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漢語大詞典》:拗字
律诗中不合常格的字。亦指诗文中生硬的字眼。 宋 范晞文 《对床夜话》卷二:“五言律诗固然要妥贴,然妥贴太过,必流於衰。苟时於第三字中下一拗字,则妥贴中隐然有峻直之风。” 林纾 《书〈黄生札记〉后》:“用顿笔,则断不流利,故有拗字、蹇字、涩字之诀。”
《漢語大詞典》:拗声(拗聲)
拗口的语音;不顺耳的声调。 鲁迅 《集外集拾遗补编·我的种痘》:“凡讲这种难懂的话的,我们这里除了官老爷之外,只有开当铺和卖茶叶的 安徽 人,做竹匠的 东阳 人,和变戏法的 江 北佬。官所讲者曰‘官话’,此外皆谓之‘拗声’。” 茅盾 《子夜》八:“‘就是啦。不会错的!’ 眉卿 不耐烦似的用拗声回答。”
《漢語大詞典》:拗涩(拗澀)
生硬难读。 清 袁枚 随园诗话卷七:“ 北魏 繆袭 仿其体,作《尤射经》,拗涩不可句读,殊觉无谓。”
分類:生硬
《漢語大詞典》:拗却(拗卻)
拒绝。 清 蒲松龄 聊斋志异·王桂庵:“但顽女颇恃娇爱,好门户輒便拗却,不得不与商榷,免他日怨婚也。”
分類:拒绝
《漢語大詞典》:拗峭
谓不同于常调而峭劲有力。 明 杨慎 升庵诗话·杜牧之:“ 宋 人评其诗,豪而艳,宕而丽,於律诗中特寓拗峭,以矫时弊,信然。” 清 赵翼 瓯北诗话·杜牧诗:“ 杜牧之 作诗,恐流於平弱,故措词必拗峭,立意必奇闢,多作翻案语,无一平正者。” 清 赵翼 瓯北诗话·黄山谷诗:“ 山谷 则专以拗峭避俗,不肯作一寻常语,而无从容游泳之趣。”
分類:有力
《漢語大詞典》:拗律
拗体的律诗。 清 施补华 《岘佣说诗》二二:“拗律不可轻作,此是已成功夫。初学时须律协声稳,不惟五律为然也。” 朱东润 《杜甫叙论》:“其次我们讨论拗律,这也是 杜甫 的一种创造。”参见“ 拗体诗 ”。
分類:律诗
《國語辭典》:拗体诗(拗體詩)  拼音:ào tǐ shī
凡平仄不依格律的近体诗,称为「拗体诗」。
《國語辭典》:拗句  拼音:ào jù
近体诗中不合格律的句子。拗有大拗与小拗之别,小拗可不救,若犯孤平与二四六之大拗则非救不可。
《漢語大詞典》:拗句格
指格律诗中间两联中有不依常格的诗。 宋 王楙 野客丛书·拗句格:“《禁臠》云:‘ 鲁直 有换字对句法,如曰“只今满座且尊酒,后夜此堂空月明”……前此未有此体,自 鲁直 变之。’《苕溪渔隐》曰:‘此体出 老杜 ,如“宠光蕙叶与多碧,点缀桃花舒小红”者是也。今俗语谓之拗句格。’僕谓此体非出 老杜 ,与 杜 同时如 王摩詰 亦多是句,如云‘雨中草色緑堪染,水上桃花红欲燃’,曰‘劝君更尽一桮酒,西出 阳关 无故人’,疑亦久矣。 张説 诗曰:‘山接夏空险,臺留春日迟’,此亦拗句格也。” 宋 吴可 藏海诗话:“ 苏州 常熟县 破头山 有 唐 常建 诗刻,乃是‘一径遇幽处’。盖 唐 人作拗句。上句既拗,下句亦拗,所以对‘禪房花木深’。”参见“ 拗体诗 ”。
《漢語大詞典》:拗救
格律诗中出现拗句,采取一定的方式补救,称为“拗救”。拗救的方法,一般有本句自救和对句相救两种。参见“ 拗句 ”。
《國語辭典》:拗句  拼音:ào jù
近体诗中不合格律的句子。拗有大拗与小拗之别,小拗可不救,若犯孤平与二四六之大拗则非救不可。
《漢語大詞典》:拗劲(拗勁)
固执倔强的劲头。 老舍 《四世同堂》五三:“无论 亦陀 是怎样的虚情假意,她总不肯放弃了他;无论别人怎样说 亦陀 的坏话,她还是照旧的信任他。她这点拗劲儿恐怕也就是多少男女英雄失败了的原因。” 傅泽 《小姐妹们》:“别看副班长很少说话,他有股拗劲,什么事,他思想没通,你就别想叫他干!”
《漢語大詞典》:村拗
粗鄙违拗。 宋 刘克庄 《水龙吟·丁巳生日》词:“不须更问旁人,劝君自拂青铜照。幅巾短褐,有些野逸,有些村拗。” 元 王晔《水仙子·答》曲:“是谁俊俏谁村拗,俺老人家不性索。” 明 朱有炖 《香囊怨》第二折:“若是你女儿的姻缘配匹,也不拣是何处的,只怕留了箇村拗愚浊之人,便是我一世前程也。”
分類:粗鄙违拗
《漢語大詞典》:绿拗儿(緑拗兒)
青苔。 宋 陶谷 清异录·绿衣元宝:“苔,一名地钱,一名緑衣元寳。 王彦章 葺园亭叠坛种花,急欲苔蘚少助野意,而经年不生。顾弟子曰:‘叵耐这緑拗儿。’”
分類:青苔
《漢語大詞典》:愚拗
愚昧而执拗。 明 程羽文 《〈鸳鸯牒〉序》:“古今多少才子佳人,被愚抝父母板住,不能成对,齎情而死,乃悟 文君 奔 相如 是上上妙策。”
分類:愚昧执拗
《漢語大詞典》:折拗
犹中断。 清 王韬 《淞滨琐话·卢双月》:“闻有数家好姻缘,均经折拗。”
分類:中断
《漢語大詞典》:直拗
亦作“ 直抝 ”。 固执、倔强。 明 朱有燉 《香囊怨》第三折:“我女儿性子直拗,累曾劝他留人接客,他不肯听。” 李健吾 《末一个女人》:“没有法子捉住她,滑得和鱼一样;不过她直拗起来,比老牛还难使唤。”
亦作“ 直抝 ”。 曲直。谓声调起伏有波折。 明 王衡 《郁轮袍》第三折:“动指儿没些下落,取调儿没些直抝。”
《骈字类编》:四拗(四拗)
秦中岁时记史部初冬纳文书谓之选门闭四月事毕却谓选门开选人名在令史前谓之某家百姓状在判后又却须粘在判前因名四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