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66,分5页显示 上一页 1 2 3 5 下一页
證教授
宝授菩萨
宝授菩萨菩提行经
授职灌顶
灌顶坛授弟子道具
观世音菩萨授记经
观世音菩萨得大势至菩萨授记经
观音授记经
观音势至授记经
摩顶授记
五法不得授人戒
无倒教授
教教授
共发菩提心授记
佛类词典(续上)
隐覆授记證教授
宝授菩萨
宝授菩萨菩提行经
授职灌顶
灌顶坛授弟子道具
观世音菩萨授记经
观世音菩萨得大势至菩萨授记经
观音授记经
观音势至授记经
摩顶授记
五法不得授人戒
无倒教授
教教授
共发菩提心授记
隐覆授记
【佛学大辞典】
(术语)与其人以成佛之记别,以佛之神力隐于其人而使他人知之,谓之隐覆授记。四种授记之一。(参见:授记)
【三藏法数】
谓此人修行精进,固当授记;恐其自闻授记,则志满足,不复更发精进之心。如不授记,复恐众人生疑,而谓此人修行精进,不蒙授记。故佛以威神之力,密为授记当得作佛。使他人闻,不使其自闻,是为隐覆授记。
(术语)与其人以成佛之记别,以佛之神力隐于其人而使他人知之,谓之隐覆授记。四种授记之一。(参见:授记)
【三藏法数】
谓此人修行精进,固当授记;恐其自闻授记,则志满足,不复更发精进之心。如不授记,复恐众人生疑,而谓此人修行精进,不蒙授记。故佛以威神之力,密为授记当得作佛。使他人闻,不使其自闻,是为隐覆授记。
證教授
【佛学大辞典】
(术语)(参见:四种教授)
【三藏法数】
谓自己所證之法,为欲令他得證,方便教授,是名證教授。
(术语)(参见:四种教授)
【三藏法数】
谓自己所證之法,为欲令他得證,方便教授,是名證教授。
宝授菩萨
【佛学大辞典】
(菩萨)三岁童子而说大乘之深义。见宝授菩萨菩提行经。
(菩萨)三岁童子而说大乘之深义。见宝授菩萨菩提行经。
宝授菩萨菩提行经
【佛学大辞典】
(经名)一卷,赵宋法贤译。宝授童子年始三岁,以金莲供佛,遂与目连舍利弗互相问答,明大乘之法义。又与妙吉祥菩萨问答。宝授次以一器之饮食,遍供佛僧而不尽。
(经名)一卷,赵宋法贤译。宝授童子年始三岁,以金莲供佛,遂与目连舍利弗互相问答,明大乘之法义。又与妙吉祥菩萨问答。宝授次以一器之饮食,遍供佛僧而不尽。
授职灌顶
【佛学大辞典】
(修法)密教之授职灌顶,如上所说二种灌顶中之传教灌顶也。显教于等觉菩萨说之。七卷楞伽经二曰:「得此智已,知无境界,了诸地相,即入初地,心生欢喜,次第渐进,乃至善慧及以法云。诸有所作,皆悉已办。住此地已,有大宝莲华王。众宝庄严,于其华上。有宝宫殿,状如莲华。菩萨往修幻性法门之所成就,而坐其上。同行佛子,前后围绕。一切佛刹所有如来,皆舒其手。如转轮王子灌顶之法而灌其顶,超佛子地,获自證法,成就如来自在法身。」六十华严经二十七曰:「尔时,诸佛及大菩萨,知某世界某甲菩萨摩诃萨行如是道成就受职。即时十方无边菩萨乃至住九地者,皆来围绕。(中略)于金刚庄严胸出一大光明,名破魔贼。无量百千万光,以为眷属,照十方世界。(中略)照一切世界已,集在虚空,示大神通庄严之事。入是菩萨顶,眷属光明,入眷属莲华上诸菩萨顶。(中略)十方一切诸佛光明,入是菩萨顶时,名为得职,名为入诸佛界,具佛十力,堕在佛数。佛子!譬如转轮圣王太子成就王相。转轮圣王令子在白象宝阎浮檀金座,取四大海水,上张罗幔。种种庄严,幢幡妓乐,执金钟香水,灌子顶上,即名为灌顶大王。具足转十善道故,名转轮圣王。菩萨摩诃萨,亦复如是。受职时,诸佛以智水,灌此菩萨顶,名灌顶法王。」
(修法)密教之授职灌顶,如上所说二种灌顶中之传教灌顶也。显教于等觉菩萨说之。七卷楞伽经二曰:「得此智已,知无境界,了诸地相,即入初地,心生欢喜,次第渐进,乃至善慧及以法云。诸有所作,皆悉已办。住此地已,有大宝莲华王。众宝庄严,于其华上。有宝宫殿,状如莲华。菩萨往修幻性法门之所成就,而坐其上。同行佛子,前后围绕。一切佛刹所有如来,皆舒其手。如转轮王子灌顶之法而灌其顶,超佛子地,获自證法,成就如来自在法身。」六十华严经二十七曰:「尔时,诸佛及大菩萨,知某世界某甲菩萨摩诃萨行如是道成就受职。即时十方无边菩萨乃至住九地者,皆来围绕。(中略)于金刚庄严胸出一大光明,名破魔贼。无量百千万光,以为眷属,照十方世界。(中略)照一切世界已,集在虚空,示大神通庄严之事。入是菩萨顶,眷属光明,入眷属莲华上诸菩萨顶。(中略)十方一切诸佛光明,入是菩萨顶时,名为得职,名为入诸佛界,具佛十力,堕在佛数。佛子!譬如转轮圣王太子成就王相。转轮圣王令子在白象宝阎浮檀金座,取四大海水,上张罗幔。种种庄严,幢幡妓乐,执金钟香水,灌子顶上,即名为灌顶大王。具足转十善道故,名转轮圣王。菩萨摩诃萨,亦复如是。受职时,诸佛以智水,灌此菩萨顶,名灌顶法王。」
灌顶坛授弟子道具
【佛学大辞典】
(杂名)灌顶前有杨枝,金刚线之二种,灌顶后有金錍,明镜,宝轮,法螺之四种。见大疏八,演奥钞三十。
(杂名)灌顶前有杨枝,金刚线之二种,灌顶后有金錍,明镜,宝轮,法螺之四种。见大疏八,演奥钞三十。
观世音菩萨授记经
【佛学大辞典】
(经名)又云观世音菩萨得大势至菩萨授记经,一卷,宋昙无竭译。佛在鹿苑为华德藏菩萨说如幻三昧已,放光照安乐世界,观音势至二大士来,佛说其过去发心之因,并授补处成佛之记。
(经名)又云观世音菩萨得大势至菩萨授记经,一卷,宋昙无竭译。佛在鹿苑为华德藏菩萨说如幻三昧已,放光照安乐世界,观音势至二大士来,佛说其过去发心之因,并授补处成佛之记。
观世音菩萨得大势至菩萨授记经
【佛学大辞典】
(经名)观世音菩萨授记经之异名。
(经名)观世音菩萨授记经之异名。
观音授记经
【佛学大辞典】
(经名)观世音菩萨授记经之略。
(经名)观世音菩萨授记经之略。
观音势至授记经
【佛学大辞典】
(经名)观世音菩萨授记经之异名。
(经名)观世音菩萨授记经之异名。
摩顶授记
【佛学常见辞汇】
摩顶是佛用手抚摩弟子之顶,授记是授将来成佛的预记。
摩顶是佛用手抚摩弟子之顶,授记是授将来成佛的预记。
五法不得授人戒
【三藏法数】
(出四分律)
谓比丘当深信因果,常生惭愧,戒行精进,法义无忘,方堪授人戒法。若不能如是者,则不可也。(梵语比丘,华言乞士。)
〔一、无信〕,信为万善之本,众德之基,比丘若不具足正信,则于戒法自必不能持守,何况为师而授人戒也。
〔二、无惭〕,惭谓惭耻。比丘之心,若无惭耻,自必肆情纵欲,戒行有亏,故不可为师而授人戒也。
〔三、无愧〕,愧谓羞愧,比丘之心,若无羞愧,自必毁犯戒法,不能悔过,故不可为师而授人戒也。
〔四、懒墯〕,谓比丘懒墯恣纵,则自于戒律必不能坚守,何况为师而授人戒也。
〔五、多忘〕,谓比丘于诸法义,不能强记,心多忘失,则自于戒检必有所遗,故不可为师而授人戒也。
(出四分律)
谓比丘当深信因果,常生惭愧,戒行精进,法义无忘,方堪授人戒法。若不能如是者,则不可也。(梵语比丘,华言乞士。)
〔一、无信〕,信为万善之本,众德之基,比丘若不具足正信,则于戒法自必不能持守,何况为师而授人戒也。
〔二、无惭〕,惭谓惭耻。比丘之心,若无惭耻,自必肆情纵欲,戒行有亏,故不可为师而授人戒也。
〔三、无愧〕,愧谓羞愧,比丘之心,若无羞愧,自必毁犯戒法,不能悔过,故不可为师而授人戒也。
〔四、懒墯〕,谓比丘懒墯恣纵,则自于戒律必不能坚守,何况为师而授人戒也。
〔五、多忘〕,谓比丘于诸法义,不能强记,心多忘失,则自于戒检必有所遗,故不可为师而授人戒也。
无倒教授
【三藏法数】
谓不颠倒宣说法义,令其受持读诵修学,是名无倒教授。
谓不颠倒宣说法义,令其受持读诵修学,是名无倒教授。
教教授
【三藏法数】
谓或从如来,或从佛弟子,所闻正教,即如其教,不增不减,教授他人,是名教教授。
谓或从如来,或从佛弟子,所闻正教,即如其教,不增不减,教授他人,是名教教授。
共发菩提心授记
【三藏法数】
谓诸菩萨善根成熟,得增上行;但欲度脱一切众生,同诸众生共发菩提心,誓愿同成正觉,蒙佛授记,是名共发菩提心授记。
谓诸菩萨善根成熟,得增上行;但欲度脱一切众生,同诸众生共发菩提心,誓愿同成正觉,蒙佛授记,是名共发菩提心授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