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国语辞典》:浮扬式铁路(浮扬式铁路)  拼音:fú yáng shì tiě lù
利用压缩空气和磁铁的排斥力量,使车体浮于铁轨上面,行驶前进。异于传统铁路,因摩擦系数的关系,最高速度受限于三百三十公里,此种浮扬式铁路则不受此限。
《国语辞典》:直道不容  拼音:zhí dào bù róng
以公正的原则行事反被世俗所排斥。《二刻拍案惊奇》卷四:「公祖大人直道不容,以致忤时。敝乡士民迄今廑想明德。」
《漢語大詞典》:坐地自划(坐地自劃)
就地不动,自定范围。比喻固执一端,排斥其他。 郭沫若 《文艺论集·新旧与文白之争》:“凡是文言的作品都一概视为陈腐观念,也是坐地自划。”
《國語辭典》:尊王攘夷  拼音:zūn wáng ráng yí
尊敬王室,排除夷狄。清。皮锡瑞《经学历史。经学变古时代篇》:「尊王攘夷,虽春秋大义,而王非唯诺趋伏之可尊,夷非一身两臂之可攘。」
《国语辞典》:白澳政策  拼音:bái ào zhèng cè
澳大利亚联邦排斥非白种人移入的种族主义政策。澳大利亚国会于西元一九○一年制定《移民限制法》,依法移民官员可以阻止未通过严格语言测试者移入澳洲,以此限制非白种人移入。此政策于一九七三年正式废止。
《国语辞典》:兵不厌权(兵不厌权)  拼音:bīng bù yàn quán
用兵时不排斥以欺诈的方法来取胜。参见「兵不厌诈」条。《后汉书。卷五八。虞诩传》:「今其众新盛,难与争锋。兵不厌权,愿宽假辔策,勿令有所拘阂而已。」
《国语辞典》:独排众议(独排众议)  拼音:dú pái zhòng yì
坚持自己的主张,排斥众人的议论。如:「当大家都觉得应该放弃这个企划案时,惟有他独排众议认为应该继续下去。」
《漢語大詞典》:构摈(構擯)
诬陷排斥。新唐书·赵憬传:“时 杜黄裳 遭奄人谗詆、 穆赞 、 韦武 、 李宣 、 卢云 等为 裴延龄 构摈,势危甚, 憬 救护申解,皆得免。”
分類:诬陷排斥
《國語辭典》:分子力  拼音:fēn zǐ lì
分子与分子相互间的作用力。当分子间的距离极小时,表现为斥力,当距离较大时,表现为引力,但随距离进一步增大而很快减小,分子力是分子物质能够聚集为固体或液体的主要因素。
《漢語大詞典》:反对概念
同一个属概念下两个外延互相排斥、外延之和小于其属概念的外延的概念。如“动物”和“植物”就是反对概念,因为它们的外延互相排斥,其外延之和小于其属概念“生物”的外延。
《漢語大詞典》:反美华工禁约运动
清末反美爱国运动。1904年美国胁迫清政府订立的排斥华工的禁约期满,旅美华侨十余万人提出废约要求,美国政府予以拒绝并提出续订新约。次年上海、广州、天津等城市纷纷抗议美国排华,并抵制美货,海外华侨和留学生也纷起响应,掀起反美爱国运动。后遭到美国政府和清政府破坏,但新约也未续订。
《漢語大詞典》:互斥
互相排斥。例如:同性电荷互斥。
互相排斥的行为或事例
火成岩结晶时在两种物质平衡的条件下,一种成分因另一种的存在而受排斥
《國語辭典》:挤撮(擠撮)  拼音:jǐ cuō
排斥轻视。《金瓶梅》第一二回:「不争你们和他合气,惹的孟三姐不怪,只说你们挤撮他的小厮。」
分類:排挤排斥
《國語辭典》:挤抑(擠抑)  拼音:jǐ yì
排挤压抑他人。《新唐书。卷一五四。李晟传》:「通王府长史丁琼者,尝为延赏挤抑,内怨望。」
分類:排斥压制
《漢語大詞典》:获兔烹狗(獲兔烹狗)
犹言狡兔死,走狗烹。比喻事成后排斥以至杀害有功者。 梁启超 《论中国之将强》:“ 南洋 一带,苟微 华 人,必不有今日。今虽获兔烹狗,得鱼忘筌……然篳路蓝缕之功,在公论者,终不没於天下。”
分類:排斥杀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