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國語辭典》:弃捐(棄捐)  拼音:qì juān
1.弃置不用。《淮南子。览冥》:「弃捐五帝之恩刑,推蹶三王之法籍。」唐。高适 行路难二首之一:「黄金如斗不敢惜,片言如山莫弃捐。」
2.文士不得于时,或妇女为丈夫所弃。汉。刘向 战国策书录:「孟子孙卿儒学之士,弃捐于世,而游说权谋之徒,见贵于俗。」《文选。班倢妤。怨歌行》:「弃捐箧笥中,恩情中道绝。」
3.人死的代辞。《史记。卷一○五。扁鹊仓公传》:「有先生则活,无先生则弃捐填沟壑,长终而不得反。」
《國語辭典》:捐躯(捐軀)  拼音:juān qū
舍弃身躯。比喻为国家牺牲生命,或因公丧身。《三国演义》第二六回:「欲即效死,奈有二嫂之重,未敢断首捐躯。」
分類:捐躯国家
《國語辭典》:捐馆(捐館)  拼音:juān guǎn
馆,住所。捐馆指抛弃居所。比喻死亡、去世。唐。颜真卿〈中散大夫京兆尹汉阳郡太守赠太子少保鲜于公神道碑铭〉:「公之捐馆也,万里迎丧。」宋。司马光〈郭子仪单骑退敌〉:「言天可汗已晏驾,令公亦捐馆。」也称为「捐馆舍」。
《漢語大詞典》:捐馆舍(捐館舍)
抛弃馆舍。死亡的婉辞。战国策·赵策二:“今 奉阳君 捐馆舍。” 唐 白居易 《故滁州刺史荥阳郑公墓志铭》:“公自捐馆舍,殆逾三纪,家国多故,未克反葬。” 宋 陆游 《〈吕居仁集〉序》:“某自童子时,读公诗文,愿学焉。稍长,未能远游,而公捐馆舍。” 清 恽敬 《与来卿书》:“ 清如先生 捐馆舍,世间又少一读书力行之人矣。”亦省作“ 捐馆 ”、“ 捐舍 ”。 唐 颜真卿 《鲜于公神道碑铭》:“公之捐馆也,万里迎丧。” 宋 无名氏 道山清话:“ 元祐 五年……未几,先公捐舍。八年, 纯仁 再入相。” 明 张煌言 《祭四叔父文》:“知叔父以四月十三日捐馆,方敢为位而哭。” 清 蒲松龄 聊斋志异·梦别:“及明,以告太公 敬一 ,且使备弔具,曰:‘ 玉田公 捐舍矣!’”
《漢語大詞典》:捐金
(1).弃金。 汉 班固 《东都赋》:“贱奇丽而弗珍,捐金於山,沉珠於渊。”后汉书·列女传·乐羊子妻:“乃捐金於野,而远寻师学。” 唐 崔湜 《至桃林塞作》诗:“怀璧常貽训,捐金詎得邻?”
(2).捐助钱财。儒林外史第九回回目:“ 娄公子 捐金赎朋友, 刘守备 冒姓打船家。”
《漢語大詞典》:糜捐
粉身碎骨,舍弃生命。 宋 曾巩 《明州到任谢两府启》:“誓在糜捐,用酬钧播。” 宋 苏辙 《谢对衣金带表》之一:“岂徒褒博以为容,愿尽糜捐而报德。” 宋 叶适 《湖南运判到任谢表》:“视残躯之可力,倾尽而为;儻宿疚之或平,糜捐以报。”
《國語辭典》:捐弃(捐棄)  拼音:juān qì
舍弃、抛弃。《管子。立政》:「正道捐弃,而邪事日长。」《三国志。卷七。魏书。臧洪传》:「是以捐弃纸笔,一无所答。」
分類:捐弃抛弃
《國語辭典》:捐生  拼音:juān shēng
1.舍弃生命。指死亡。晋。潘岳〈寡妇赋〉:「感三良之殉秦兮,甘捐生而自引。」《三国演义》第一五回:「贤弟一时之误,何至遽欲捐生耶!」
2.旧时捐纳钱财而取得官职的人。《清史稿。卷一一二。选举志七》:「廷议陇其不计缓急轻重,浮词粉饰,致捐生观望,迟误军机,拟夺职。」
《國語辭典》:捐身  拼音:juān shēn
舍弃身躯。指死亡。三国魏。阮籍〈咏怀诗〉八二首之三八:「捐身弃中野,乌鸢作患害。」《三国演义》第一一八回:「捐身酬烈祖,搔首泣穹苍。」
《漢語大詞典》:捐书(捐書)
废书不读。庄子·山木:“ 孔子 曰:‘敬闻命矣!’徐行翔佯而归,絶学捐书。” 唐 李白 《送梁公昌从信安北征》诗:“入幕推英选,捐书事远戎。” 宋 王安石 《窥园》诗:“ 董生 只被《公羊》惑,肯信捐书一语真。” 严复 《和荆公〈适意〉》:“不知适意缘何事?只信捐书一语真。”
《漢語大詞典》:捐佩(捐珮)
亦作“ 捐珮 ”。 抛弃玉佩。语本楚辞·九歌·湘君:“捐余玦兮 江 中,遗余佩兮 醴 浦。” 南朝 宋 颜延之 《祭屈原文》:“访怀沙之渊,得捐珮之浦。” 唐 柳宗元 《同刘二十八院长述旧言怀感时书事寄张员外》诗:“共思捐珮处,千骑拥青緺。” 宋 蒋捷 《贺新郎·弹琵琶者》词:“捐佩洲前裙步步,渺无边、一片相思苦。”参见“ 捐玦 ”。
分類:抛弃玉佩
《漢語大詞典》:捐玦
捐弃玉玦。喻出会相爱者未遇因失望而捐弃信物。语本楚辞·九歌·湘君:“捐余玦兮 江 中,遗余佩兮 醴 浦。” 南朝 齐 谢朓 《七夕赋》:“軾帝车而捐玦,凌天津而上翔。” 南朝 梁 沈约 《湘夫人》诗:“捐玦置 澧 浦,解珮寄中洲。”
《國語辭典》:捐瘠  拼音:juān jí
瘠,瘦弱。捐瘠指瘦弱或死亡。《汉书。卷二四。食货志上》:「故尧禹有九年之水,汤有七年之旱,而国亡捐瘠者,以畜积多而备先具也。」元。马祖常〈室妇叹〉诗:「近闻官家赈贫民,雄保诸州已捐瘠。」
分類:饥饿
《漢語大詞典》:相捐
相离;相弃。《列子·杨朱》:“生相怜,死相捐。” 宋 苏轼 《十八大阿罗汉赞·代闇罗弗多尊者》:“二法相忘,亦不相捐。”
分類:相离
《漢語大詞典》:捐糜
谓弃食。犹牺牲。 明 张居正 《谢赐粥米食品疏》:“一息尚存,矢捐糜而罔惜。” 明 屠隆 《綵毫记·誓死不从》:“我 李白 素怀忠义……常思捐糜七尺,以报国恩,岂从汝反乎?”
分類:牺牲
《漢語大詞典》:唐捐
落空;虚耗;虚掷。《法化经·观世音菩萨普门品》:“若有众生,恭敬礼拜 观世音菩萨 ,福不唐捐。” 唐 玄奘 大唐西域记·健驮逻国:“今汝此子,即是彼僊。由以强识,翫习世典,惟谈异论,不究真理,神智唐捐,流转未息,尚乘餘善,为汝爱子。” 季羡林 等校注:“唐捐:虚耗、废弃之义。” 宋 王安石 《再用前韵寄蔡天启》:“昔功恐唐捐,异味今得饁。” 黄人 《〈小说林〉发刊词》:“从事小説者,亦何必椎髻饰劳,黥容示节,而唐捐其本质乎?”
《漢語大詞典》:捐馆舍(捐館舍)
抛弃馆舍。死亡的婉辞。战国策·赵策二:“今 奉阳君 捐馆舍。” 唐 白居易 《故滁州刺史荥阳郑公墓志铭》:“公自捐馆舍,殆逾三纪,家国多故,未克反葬。” 宋 陆游 《〈吕居仁集〉序》:“某自童子时,读公诗文,愿学焉。稍长,未能远游,而公捐馆舍。” 清 恽敬 《与来卿书》:“ 清如先生 捐馆舍,世间又少一读书力行之人矣。”亦省作“ 捐馆 ”、“ 捐舍 ”。 唐 颜真卿 《鲜于公神道碑铭》:“公之捐馆也,万里迎丧。” 宋 无名氏 道山清话:“ 元祐 五年……未几,先公捐舍。八年, 纯仁 再入相。” 明 张煌言 《祭四叔父文》:“知叔父以四月十三日捐馆,方敢为位而哭。” 清 蒲松龄 聊斋志异·梦别:“及明,以告太公 敬一 ,且使备弔具,曰:‘ 玉田公 捐舍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