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國語辭典》:义和拳(義和拳)  拼音:yì hé quán
清廷中叶后的秘密组织。义和拳源于咸丰、同治年间的乡团,本来是乡民为抵禦外来侵略而习拳,后来逐渐演变为抵禦洋枪洋炮,诈言可以刀枪不入,原称为「义和拳」。后改称为「义和团」。参见「义和团」条。
《國語辭典》:义和团(義和團)  拼音:yì hé tuán
清朝中叶后的秘密会党。义和团运动的特点之一是分散性的,在各地方有不同的名称,有大刀会、义和拳、红灯照、梅花拳、金钟罩、铁布衫,长期蔓衍于山东、直隶一带,他们利用设立神坛、画符请神等迷信方法秘密聚众,教授信众修炼一种据称可以令人刀枪不入的拳法,称为「义和拳」。后来转而支持清朝极力排外,改喊「扶清灭洋」。因清廷守旧派袒护,藉以驱除外人,到处焚杀教士、教民,劫掠教堂,横行京、津间,导致八国联军之祸。
《漢語大詞典》:斗拳
比试拳术
猜拳
《漢語大詞典》:攘拳
见“ 攘卷 ”。
《漢語大詞典》:攘卷(攘捲)
亦作“ 攘拳 ”。捋袖举拳。《淮南子·修务训》:“及至勇武攘卷一擣,则摺脇伤干。” 南朝 梁 任昉 《奏弹刘整》:“﹝ 刘整 ﹞隔箔攘拳大駡,突进房中,屏风上取车帷準米去。”
亦作“ 攘捲 ”。卷袖曲臂。《淮南子·原道训》:“於是民人被髮文身,以像鳞虫;短綣不絝,以便涉游;短袂攘卷,以便刺舟。” 高诱 注:“卷,卷臂也。” 汉 刘向 列女传·赵津女娟:“ 简子 将渡,用檝者少一人, 娟 攘卷操檝而请。” 汉 刘向 列女传·鲁季敬妻:“ 文伯 引袵攘捲而亲馈之。”
《韵府拾遗 先韵》:试拳(试拳)
王逢诗小阁牛行炙长楸鹘试拳
《国语辞典》:抡拳(抡拳)  拼音:lūn quán
举起拳头。《红楼梦》第二四回:「不想被贾芸碰了一头,正没好气,抡拳就要打。」
分类:拳头
《国语辞典》:拳匪  拼音:quán fěi
清末义和团倡扶清灭洋之说,横行各地,焚教堂,杀教士,掘铁路,毁电线,并造咒语,谓可避洋人枪炮子弹,以其传习拳棒,附托神鬼,而行同匪寇,故称为「拳匪」。
《漢語大詞典》:赌拳(賭拳)
猜拳。 明 冯梦龙 《情史·情侠·冯蝶翠》:“妓执板速欢饮,欢尽其一,因促妓速饮。妓曰:‘吾量窄,留此与君赌拳。’”
分類:猜拳
《國語辭典》:抱拳  拼音:bào quán
一种敬礼方式。一手握拳,另一手抱著拳头,合靠在胸前。如:「抱拳行礼」。《三侠五义》第四四回:「只见那军官抱拳陪笑道:『非是在下多管閒事。因那婆子形色仓皇,哭得可怜。恻隐之心,人皆有之。望乞公子贵手高抬,开一线之恩,饶他们去罢。』说毕,就是一揖。」
《國語辭典》:北拳  拼音:běi quán
盛行于中国北方的拳术。拳法因应北方环境,发展出重腿法、尚长拳、著重身体伸展等特色,为少林拳的分支。
《高级汉语词典》:猴拳  拼音:hóu quán
一种模拟猴类动作举止的拳术
《國語辭典》:花拳  拼音:huā quán
形容好看而不实用的拳术。如:「你这几招花拳,在实际应敌时,是不管用的。」
《漢語大詞典》:调拳(調拳)
谓驯服地竦立在臂弯。拳,借指手。 宋 梅尧臣 《就野人买兔》诗:“霜浓草白兔初肥,苍鶻调拳猎犬携。”
分類:驯服
《國語辭典》:美人拳  拼音:měi rén quán
用来搥背搥腿的木制或橡皮制的小槌子。两只为一对,前端用皮革包成,可以代替拳头,因称。《红楼梦》第五三回:「因又命琥珀坐在榻上,拿著美人拳搥腿。」
《漢語大詞典》:拳菜
蕨芽。尔雅·释草“蕨虌” 清 郝懿行 义疏:“今蕨菜全似贯众而差小,初出如小儿拳,故名拳菜;其茎紫色,故名紫蕨。”
《漢語大詞典》:拳党(拳黨)
指义和团。义和团又称义和拳。 孙中山 《心理建设·有志竟成》:“旋遇 清 庭有排外之举,假拳党以自卫,有杀洋人围使馆之事发生,因而八国联军之祸起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