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为考虑容错,系统已按“管 → 筦管”转换方式进行查询。
共505,分34页显示  上一页  9  10  11  12  13  15  16  17  18 下一页
分类词汇(续上)
外典
叔夏
铨管
晨门
胡部
禁钱
曹务
饷事
开阃
典座
典职
司典
三副
典据
正父
《漢語大詞典》:外典
(1).佛教徒称佛书以外的典籍为外典。百喻经·估客偷金喻:“如彼外道偷取佛法著己法书,妄称己有,非是佛是,由是之故,烧灭外典,不行於世。” 北齐 颜之推 颜氏家训·归心:“内典初门,设五种禁;外典仁义礼智信,皆与之符。” 唐 知玄 《答僧澈》诗:“五车外典知谁敌,九趣多才恐不如。” 清 钱谦益 《注李义山诗集序》:“ 石林 长老 源公 ,禪诵餘晷,博涉外典,苦爱 李义山 诗,以其使事奥博,属辞瑰譎。”参见“ 内典 ”。
(2).指与某种著作相关的另一种著作。 明 沈德符 野获编·词曲·金瓶梅:“ 袁中郎 觴政,以《金瓶梅》《水滸传》为外典,予恨未得见。”
(3).谓在外掌管(军政事务)。宋书·自序:“ 高祖 器其才智,不使出也。故出仕以来,便管军要,自非戎军所指,未尝外典焉。”南齐书·萧遥昌传:“七王同恶,皆伏 管 蔡 之诛,其餘列蕃二十餘国,内升清阶,外典方牧。”
《國語辭典》:内典(內典)  拼音:nèi diǎn
佛经。《南史。卷三○。何尚之传》:「入钟山定林寺听内典,其业皆通。」《初刻拍案惊奇》卷二八:「乐天一生精究内典,勤脩上乘之业。」
《漢語大詞典》:叔夏
周 代“八士”之一。相传为掌管山泽的官员。论语·微子:“ 周 有八士: 伯达 、 伯适 、 仲突 、 仲忽 、 叔夜 、 叔夏 、 季随 、 季騧 。”国语·晋语四“询于‘八虞’” 韦昭 注引 贾逵 唐固 曰:“八虞, 周 八士,皆在虞官, 伯达 、 伯括 、 仲突 、 仲忽 、 叔夜 、 叔夏 、 季随 、 季騧 。”
《漢語大詞典》:铨管(銓管)
亦作“ 銓筦 ”。
(1).对人才进行品量和管理。晋书·阮放传:“迁吏部郎,在銓管之任,甚其称绩。” 唐中宗 赵皇后 等《景龙四年正月五日移仗蓬莱宫御大明殿会吐蕃骑马之戏因重为柏梁体联句》:“当熊让輦愧前芳,再司銓筦恩可忘。” 宋 司马光 《送田校理知晋州》诗:“銓筦萃贤豪,夫君主剧曹。”
(2).指掌管选拔人才的职位。 五代 王定保 唐摭言·怨怒:“其在銓管也,用僕为京兆掾。” 宋 欧阳修 《与韩忠献王书》:“见日,便乞 蒲 同 。朝旨俾留,遂领銓筦。”
《國語辭典》:晨门(晨門)  拼音:chén mén
掌管城门开闭的人。《论语。宪问》:「子路宿于石门,晨门曰:『奚自?』」《后汉书。卷五六。王龚传》论曰:「然则立德者以幽陋好遗,显登者以贵涂易引。故晨门有抱关之夫,柱下无朱文之轸也。」
《漢語大詞典》:胡部
唐 代掌管胡乐的机构。亦指胡乐。胡乐从 西凉 一带传入,含有 西凉 乐等成分,当时称“胡部新声”。新唐书·礼乐志十二:“倍四本属清乐,形类雅音,而曲出於胡部。”新唐书·礼乐志十二:“ 开元 二十四年,升胡部於堂上。” 唐 王昌龄 《殿前曲》诗:“胡部笙歌西殿头,梨园子弟和《凉州》。” 宋 沈括 梦溪笔谈·乐律一:“外国之声,前世自别为四夷乐。自 唐 天寳 十三载,始詔法曲与胡部合奏。自此乐奏全失古法,以先王之乐为雅乐,前世新声为清乐,合胡部者为宴乐。”
《漢語大詞典》:禁钱(禁錢)
由少府掌管、供帝王使用的钱财。 汉 桓宽 盐铁论·徭役:“先帝忧百姓不赡,出禁钱,解乘舆驂,贬乐损膳,以賑穷备边费。”汉书·贾捐之传:“暴师曾未一年,兵出不踰千里,费四十餘万万,大司农钱尽,乃以少府禁钱续之。” 颜师古 注:“少府钱主供天子,故曰禁钱。”后汉书·百官志三:“承 秦 ,凡山泽陂池之税,名曰禁钱,属少府。”新唐书·李适之传:“ 玄宗 患 穀 洛 岁暴耗徭力,詔 适之 以禁钱作三大防。”
《漢語大詞典》:曹务(曹務)
谓官署分科掌管的事务。北齐书·崔瞻传:“吏部尚书 尉瑾 性褊急,以 瞻 举指舒缓,曹务繁剧,遂附驛奏闻,因而被代。 瞻 遂免归乡里。” 唐 刘知几 史通·忤时:“以僕曹务多閒,勒令专知下笔。” 元 辛文房 唐才子传·孟郊:“命酒挥琴,裴回赋诗终日,而曹务多废。”
《漢語大詞典》:饷事(餉事)
亦作“饟事”。 掌管军粮之事。 宋 曾敏行 独醒杂志卷七:“时 洪尚书 光弼 ,以 南京 国子博士被檄主饟事。”
《漢語大詞典》:开阃(開閫)
古时指将领开置府署,掌管一方的军务。 宋 周密 齐东野语·端平襄州本末:“ 赵忠肃公 方 ,开閫 荆 襄 日久,军民知其威声。” 明 吾丘瑞 《运甓记·瑯琊就镇》:“孤家钦承朝命,渡 淮 开閫,顓候到来,商议起程。” 清 昭梿 啸亭杂录·杨时斋提督:“国家昇平日久,提、镇皆由武科积劳以致开閫,初未嫺於武略者居多。”
《國語辭典》:典座  拼音:diǎn zuò
佛寺中负责寺院杂事或烹饪食物职责的人。《大宋僧史略。卷中》:「次典座者,谓典主床座,凡事举座一色以摄之,乃通典杂事也。」
《漢語大詞典》:典职(典職)
掌管政事。史记·伯夷列传:“ 尧 将逊位,让於 虞舜 , 舜 禹 之閒,岳牧咸荐,乃试之於位,典职数十年,功用既兴,然后授政。”后汉书·章帝纪:“司空 融 典职六年,勤劳不怠。”
分類:掌管政事
《漢語大詞典》:司典
(1).掌管典籍。指史官。左传·昭公十五年:“且昔而高祖 孙伯黶 司 晋 之典籍……女司典之后也,何故忘之?”
(2).掌管刑典的官吏。《文选·王粲〈从军诗〉之二》:“凉风厉秋节,司典告详刑。” 吕延济 注:“孟秋之月,凉风至,言将顺秋气而行杀罚。故主司告以详刑之事。”
《國語辭典》:三副  拼音:sān fù
船员的职务名称。次于二副,掌管航用仪器、图书等。
《國語辭典》:典据(典據)  拼音:diǎn jù
1.典故来源。晋。范宁 春秋谷梁集解序:「释《谷梁传》者虽近十家,皆肤浅末学,不经师匠,辞理典据,既无可观。」《旧唐书。卷八九。列传。王方庆》:「每所酬答,咸有典据。」
2.掌理、占据。《后汉书。卷七八。宦者列传。张让》:「其源皆由十常侍多放父兄、子弟、婚亲、宾客典据州郡,辜榷财利,侵掠百姓,百姓之冤无所告诉,故谋议不轨,聚为盗贼。」
《漢語大詞典》:正父
(1).指 周成王 之父 武王 。书·洛诰:“篤叙乃正父,罔不若予,不敢废乃命。” 孔颖达 疏:“正父谓 武王 ,言其德正,故称正父。”一说,泛指官长。 孙星衍 疏:“正者,政人。父者,説文云:‘家长率教者。’是父为长也。《诗传》云:‘天子谓同姓诸侯、诸侯谓同姓大夫,皆曰父。’”
(2).司马之官。掌管军政和军赋。逸周书·成开:“三,正父登过,过慎於武,设备无盈。” 孔晁 注:“正父,司马之官。”
(3).指 正考父 。 春秋 时 宋 人,历佐 戴 、 武 、 宣 三公,位为上卿。 汉 王粲 《正考父赞》:“恂恂 正父 ,应德孔盛。身为国卿,族则公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