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共369,分25页显示  上一页  2  3  4  5  6  8  9  10  11 下一页
词典(续上)
隐拙
顽拙
坐拙
拙行
拙滞
疲拙
牵拙
天拙
谢拙
拙呐
拙俗
稚拙
孱拙
栖拙
内拙
《漢語大詞典》:隐拙(隱拙)
(1).犹藏拙。 唐 韦应物 《沣上精舍答赵氏外生伉》诗:“隐拙在冲默,经世昧古今。”
(2).工稳朴拙。 唐 李德裕 诗残句:“世上文章士,谁为第一人?老生夸隐拙,时辈毁尖新。”
《漢語大詞典》:顽拙(頑拙)
愚笨。孔丛子·陈士义:“夫 东閭子 ,外质顽拙,有似疏直。” 唐 白居易 《酬张十八访宿见赠》诗:“我受狷介性,立为顽拙身。”
分類:愚笨
《漢語大詞典》:坐拙
犹守拙,不取巧。
《漢語大詞典》:拙行
犹言不精此道。宋书·范晔传:“ 熙先 藉 岭 南遗财,家甚富足,始与 综 诸弟共博,故为拙行,以物输之。”资治通鉴·宋文帝元嘉二十二年:“故为拙行。” 胡三省 注:“凡博弈,以计数诱人,谓之行,拙行者,伪为不能也。”
分類:不精
《漢語大詞典》:拙滞(拙滯)
呆板不通达;生硬不顺。 唐 黄滔 《代郑郎中上令狐相书》:“相公怜其拙滞,忽此騫翔,叠降恩辉,荐留手笔。” 清 姚鼐 《复蒋松如书》:“逮 宋 , 程 朱 出,实於古人精深之旨,所得为多。而其审求文辞往復之情,亦更为曲当,非如古儒者之拙滞而不协於情也。” 清 陈廷焯 白雨斋词话卷六:“ 朱 以雋逸胜,可药拙滞之病。”
《漢語大詞典》:疲拙
笨拙无能。 南朝 梁 何逊 《秋夕叹白发》诗:“何言志事晚,疲拙婴殊躯。” 唐 萧颖士 《山庄月夜作》诗:“献书嗟弃置,疲拙归田园。”
分類:笨拙无能
《漢語大詞典》:牵拙(牽拙)
草率庸拙。《文选·沈约〈和谢宣城〉》:“牵拙谬东汜,浮惰及西崐。” 李善 注:“牵拙,牵率庸拙也。” 李周翰 注:“东汜,日初出处,比少壮也……谓少壮之时,牵拙才谬入王事。”
分類:草率
《漢語大詞典》:天拙
天生拙直。 宋 田况 儒林公议卷上:“某天拙之人,不以富贵屈其身,不以贫贱移其心。”
分類:天生
《漢語大詞典》:谢拙(謝拙)
自谦愚笨而辞职。《宋书·王宏传》:“既鲸鯢折首, 西夏 底定,便宜诉其本怀,避贤谢拙。”
《漢語大詞典》:拙呐
见“ 拙訥 ”。
《漢語大詞典》:拙讷(拙訥)
亦作“拙吶”。 谓才疏口拙,不善应对。多用作谦词。 南朝 宋 谢灵运 《初去郡》诗:“伊余秉微尚,拙訥谢浮名。” 宋 苏轼 《谢赐对衣金带马表》之一:“伏念臣少而拙訥,老益疎愚。” 明 方孝孺 《益斋记》:“余惊骇其为奇士,而惜余拙呐不能与之往復詰难也。” 清 陈确 《气禀清浊说》:“聪明材辨者,或多轻险之流;迟钝拙呐者,反多重厚之器。”
《漢語大詞典》:拙俗
粗俗。 唐 孟棨 《〈本事诗〉序》:“其有出诸异传怪録,疑非是实者,则略之,拙俗鄙俚,亦所不取。” 清 叶廷琯 《吹网录·闵荣墓志》:“请 钱唐 浮图 居简 为誌铭,而 仁度 自书之,文与字,皆拙俗无可取。”
分類:粗俗
《國語辭典》:稚拙  拼音:zhì zhuó
幼稚朴拙。多用以指人的行为或艺术作品等。如:「女儿以稚拙的字迹写了一张父亲节卡片。」
《漢語大詞典》:孱拙
笨拙无能。亦指笨拙无能的人。 宋 叶适 《蕲州到任谢表》:“将欲布宣国家拊循之德,奉行监司督察之威,稍安人情,麤给经费,惧非孱拙所克堪胜。”
分類:笨拙无能
《漢語大詞典》:栖拙(棲拙)
栖身避世。 唐 骆宾王 《夏日游德州赠高四》诗:“ 潘岳 本自閒, 梁鸿 不因热;一瓢欣狎道,三月聊栖拙。栖拙隐 金华 ,狎道访仙槎。”
分類:栖身避世
《漢語大詞典》:内拙
内心笨拙。
分類:内心笨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