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漢語大詞典》:指屈
犹言屈指可数。 明 李东阳 《周公墓志铭》:“尤精骑射,知兵习战,近时论边将者必指屈焉。”亦谓屈指计算。 明 李贽 《读史汇·王文成》:“此皆今古大功,未易指屈,则先生与 于 与 杨 又为千古三大功臣焉者也。”
《國語辭典》:曲折  拼音:qū zhé
1.弯曲回转。如:「登山队沿著曲折的小径攀上顶峰。」《老残游记》第一回:「又都带了千里镜,携了毯子,由后面扶梯曲折上去。」《红楼梦》第一七、一八回:「外面却是桑、榆、槿、柘,各色树稚新条,随其曲折,编就两溜青篱。」
2.事物的隐情。如:「此事内情颇有曲折。」《老残游记》第三回:「至于其中曲折,亦非倾盖之间所能尽的,容慢慢的做个说帖呈览,何如?」
3.挫折、波折。如:「他曲折坎坷的一生,令人同情。」
《漢語大詞典》:龙蠖(龍蠖)
(1).易·击辞下:“尺蠖之屈,以求信也;龙蛇之蛰,以存身也。”后因以“龙蠖”指屈伸。 南朝 宋 谢灵运 《富春渚》诗:“怀抱既昭旷,外物徒龙蠖。” 唐 李白 《金门答苏秀才》诗:“栖巖君灭寂,处世余龙蠖。” 明 陈子龙 《吴兴道中》诗:“岁晏戒霜露,我道惟龙蠖。”
(2).指以屈求伸,走捷径。 唐 阎防 《宿岸道人精舍》诗:“愿言捨尘事,所趣非龙蠖。”
《漢語大詞典》:屈体(屈體)
(1).谓降低身分。 汉 桓宽 盐铁论·褒贤:“万乘之主,莫不屈体卑辞重币请交,此所谓天下名士也。” 宋 苏轼 《张文定公墓志铭》:“自将相公卿宿贵之人,皆争屈体以收礼后辈。” 清 蒲松龄 聊斋志异·宦娘:“宿当不妨,但少牀榻;不嫌屈体,便可藉藁。”
(2).犹屈膝。指屈服、投降。北齐书·颜之推传:“嗟将相之骨鯁,皆屈体於犬羊。” 唐 李白 《赠新平少年》诗:“屈体若无骨,壮心有所凭。”《金瓶梅词话》第四九回:“请巡按屈体求荣。”
(3).弯曲身躯。 晋 干宝 搜神记卷十一:“宿昔之间,便有大梓木生於二冢之端,旬日而大盈抱,屈体相就,根交於下,枝错於上。”
《漢語大詞典》:低折
低头折腰。指屈心顺服。 五代 齐己 《勉吟僧》诗:“忍著袈裟把名纸,学他低折五侯门。” 五代 王仁裕 开元天宝遗事·依冰山:“进士 张彖 者, 陕州 人也,力学有大名,志气高大,未尝低折於人。” 宋 林逋 《寄孙仲簿公》:“低折 沧洲 簿,无书整两春。马从同事借,妻怕罢官贫。”
《國語辭典》:蜷伏  拼音:quán fú
弯曲缩伏。如:「小狗困了,蜷伏在墙角。任你如何挑逗,它就是懒得理。」
《國語辭典》:蜷伏(踡伏)  拼音:quán fú
弯曲而缩伏。明。李时珍《本草纲目。卷五一。兽部。风狸》:「昼则蜷伏不动如猬,夜则因风腾跃甚捷。」
《漢語大詞典》:屈腰
折腰。指屈身事人。 唐 韩翃 《家兄自山南罢归献诗叙事》:“空嗟镊鬚日,犹是屈腰年。”
《漢語大詞典》:曲摺
弯曲。亦指屈膝。隐居通义·诗歌七引 元 李谦思 《读文山诗作》诗:“南人不识两膝贵,曲摺百态卑且劳。”
《国语辞典》:揿头低(揿头低)  拼音:qìn tóu dī
揿,按压。「揿头低」指以手硬压,使之低头。喻指屈服。《荡寇志》第四回:「陈希真那厮极刁猾,他岂肯一番厮打之后,便这般揿头低。」
《國語辭典》:手指字母  拼音:shǒu zhǐ zì mǔ
一种手语。用手指屈伸的各种姿势,代表不同的字母,用以组成文字,供聋哑人沟通和传递思想。
《國語辭典》:手语(手語)  拼音:shǒu yǔ
1.以手势示意。唐。裴铏《昆崙奴》:「知郎君颖悟,必能默识,所以手语耳。」《聊斋志异。卷三。夜叉国》:「徐再与手语,夜叉似微解。」
2.以手的姿势或动作示意的语言。用来教诲聋哑儿童,为聋哑与聋哑、或聋哑与谙手语的常人间沟通思想的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