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漢語大詞典》:挑踢
书写的一种笔法。 清 钱泳 《履园丛话·书学·隶书》:“ 唐 人隶书……同是一种戈法,一种面貌,既不通説文,则别体杂出,而有意圭角,擅用挑踢与 汉 人迥殊。”
挑选。 元 秦简夫《东堂老》第一折:“你抛撇了这丑妇家中宝,挑踢着美女家生哨。”
《國語辭典》:挑斗(挑鬥)  拼音:tiǎo dòu
1.调戏、引惹。《董西厢》卷四:「俺姐姐夜来个闻得琴中挑斗,审听了多时,独语独言搔首。」也作「挑逗」。
2.战斗。《秦并六国平话。卷上》:「副将洪定出阵,与霍雄挑斗,才三十回不分胜负。」
分類:挑战战斗
《國語辭典》:挑逗  拼音:tiǎo dòu
招惹、调戏。《警世通言。卷六。俞仲举题诗遇上皇》:「话中且说相如久闻得文君小姐貌美聪慧,甚知音律,也有心去挑逗他。」也作「挑斗」。
《漢語大詞典》:挠挑(撓挑)
宛转循环貌。庄子·大宗师:“孰能登天游雾,挠挑无极。” 成玄英 疏:“挠挑,犹宛转也。” 陆德明 释文引 南朝 梁简文帝 曰:“循环之名。”挠挑,一本作“ 橈桃 ”。 唐 吴筠 《高士咏·冲虚真人》:“泠然竟何依,挠挑游太空。”
分類:宛转循环
《漢語大詞典》:挑兵
选募士兵。 清 李渔 《蜃中楼·寄书》:“请将不如激将,借兵怎似挑兵。”
分類:士兵
《漢語大詞典》:挑刺
故意找差错。《新华月报》1979年第1期:“ 翦伯赞 同志好像预见到有人专门挑刺。” 王肯 《买菜卖菜》:“买菜就别挑刺儿。”
分類:故意差错
《國語辭典》:挑弄  拼音:tiǎo nòng
1.挑动戏弄。如:「这次就饶了你,看你下次还敢不敢再挑弄我!」
2.挑拨、搬弄。《二刻拍案惊奇》卷一○:「专一捕风捉影,寻人家閒头脑,挑弄是非,扛帮生事。」
《國語辭典》:挑试(挑試)  拼音:tiāo shì
选题考试。宋。赵升《朝野类要。卷二。称谓。神童》:「十岁以下能背诵,挑试一经或两小经则可以应补州县小学生。」
分類:考试
《國語辭典》:挑选(挑選)  拼音:tiāo xuǎn
选择。《文明小史》第一九回:「屡次三番写信前来,叫他回去娶亲,他执定主意不去,一定要在上海自己挑选。」
《国语辞典》:挑钱(挑钱)  拼音:tiāo qián
付给帮忙搬运货物及行李者的钱,称为「挑钱」。《文明小史》第三九回:「话未说完,外面挑夫吵起来道:『快快付挑钱,我们还要去赶生意哩!』」
《漢語大詞典》:挑中
选中并予以特别注意;为特殊目的或理由而选出。例如:他们挑中了一个蹩脚的宿营地。
《漢語大詞典》:钩挑(鉤挑)
亦作“钩挑”。
(1).谓挑剔。 清 侯方域 《司成公家传》:“得召对。对时, 体仁 钩挑詬誶,数睨望颜色,伏叩头为侧媚曲谨状,天子大悦,趣立以为相。”
(2).写诗时进行照应、过渡的一种章法。 杜甫 《秋日夔府咏怀奉寄郑监审李宾客之芳一百韵》“镜象未离銓” 清 仇兆鳌 注:“短章诗断处多用突接,长排体则须用鉤挑之法。每段出落处,回顾上文者为鉤,逗起下文者为挑。”
《漢語大詞典》:抉挑
挑动。 宋 刘克庄 《木兰花慢》词:“感慨桑榆暮景,抉挑草木微情。”
分類:挑动
《骈字类编》:外挑
宋史宁宗纪赞见中更下
《漢語大詞典》:剜挑
抠挖。《元典章·户部六·昏钞》:“前年有接补剜挑造伪者,往往将二字一字移於五伯三伯文钞纸上,作二贯一贯钞使。”
《國語辭典》:挑泛  拼音:tiǎo fàn
挑拨讥刺、蓄意欺骗。元。无名氏《货郎旦》第四折:「对面儿相挑泛,背地里暗差排。」也作「调犯」。
分類:挑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