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分类字锦》:收拾珠玑(收拾珠玑)
李献能 题飞伯诗囊飞伯以布为囊采当世名卿诗投其中诗 收拾珠玑三万斛,贮储风月一千篇。
分类:文具
《國語辭典》:如拾地芥  拼音:rú shí dì jiè
好像拾取地上的小草。比喻轻而易举,唾手可得。《南史。卷六。梁武帝本纪上》:「荆州得天武至,必回遑无计,若不见同,取之如拾地芥耳。」《文选。任昉。天监三年策秀才文三首之二》:「辎軿青紫,如拾地芥,而惰游废业,十室而九。」
《國語辭典》:拾芥  拼音:shí jiè
芥,地芥,地上小草。拾芥语本《汉书。卷七五。夏侯胜传》:「士病不明经术,经术苟明,其取青紫,如俛拾地芥。」比喻容易取得。唐。柳宗元〈为裴中丞伐黄贼转牒〉:「事同拾芥,力易摧枯。」元。王实甫《西厢记。第四本。第三折》:「小生托夫人馀荫,凭著胸中之才,视官如拾芥耳。」
分類:吸引
《漢語大詞典》:筌拾
犹收录。南齐书·百官志:“其餘散在史注,多已筌拾,览者易知,不重述也。”
分類:收录
《分类字锦》:人拾鸟衔(人拾鸟衔)
张舜民 人拾鸟衔真可惜,皮开子落不论钱。
《漢語大詞典》:攈拾
亦作“攟拾”。 采集。 清 李调元 《诗人主客图序》:“然彼攟拾閎富,论者称其精当无遗。” 清 李慈铭 《越缦堂读书记·历史·辽史拾遗》:“近人 韩小云 尝辑《全辽文》,未见其藳,盖不过於地志及近出碑幢中攟拾奇零而已。”
分類:采集
《分类字锦》:决拾既佽(决拾既佽)
诗决拾既佽弓矢既调毛传决钩弦也拾遂也佽利也郑笺佽谓手指相比次也正义决著于右手大指所以钩弦开体遂著于左臂所以遂弦手指相比次而后射得和利
分类:
《漢語大詞典》:纠拾(糾拾)
揭发检举。 明 沈德符 野获编·吏部·大计纠内阁:“六年京官大计,吏部都察院主之。及事毕,纠拾大僚,属科道为政,而阁臣票拟去留,或下部院覆议罪状当否,以听上裁。” 明 沈德符 野获编补遗·台省·科道互纠:“ 萼 又以 成化 三年八月宪纲载其事,上以 萼 言为然,命吏部勒科道互相纠拾。”
分類:揭发检举
《漢語大詞典》:剿拾
袭取。明史·白瑜传:“会 瑜 论治 河 当专任,﹝帝﹞遂责其剿拾陈言,謫 广西 布政使照磨。”
分類:袭取
《高级汉语词典》:媒人婆拾马粪,越发越晒
说媒人不怕碰钉子,面皮就像马粪那样,越碰钉子越厚
《分类字锦》:落席拾啖(落席拾啖)
晋书殷仲堪传仲堪食常五碗盘无馀肴饭黏一粒落席间辄拾以啖之
《國語辭典》:蒙拾  拼音:méng shí
摭取文词,常用为自谦之辞。如清王士禄有《读史蒙拾一卷》。
《國語辭典》:路不拾遗(路不拾遺)  拼音:lù bù shí yí
路人看见道路上的失物而不会据为己有。形容社会风气良好。《三国演义》第八七回:「两川之民,忻乐太平,夜不闭户,路不拾遗。」《老残游记》第三回:「因为他办强盗办的好,不到一年竟有路不拾遗的景象。」也作「道不拾遗」、「路无拾遗」。
《國語辭典》:路无拾遗(路無拾遺)  拼音:lù wú shí yí
形容社会风气良好。参见「道不拾遗」条。《孔子家语。卷一。相鲁》:「长幼异食,强弱异任,男女别涂,路无拾遗。」明。徐元《八义记。锄麑触槐》:「今夕拜告神祇,愿满朝文武,各依官职,谗言不入,运民路无拾遗。」也作「道不拾遗」、「路不拾遗」。
《國語辭典》:路不拾遗(路不拾遺)  拼音:lù bù shí yí
路人看见道路上的失物而不会据为己有。形容社会风气良好。《三国演义》第八七回:「两川之民,忻乐太平,夜不闭户,路不拾遗。」《老残游记》第三回:「因为他办强盗办的好,不到一年竟有路不拾遗的景象。」也作「道不拾遗」、「路无拾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