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漢語大詞典》:倾构(傾構)
排斥陷害。亦指谋害之意。续资治通鉴·宋真宗天禧三年:“﹝ 丁谓 ﹞在中书,事 準 甚谨。尝会食,羹污 準 鬚, 谓 起,徐拂之。 準 笑曰:‘参政国之大臣,乃为官长拂鬚邪?’ 谓 甚愧之,由是倾构始萌矣。”
《漢語大詞典》:推陨(推隕)
排斥抵毁。 晋 陶潜 《扇上画赞》:“三五道邈,淳风日尽。九流参差,互相推陨。”
分類:排斥
《漢語大詞典》:嘲摈(嘲擯)
讥笑排斥。 宋 叶适 《送赵景明知江陵县》诗:“ 汉 士兴伐胡, 唐 军业诛镇;久已受襃封,谁能困嘲摈!”
分類:讥笑排斥
《漢語大詞典》:负摈(負擯)
遭受排斥。《宋书·孝武帝纪》:“其士庶或怨鬱危滞,受抑吏司,或隐约洁立,负摈州里,皆听进朕前,面自陈诉。”
分類:遭受排斥
《漢語大詞典》:斗争性
辩证法中指矛盾双方互相排斥和互相否定。斗争性是无条件的、绝对的。对事物或矛盾的发展起着重大或决定的作用。矛盾的性质和特点不同,矛盾斗争的特点和形式也不同。斗争性和同一性相结合,构成一切事物的矛盾运动。
《漢語大詞典》:排拒
排斥抗拒。 高士其 《天的进行曲》:“他们不但互相吸引,而同时也互相排拒。” 徐迟 《火中的凤凰》:“街头巷角,又见不少用残书摆起的冷摊。他自己总算排拒了不时发现的好书的诱惑。”
分類:排斥抗拒
《漢語大詞典》:排困
排斥困辱。 汉 桓宽 盐铁论·本议:“排困市井,防塞利门,而民犹为非也,况上之为利乎?”
分類:排斥困辱
《漢語大詞典》:禁斥
禁止、排斥。 明 方孝孺 《赠郑显则序》:“然不除灭而禁斥之,何由復古之盛乎?”
分類:禁止排斥
《國語辭典》:拒斥  拼音:jù chì
拒绝并加以斥责。如:「本想他会一口答应的,谁知却惹来一顿拒斥。」
分類:拒绝排斥
《漢語大詞典》:挤摧(擠摧)
排斥摧挫。《楚辞·王逸〈九思·悯上〉》:“魁垒挤摧兮常困辱,含忧强老兮愁不乐。”原注:“挤摧,折屈也。”
分類:排斥摧挫
《漢語大詞典》:一分为二(一分爲二)
(1).我国古代哲学术语。指由太极生成阴阳对立面。后亦指事物的发展过程。 隋 杨上善 在解释《老子》“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时首先用此语。他说,“从道生一,谓之朴也。一分为二,谓天地也。从二生三,谓阴阳和气也。从三以生万物,分为九野四时日月乃至万物。”见《黄帝内经太素·设方·知针石》注。 宋 邵雍 、 朱熹 等在解释《易经》的“太极生两仪”时亦用此语。 朱熹 说:“此只是一分为二,节节如此,以至於无穷,皆是一生两尔。”见朱子语类卷六七。
(2).马克思主义哲学术语。谓所有统一物都分为两个互相排斥的部分,都是对立的统一,也就是都包含内在矛盾。 毛泽东 《党内团结的辩证方法》:“一分为二,这是个普遍的现象,这就是辩证法。” 巴金 《随想录·“结婚”》:“对什么事情都要用一分为二的眼光看待。对这件事也并不例外。”
《国语辞典》:排外政策  拼音:pái wài zhèng cè
排斥本国以外人、事、物的政策。如:「澳洲曾对于亚裔移民采取排外政策。」
《国语辞典》:人工心脏(人工心脏)  拼音:rén gōng xīn zàng
用人工制造的心脏。能改善人类心脏移植时可能发生排斥作用的缺点。目前人工心脏的功能、材料仍在改良中。
《国语辞典》:群起而攻  拼音:qún qǐ ér gōng
大众合力攻击排斥。宋。杨万里〈李侍郎传〉:「自古官官之盛衰,系有国之兴亡。其盛也,始则人畏之,甚则人恶之,极则群起而攻之。」
《国语辞典》:蒙太奇电影(蒙太奇电影)  拼音:méng tài qí diàn yǐng
过分强调蒙太奇效果,排斥戏剧因素,降低演员表演地位的电影。此类电影,导演往往利用现成资料剪辑而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