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漢語大詞典》:拒谏(拒諫)
拒绝规劝。《后汉书·申屠刚传》:“愚闻专己者孤,拒諫者塞。孤塞之政,亡国之风也。”三国志·魏志·高堂隆传:“知足以拒諫,才足以饰非。” 宋 王安石 《答司马谏议书》:“为天下理财,不为徵利;辟邪説,难任人,不为拒諫。” 明 沈德符 野获编·词曲·邱文庄填词:“ 邱 又谓 王 故彰先帝拒諫之失。”
《國語辭典》:饰非拒谏(飾非拒諫)  拼音:shì fēi jù jiàn
不能接受他人善意的规劝,反而极力巧言的掩饰过错。《周书。卷七。宣帝纪》:「好自矜夸,饰非拒谏。」《旧唐书。卷七五。张玄素传》:「从善如流,尚恐不逮;饰非拒谏,必招败损。」也作「拒谏饰非」。
《國語辭典》:拒谏饰非(拒諫飾非)  拼音:jù jiàn shì fēi
不能接受他人善意的规劝,反而极力巧言的掩饰过失。《荀子。成相》:「拒谏饰非,愚而上同国必祸。」《京本通俗小说。拗相公》:「拒谏饰非,驱忠立佞。」也作「饰非拒谏」。
《漢語大詞典》:咈谏(咈諫)
拒谏;不纳规劝。明史·王家屏传:“臣诚不忍明主蒙咈諫之名,熙朝有横施之罚,故冒死屡陈。”
分類:拒谏规劝
《漢語大詞典》:翳谏(翳諫)
犹拒谏。国语·楚语下:“今吾闻 夫差 好罢民力,以成私好,纵过而翳諫。” 韦昭 注:“翳,障也。”
分類:拒谏
《漢語大詞典》:距谏(距諫)
拒谏。距,通“ 拒 ”。史记·五宗世家:“彊足以距諫,智足以饰非。”汉书·五行志下之下:“ 京房 《易传》曰:‘距諫自彊,兹谓却行,厥异鶂退飞。’”晋书·列女传·刘聪妻刘氏:“妾仰谓陛下上寻明君纳諫之昌,下忿闇主距諫之祸。”
分類:拒谏
《漢語大詞典》:傲听(傲聽)
犹言拒谏。晏子春秋·外篇上十一:“今营处为游观,既夺人有,又禁其葬,非仁也;肆心傲听,不恤民忧,非义也;若何勿听!”
分類:拒谏
《漢語大詞典》:逆谏(逆諫)
拒谏,不听从谏阻。 汉 刘向 说苑·君道:“ 楚庄王 见天不见妖,而地不出孽,则祷於山川曰:‘天其忘予歟!’此能求过於天,必不逆諫矣。”
《漢語大詞典》:讳门(諱門)
拒谏之门。 宋 苏舜钦 《投匦疏》:“盖以陛下开言路,塞讳门,采瞽説,纳愚虑,是以析肝沥悃而具述之。”
分類:拒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