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漢語大詞典》:驱捉(驅捉)
驱赶捉拿。《扫迷帚》第十五回:“他又説能驱捉鬼怪,有患癲疾的,其家延他看治,他説有鬼为祟。”
分類:驱赶捉拿
《骈字类编》:双捉(双捉)
辍耕录院本曲名有双捉婿
《國語辭典》:水中捉月  拼音:shuǐ zhōng zhuō yuè
比喻徒劳无功,白费力气。宋。夏元鼎 沁园春。太极才分词:「火里栽莲,水中捉月,两个人人暗去来。」也作「海中捞月」。
《國語辭典》:水中捞月(水中撈月)  拼音:shuǐ zhōng lāo yuè
比喻无法办到的事情。《初刻拍案惊奇》卷一三:「五钱银干什么事?况又去与媳妇商量,多分是水中捞月了。」也作「海中捞月」。
《漢語大詞典》:上山捉虎,下海擒龙(上山捉虎,下海擒龍)
比喻极难办的事情。儿女英雄传第九回:“姑娘,你有什么为难的事只管説,漫讲‘上山捉虎,下海擒龙’,就是‘赴汤蹈火,碎骨粉身’,我 安龙媒 此时都敢替你去作。”
分類:事情
《分类字锦》:堪捉麈尾
南史张讥传陈天嘉中为国子助教宣帝时为武陵王限内记室兼东宫学士后主在东宫集宫僚置宴时造玉柄麈尾新成后主亲执之曰当今虽复多士如林至于堪捉此者独张讥耳即手授讥仍令于温文殿讲庄老宣帝幸宫临听赐御所服衣一袭
分类:讲论
《國語辭典》:马捉老鼠(馬捉老鼠)  拼音:mǎ zhuō lǎo shǔ
形容手忙脚乱的样子。《金瓶梅》第六二回:「你不早早与他看一副材板儿来预备著他,直到那临时到节热乱,又乱不出什么好板来。马捉老鼠一般,不是那干营生的道理。」
分類:忙乱
《漢語大詞典》:摹捉
捉摸;把握。 清 黄宗羲 《画川先生〈易俟〉序》:“三百八十四爻皆一治一乱之脉络,阴阳倚伏,可以摹捉。”
分類:捉摸把握
文殊捉剑迫佛
【佛学大辞典】
(传说)大宝积经一百五曰:「五百菩萨得宿命智,知多劫所作重罪。以忧悔故,不證无生法忍。时文殊知其念已,于大众中偏袒右肩,手执利剑,直向世尊欲行逆害。佛言文殊汝勿害我,若必欲害,应善害,何以故?一切诸法如幻化,无我无人,为谁杀而受殃。是时诸菩萨知宿罪皆如幻化,得无生忍,异口同音说偈曰:文殊大智人,深达法源底。自手握利剑,驰逼如来身。如剑佛亦尔,一相无有二。无相无所生,是中云何杀?」
无禁捉蛇
【佛学大辞典】
(譬喻)禁者禁制也,捉毒蛇有制法,应以铁杖先押其头,次以手捉其顶,不依此制法,卒尔捉蛇,则为螫死。是譬比丘无观智之制法,漫谈空理,放恣五欲也。出于阿梨吒经。止观二曰:「淮河之北有行大乘空人,无禁捉蛇者。」同辅行曰:「淮北河北邪空之人,滥称大乘,入恶无观。故以无禁捉蛇喻之。禁者制也,术法制物故也。贪欲如蛇,观法如禁,以观观欲如捉蛇。不善四句如无禁。」
瓮中捉鳖
【佛学大辞典】
(譬喻)喻不能走脱也。五灯会元曰:「圆悟答徐俯曰:瓮里何曾走却鳖?」按元曲有瓮中捉鳖之语。
猕猴捉水月
【佛学大辞典】
(譬喻)涅槃经九曰:「喻如猕猴捉水中月。」摩诃僧祇律七曰:「过去世时有城名波罗奈,国名伽尸。于空闲处有五百猕猴,游行林中。到一尼拘律树下,树下有井,井中有月影现。时猕猴主见是月影,语诸伴言:月今日死,落在井中,当共出之,莫令世间长夜闇冥。共作议言:云何能出?时猕猴主言:我知出法,我捉树枝,汝捉我尾,展转相连,乃可出之。时诸猕猴即如主语,展转相捉。少未至水连,猕猴重,树弱枝折,一切猕猴堕井水中。佛告诸比丘:尔时猕猴主者今提婆达多是,尔时馀猕猴者今六群比丘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