宋书·徐羡之傅亮等传论:“及逢权定之机,当震主之地,甫欲攘抑后祸,御蔽身灾。使 桐宫 有卒迫之痛, 淮王 非中雾之疾。”
分類:排除抑止
《漢語大詞典》:解纷排难(解紛排難)
谓为人调解纠纷或排除危难。 明 唐顺之 《都督沈紫江生墓碑记》:“御土酋解纷排难不专以恩,洞其阴事,坐獖其牙,是以土酋睦而惧。”参见“ 排难解纷 ”。
《國語辭典》:排难解纷(排難解紛)  拼音:pái nàn jiě fēn
语本《史记。卷八三。鲁仲连邹阳传》:「鲁连笑曰:『所贵于天下之士者,为人排患释难、解纷乱而无取也。』」指为人解围。《旧唐书。卷一七九。张浚传》:「若能此际排难解纷,陈师鞠旅,共诛寇盗,迎奉銮舆,则富贵功名,指掌可取。」清。李渔《意中缘》第二七出:「况且排难解纷是我辈的常事,何足为奇?」也作「排患解纷」。
分類:邯郸
《國語辭典》:沥涝(瀝澇)  拼音:lì lào
淹水。如:「连续几日豪雨,低洼地区沥涝成灾,灾民不堪其苦。」
《國語辭典》:力排众议(力排眾議)  拼音:lì pái zhòng yì
为维持自己的意见,竭力排除各种不同的议论。《清史稿。卷三七九。列传。陶澍》:「屡请复盐政专职,皆不许,澍益感奋,力排众议,毅然持之,卒获成效。」
《漢語大詞典》:六尘不染(六塵不染)
佛教语。意谓排除物欲,保持洁净。 唐 武三思 《孝明皇后碑》:“六尘不染,孤标水上之花。”《西游记》第九八回:“六尘不染能归一,万刼安然自在行。” 清 蒲松龄 聊斋志异·金和尚:“五藴皆空,六尘不染,是谓‘和尚’。”参见“ 六尘 ”。
《國語辭典》:六尘(六塵)  拼音:liù chén
尘,接触的对象。佛教将心和感官接触的对象分成色、声、香、味、触、法(指心所对的境)六尘。若任由眼、耳、鼻、舌、身、意追逐六尘,心就会充满著烦恼。南朝梁。武帝〈十喻〉诗五首之一:「楎睢变三有,恍惚随六尘。」也称为「六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