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漢語大詞典》:批根
排斥,摈弃。 陈衍 《〈瘿唵诗〉序》:“顾与之游数年,其有所作,未有自以为可,不使 尧生 若余批根而剔刮之者。”
分類:排斥摈弃
《漢語大詞典》:摈绝(擯絶)
排斥弃绝。 明 刘若愚 酌中志·内臣职掌纪略:“极厌憎释教,以为惑世诬民,最宜摈絶者。” 清 方苞 《书〈卢象晋传〉后》:“ 象晋 请效死边外,而当轴者始欲致罚,卒摈絶之。” 冰心 《超人》:“他的脑子累极了,极力的想摈绝这些思想。”
分類:排斥弃绝
《漢語大詞典》:遮列
亦作“ 遮迾 ”。亦作“ 遮迣 ”。亦作“ 遮厉 ”。
(1).列队遮拦。汉书·鲍宣传:“凡民有七亡……部落鼓鸣,男女遮迣,六亡也。” 颜师古 注:“ 晋灼 曰:‘迣,古列字也。’言闻桴鼓之声以为有盗贼,皆当遮列而追捕。” 汉 马融 《围棋赋》:“先据四道兮保角依旁,缘边遮列兮往往相望。”后汉书·舆服志上:“诸侯王法驾,官属傅相以下,皆备卤簿,似京都官骑,张弓带鞬,遮迾出入称促。”《三国志·魏志·王朗传》:“夫帝王之居,外则饰周卫,内则重禁门,将行则设兵而后出幄,称警而后践墀,张弧而后登舆,清道而后奉引,遮列而后转轂,静室而后息驾,皆所以显至尊,务戒慎,垂法教也。”文选·颜延之〈赭白马赋〉:“进迫遮迾,却属輦輅。” 李善 注引 服虔 《通俗文》:“天子出,虎賁伺非常,谓之遮迾。”一本作“ 遮列 ”。周礼·夏官·大司马“遂以蒐田,有司表貉,誓民,鼓,遂围禁” 唐 贾公彦 疏:“按《山虞》皆云,使地之民守其厉禁,谓遮厉之禁,不得非时入也。” 明 王祎 《卮辞》卷一:“民有七亡……部落团结,男女遮迣,六亡也。” 清 唐孙华 《叶忠节公挽诗》:“贼党服清名,罗拜争遮迾。”
(2).引申为阻挡,排斥。 章炳麟 《国故论衡·文学总略》:“独能説一经者,不在此列,谅由学官弟子,曹偶讲习,须以发策决科,其所撰箸,犹今经义而已,是故遮列使不得与也。”
《漢語大詞典》:击排(擊排)
攻击排斥。史记·老子韩非列传:“大忠无所拂悟,辞言无所击排,迺后申其辩知焉。” 明 方孝孺 《送平天亮赵士贤归省序》:“今之人不然:深谋则以为刺讥,正言则以为击排。”
分類:攻击排斥
《漢語大詞典》:抑黜
亦作“ 抑絀 ”。 贬废;排斥。汉书·李寻传:“是时 哀帝 初立, 成帝 外家 王氏 未甚抑黜。” 汉 荀悦 《汉纪·成帝纪论》:“ 董仲舒 推崇 孔氏 ,抑絀百家。”三国志·魏志·夏侯玄传:“ 玄 以 爽 抑絀,内不得意。”宋书·沈怀文传:“ 孝建 以来,抑黜诸弟。”北史·外戚传·高肇:“好改先朝旧制,减削封秩,抑黜勋人,由是怨声盈路矣。”
分類:排斥
《漢語大詞典》:排毁
排斥诋毁;抨击。 晋 王嘉 拾遗记·晋时事:“及 翔风 年三十,妙年者争嫉之,或者云‘胡女不可为羣’,竞相排毁。”隋书·艺术传·万宝常:“於是损益乐器不可胜纪,其声雅淡,不为时人所好,太常善声者多排毁之。”资治通鉴·唐太宗贞观九年:“上遣使劳诸将於 大斗拔谷 , 薛万均 排毁 契苾何力 ,自称己功。” 明 胡应麟 少室山房笔丛·史书佔毕五:“ 魏 刘兰 排毁 董仲舒 。忽有人葛巾野服,直入 兰 读书处,谓曰:‘君自是学士,何为苦相排毁。’”续资治通鉴·宋太宗端拱元年:“ 翟马周 既讼罢 李昉 ,与 旦 益相得,每排毁时政,上书自荐。”
《漢語大詞典》:非斥
非难排斥。百喻经·师患脚付二弟子喻:“方等学者非斥小乘,小乘学者復非方等。” 唐 玄奘 大唐西域记·摩腊婆国:“彼婆罗门踞所持座,非斥正法,敷述邪宗。” 宋 欧阳修 《贾谊不至公卿论》:“或艾旗斩级,矢石之勇;或鼓刀贩繒,贾竖之人,朴而少文,昧於大体,相与非斥,至于謫去。”
分類:非难排斥
《漢語大詞典》:诋排(詆排)
诋毁排斥。宋史·儒林传四·吕祖谦:“内则惧为陛下所遣而益思壅蔽,外则惧为公议所疾而益肆詆排。” 明 归有光 《〈项思尧文集〉序》:“未始为古人之学,而苟得一二妄庸人为之巨子,争附和之,以詆排前人。” 铁郎 《二十世纪之湖南》:“ 安乡 学界如仇讐, 龙阳 同类相杀伐,愈亲近则愈猜忌,愈同县则愈詆排。”
分類:诋毁排斥
《漢語大詞典》:敌应(敵應)
犹言相敌对,相排斥。易·艮:“上下敌应,不相与也。”
分類:敌对排斥
《國語辭典》:排外  拼音:pái wài
排斥本地以外的人、事、物。如:「清末中国怀有强烈的排外思想。」
分類:排斥外人
《漢語大詞典》:排讦(排訐)
排斥抨击。 唐 韩愈 《送文畅师北游》诗:“谓僧当少安,草序颇排訐。” 清 赵翼 瓯北诗话·韩昌黎诗:“ 昌黎 以道自任……於 文畅 则草序排訐。”
分類:排斥抨击
《國語辭典》:伪君子(偽君子)  拼音:wèi jūn zǐ
1.表面像是好人,其实是欺世盗名的人。《宋季三朝政要。卷一。理宗宝庆二年》:「真德秀乃真小人,魏了翁乃伪君子。」
2.书名。法国莫里哀的剧本。描写一耶稣会僧侣,淫人妻室,夺人财产等种种罪恶,情节委曲,初次上演时,万人空巷。也称为「伪善者」。
《漢語大詞典》:排訾
排斥诋毁。《吕氏春秋·怀宠》:“辟远圣制,謷丑先王,排訾旧典,上不顺天,下不惠民。”
分類:排斥诋毁
《漢語大詞典》:摈迹(擯跡)
息影,不露面。谓被排斥不用。 宋 王明清 挥麈后录卷十一:“ 金彦行 安节 为諫官,尝陈其事于 会 之疏中,二人摈跡累年。”
《漢語大詞典》:斥离(斥離)
互相排斥;互相背离。 南朝 宋 谢灵运 《答慧琳问》:“岂二圣( 孔子 、 释迦牟尼 )异途,将地使之然,斥离之叹,始是有在,辞长之论,无乃角弓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