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國語辭典》:逋民  拼音:bū mín
逃亡的人。元。揭傒斯〈雨述〉诗三首之一:「逋民攘攘度闽山,十人不见一人还。」
《漢語大詞典》:逋滞(逋滯)
(1).积压不流通。 晋 陆云 《答车茂安书》:“官无逋滞之穀,民无饥乏之虑。”
(2).指拖欠的赋税。 唐 韩愈 《唐故江南西道观察使太原王公神道碑铭》:“上藉其实,俾统於 洪 ;逋滞攸除,姦讹革风。”
《漢語大詞典》:责逋(責逋)
索取拖欠款子或赋税。 清 查慎行 《芜湖关》诗:“买酒例索钱,迴身若责逋。有货官尽征,无货吏横诛。” 清 和邦额 《夜谭随录·尤大鼻》:“一日, 尤 将出城责逋, 董 父子请偕, 尤 许之。”
《漢語大詞典》:逋税
欠交的租税。《后汉书·光武帝纪下》:“赐郡中居人压死者棺钱,人三千,其口赋逋税而庐宅尤破坏者勿收责。” 李贤 注:“逋税,谓欠田租也。”资治通鉴·后梁均王贞明四年:“以 吴王 之命,悉蠲 天祐 十三年以前逋税,餘俟丰年乃输之。” 胡三省 注:“谓 天祐 十四年逋租也。” 清 王士禛 池北偶谈·谈异一·道州祠堂:“比年 吴中 奏销逋税, 唐荆川 、 繆西谿 诸公,名列官户,亦不免云。”亦指拖欠租税。 宋 叶适 《林伯和墓志铭》:“迄 伯和 去,无以逋税受笞者。”
《漢語大詞典》:代比
代拖欠租赋的人户到官府受审。 清 陈康祺 郎潜纪闻卷四:“钱粮者,朝廷之国课,非县官之私蓄……我与尔非怨讐,何苦日行杖责!况一杖责,私与皂役杖钱;若僱人代比,又当与僱钱。二者皆虚费而有欠粮受责之名,何不省此以凑正数,则尔我俱安。”
《漢語大詞典》:私逋
谓私人拖欠的租税。 宋 戴复古 《题申季山所藏李伯时画〈村田乐图〉》诗:“春秧夏苗秋遂穫,官赋私逋都了却。”
《漢語大詞典》:逋贷(逋貸)
(1).借贷官物,逃匿不还。汉书·武帝纪:“诸逋贷及辞讼在 孝景 后三年以前,皆勿听治。” 颜师古 注:“久负官物亡匿不还者,皆谓之逋。”
(2).指借贷官物拖欠不还。 汉 荀悦 《汉纪·成帝纪二》:“赐……鰥寡孤独高年帛,逋贷不入者勿收。”
《漢語大詞典》:悬调(懸調)
长期拖欠的赋税。周书·武帝纪上:“降宥罪人,并免逋租悬调等,以皇女生故也。”《周书·武帝纪下》:“逋租悬调,兵役残功,并宜蠲免。”
《漢語大詞典》:逋违(逋違)
(1).谓不守法令。周书·儒林传·乐逊:“顷承 魏 之衰政,人习逋违。”
(2).拖欠不交。 宋 宋敏求 春明退朝录卷下:“其州县赋调,积有逋违。乃稽诸版籍,通校大数八年之赋,举空名以歛之。”
《漢語大詞典》:逋课(逋課)
(1).欠交的赋税。明史·食货志四:“且请於每年正课外,带徵逋课。”清史稿·世祖纪二:“壬子,免 山东 十一年以前灶丁逋课。”
(2).指拖欠赋税。 清 陆继辂 《建阳知县陆费君墓志铭》:“﹝某生﹞逋课积年,粮胥虽屡受杖,相戒不以闻。”
分類:拖欠赋税
《漢語大詞典》:逋粮(逋糧)
拖欠租税。 清 黄六鸿 《福惠全书·钱穀·总论》:“解给有法,而款项之数可清,求其欺官侮典盗餉逋粮,得乎?”
《漢語大詞典》:抵负(抵負)
(1).抵赖拖欠;赖债。史记·孟尝君列传:“若急,终无以偿。上则为君好利不爱士民,下则有离上抵负之名,非所以厉士民彰君声也。”
(2).下赌注,决胜负。 唐 段成式 酉阳杂俎续集·支诺皋上:“ 柳 因邀其赌, 郭 请以五千抵负, 冉 亦为保。”
《漢語大詞典》:完逋
交纳拖欠的赋税。 清 顾炎武 《钱粮论上》:“无蠲赋之亏而有活民之实,无督责之难而有完逋之渐。”
《漢語大詞典》:追欠
追缴亏空的款子、拖欠的赋税等。 清 蒋士铨 临川梦·花庆:“宦囊籍没官追欠,家产收完命苟延。” 郑观应 《感事》诗:“同儔负洋债,迫余悉索填。义侠慕啟圣,追欠復连绵。”
《漢語大詞典》:逋缗(逋緡)
拖欠的税钱。太平广记卷一九三引 唐 皇甫□ 《原化记》:“主召问罪轻重。吏云:‘此囚人所累,逋緡未纳,餘无别事。’”
分類:拖欠税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