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人物简介

全后魏文·卷五十八
拾寅,慕延兄子。
《國語辭典》:如拾地芥  拼音:rú shí dì jiè
好像拾取地上的小草。比喻轻而易举,唾手可得。《南史。卷六。梁武帝本纪上》:「荆州得天武至,必回遑无计,若不见同,取之如拾地芥耳。」《文选。任昉。天监三年策秀才文三首之二》:「辎軿青紫,如拾地芥,而惰游废业,十室而九。」
《國語辭典》:拾芥  拼音:shí jiè
芥,地芥,地上小草。拾芥语本《汉书。卷七五。夏侯胜传》:「士病不明经术,经术苟明,其取青紫,如俛拾地芥。」比喻容易取得。唐。柳宗元〈为裴中丞伐黄贼转牒〉:「事同拾芥,力易摧枯。」元。王实甫《西厢记。第四本。第三折》:「小生托夫人馀荫,凭著胸中之才,视官如拾芥耳。」
分類:吸引
《漢語大詞典》:筌拾
犹收录。南齐书·百官志:“其餘散在史注,多已筌拾,览者易知,不重述也。”
分類:收录
《分类字锦》:人拾鸟衔(人拾鸟衔)
张舜民 人拾鸟衔真可惜,皮开子落不论钱。
《漢語大詞典》:攈拾
亦作“攟拾”。 采集。 清 李调元 《诗人主客图序》:“然彼攟拾閎富,论者称其精当无遗。” 清 李慈铭 《越缦堂读书记·历史·辽史拾遗》:“近人 韩小云 尝辑《全辽文》,未见其藳,盖不过於地志及近出碑幢中攟拾奇零而已。”
分類:采集
《分类字锦》:决拾既佽(决拾既佽)
诗决拾既佽弓矢既调毛传决钩弦也拾遂也佽利也郑笺佽谓手指相比次也正义决著于右手大指所以钩弦开体遂著于左臂所以遂弦手指相比次而后射得和利
分类:
《漢語大詞典》:纠拾(糾拾)
揭发检举。 明 沈德符 野获编·吏部·大计纠内阁:“六年京官大计,吏部都察院主之。及事毕,纠拾大僚,属科道为政,而阁臣票拟去留,或下部院覆议罪状当否,以听上裁。” 明 沈德符 野获编补遗·台省·科道互纠:“ 萼 又以 成化 三年八月宪纲载其事,上以 萼 言为然,命吏部勒科道互相纠拾。”
分類:揭发检举
《漢語大詞典》:剿拾
袭取。明史·白瑜传:“会 瑜 论治 河 当专任,﹝帝﹞遂责其剿拾陈言,謫 广西 布政使照磨。”
分類:袭取
《高级汉语词典》:媒人婆拾马粪,越发越晒
说媒人不怕碰钉子,面皮就像马粪那样,越碰钉子越厚
《分类字锦》:落席拾啖(落席拾啖)
晋书殷仲堪传仲堪食常五碗盘无馀肴饭黏一粒落席间辄拾以啖之
《國語辭典》:蒙拾  拼音:méng shí
摭取文词,常用为自谦之辞。如清王士禄有《读史蒙拾一卷》。
《國語辭典》:路不拾遗(路不拾遺)  拼音:lù bù shí yí
路人看见道路上的失物而不会据为己有。形容社会风气良好。《三国演义》第八七回:「两川之民,忻乐太平,夜不闭户,路不拾遗。」《老残游记》第三回:「因为他办强盗办的好,不到一年竟有路不拾遗的景象。」也作「道不拾遗」、「路无拾遗」。
《國語辭典》:路无拾遗(路無拾遺)  拼音:lù wú shí yí
形容社会风气良好。参见「道不拾遗」条。《孔子家语。卷一。相鲁》:「长幼异食,强弱异任,男女别涂,路无拾遗。」明。徐元《八义记。锄麑触槐》:「今夕拜告神祇,愿满朝文武,各依官职,谗言不入,运民路无拾遗。」也作「道不拾遗」、「路不拾遗」。
《國語辭典》:路不拾遗(路不拾遺)  拼音:lù bù shí yí
路人看见道路上的失物而不会据为己有。形容社会风气良好。《三国演义》第八七回:「两川之民,忻乐太平,夜不闭户,路不拾遗。」《老残游记》第三回:「因为他办强盗办的好,不到一年竟有路不拾遗的景象。」也作「道不拾遗」、「路无拾遗」。
捃拾教
【佛学大辞典】
(术语)于法华既开显一乘,后更说涅槃经而开显一乘,以捃拾法华之摄益所漏者,因而法华为大收,涅槃为捃收。
寒山拾得
【佛学大辞典】
(人名)唐贞观时二僧,高僧传。丰干师居天台国清寺,出云游,适闾丘胤出守台山,问彼有贤达否?曰寒山文殊,拾得普贤,状如贫子,又似风狂。闾丘至任,入寺见二人拜之。二人曰:丰干饶舌。便连臂走出,寻其遗物,见拾得偈词。四库书目有寒山子诗集二卷。丰干拾得诗一卷。(参见:寒山)
寒山
【佛学大辞典】
(人名)宋高僧传十九(丰干传)曰:「寒山子,世谓为贫子,风狂士也,幽止天台始丰县西七十里寒岩中。时国清寺有拾得者,寺僧使知事食堂。恒拾众僧残食菜滓,断巨竹为筒,投藏于内,若寒山子来,即负去。或经行廊下,或时叫唤凌人,或望空漫骂。寺僧不耐,以杖逼逐,则翻身抚掌,呵呵徐退。然其布襦零落,面貌枯瘁,以桦皮为冠,曳大木屐。初台州守闾丘,入寺问寒山,见之而拜。寺僧惊曰:大官何礼风狂夫?二人连臂笑傲出寺。闾丘复往寒岩访问:送衣裳药物。高声唱曰:贼我,贼退,便身缩入岩穴中,其穴自合。寒山有诗,题于山林间,集之成卷,云寒山诗集,行于世。」稽古略三曰:「闾丘曰:天台国清有贤达否。丰干曰:寒山文殊,拾得普贤,宜就见之。闾丘入寺,拜二大士。二士走曰丰干饶舌,弥陀不识,礼我何为?」案闾丘者,闾丘胤也。
【佛学常见辞汇】
僧名,在唐朝与拾得大师隐居于天台山的国清寺,相传寒山是文殊的化身,拾得是普贤的化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