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漢語大詞典》:摩拂
按捺。 宋 施德操 《北窗炙輠》卷上:“然 孔明 在妙龄时,才气如何,当下视一世,乃肯拜 德公 於床下,此所以为 诸葛孔明 也。没量之人,只为此一点摩拂不下。”
分類:按捺
《漢語大詞典》:按抑
(1).按捺;抑制。北史·叱罗协传:“ 明帝 知其材识庸浅,每按抑之。” 清 蒲松龄 聊斋志异·狐惩淫:“强自按抑,燥渴愈急。” 郭沫若 《南冠草》第二幕:“[ 王聚星 ](按抑之)姨妈,你忍耐一下吧,你听我说啦。”
(2).弹琴时按弦的指法。 宋 苏舜钦 《演化挥琴因作歌以写其意》:“按抑不知声在指,指自不知心所起。” 宋 苏轼 《听僧昭素琴》诗:“至和无攫醳,至平无按抑。”
《國語辭典》:按纳(按納)  拼音:àn nà
1.抑止、忍耐。《董西厢》卷三:「君瑞心头怒发,忿得来七上八下。烦恼身心怎按纳?诵笃笃地酩子里骂。」《警世通言。卷二五。桂员外途穷忏悔》:「施还此时怒气填胸,一点无明火按纳不住。」也作「按捺」。
2.捉摸。元。王实甫《西厢记。第三本。第三折》:「因姐姐闭月羞花,真假、这其间性儿难按纳,一地里胡拿。」
分類:按捺
《國語辭典》:按捺  拼音:àn nà
抑止、忍耐。《清平山堂话本。刎颈鸳鸯会》:「气得按捺不下,打一砖去。」《老残游记》第一七回:「翠环此时按捺不住,料想一定凶多吉少,不觉含泪跪到人瑞面前。」也作「按纳」。
《漢語大詞典》:遏捺
压制;按捺。朱子语类卷三二:“若使其心地不平,有矜伐之心,则虽十分知是职分之所当为,少间自是走从那一边去,遏捺不下。少间便説,我却尽职兮,你却如何不尽职兮!便自有这般心。”
分類:压制按捺
《漢語大詞典》:按耐
按捺;抑制。湘剧《醉打山门》:“你要好好按耐本性,休得鲁莽从事。”
《國語辭典》:指印  拼音:zhǐ yìn
以指捺物所留下的指痕。《红楼梦》第五七回:「用手向他脉门摸了摸,嘴唇人中上边著力掐了两下,掐的指印如许来深,竟也不觉疼。」
《國語辭典》:收撮  拼音:shōu cuò
1.收场、收尾。元。郑廷玉《忍字记》第四折:「师父,你疾快来救我,这公事怎好收撮。」元。尚仲贤《气英布》第一折:「若是楚国天臣见了呵,其实难回避,怎收撮。」
2.按捺、抑制。元。石君宝《紫云庭》第三折:「无明火怎收撮,掴打会看如何。」元。杨讷《西游记》第一九折:「恼的我无明火怎收撮,泼毛团怎敢张罗。」
3.调弄、挑拨。元。王晔《桃花女》第二折:「你将那好言语往来收撮,则办得两下里挑唆。」元。无名氏《谢金吾》第二折:「我则见阶直下气倒忙扶坐,我这里慌搂定紧收撮,……叫一声杨景哥哥。」
《漢語大詞典》:下手书(下手書)
按捺指印作为凭证的文书。《周礼·地官·司市》“以质剂结信而止讼” 汉 郑玄 注:“质剂,谓两书一札而别之也,若今下手书。” 贾公彦 疏:“ 汉 时下手书,即今画指券,与古‘质剂’同也。”
《漢語大詞典》:击擪(擊擪)
谓敲打金石和按捺箫管等乐器。指奏乐。 唐 白居易 《霓裳羽衣歌》:“磬簫筝笛递相搀,击擪弹吹声邐迤。”
《漢語大詞典》:痒滋滋(癢滋滋)
形容按捺不下某种兴奋的情绪。《人民日报》1959.5.11:“老猎手心里痒滋滋的,他信得过自己百无一失的枪法。在他眼前,仿佛闪现出那将要应声倒下的猎物。” 周而复 《上海的早晨》第四部四二:“她听到他提‘我们的计划’,使她心头痒滋滋的,他完全把她当成自家人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