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国语辞典》:抖搜精神  拼音:dǒu sōu jīng shén
奋发、振作,有生气。《初刻拍案惊奇》卷一:「文若虚便自一个抖搜精神,跳上岸来。」也作「抖擞精神」。
《国语辞典》:打起精神  拼音:dǎ qǐ jīng shén
振作精神。《文明小史》第三九回:「钱大老爷打起精神,恭维得他十分惬意。」
《國語辭典》:奋发图强(奮發圖強)  拼音:fèn fā tú qiáng
振奋精神,努力自强。如:「为了国家的振兴,人人都应该奋发图强。」
《漢語大詞典》:发愤展布(發憤展布)
发奋振作,施展本领。 康有为 《大同书》戊部第一章:“则一现女身,纵天地予以奇才,无復有发愤展布之日,仅为一家一姓育子女。”
《國語辭典》:不争气(不爭氣)  拼音:bù zhēng qì
不力求上进。《水浒传》第二四回:「都是你不争气,教外人来欺负我!」《红楼梦》第八○回:「不争气的孽障!骚狗也比你体面些!」
《漢語大詞典》:黏黏糊糊
形容人行动缓慢,精神不振作。 杨朔 《北线》三:“这两人一个是 安国 的翻身农民,叫 李全喜 ,大耳朵,厚嘴唇,黏黏糊糊的,闷着头不大吭声。”
《國語辭典》:竖起脊梁(豎起脊梁)  拼音:shù qǐ jǐ liáng
比喻振作精神。如:「竖起脊梁做事。」
《漢語大詞典》:举首奋臂(舉首奮臂)
犹昂首振臂。谓振作奋发。 宋 苏轼 《论积欠六事状》:“民为积欠所压,如负千钧而行,免於僵仆则幸矣;何暇举首奋臂,以营求於一饱之外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