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报丙 朝代: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商族领袖。报乙之子。商汤三世祖。继报乙嗣立为领袖。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商族领袖,上甲微子。商汤五世祖。上甲微卒,报丁继立。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商族领袖。报丁子。汤四世祖。报丁卒,报乙继立。
张藏英 朝代:五代至宋初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894—962 【介绍】: 宋涿州范阳人。后唐末,举族为贼孙居道所害,仅以身免。后袭杀居道于市,被执。节帅赵德钧壮之,释而不问,以补牙校,时称为报仇张孝子。仕后周,以刺史领边任,屡击败契丹。宋初,迁瀛州团练使,并护关南军。卒于治所。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五代时僧。泉州莆田人。初于福州玄沙院出家。后嗣长庆慧棱。闽主迎请住福州报慈院,赐号慧觉大师。世称报慈和尚。
唐诗大辞典 修订本
泉州莆田(今福建莆田)人。五代闽时僧。初于福州玄沙院出家。后嗣长庆慧棱。闽主迎请其住福州报慈院,赐号慧觉大师,世称报慈和尚。《祖堂集》卷一二、《景德传灯录》卷二一有传。《祖堂集》卷一三录存其诗偈1首,《全唐诗续拾》据之收入。

人物简介

全宋文·卷二七九二
报恩(一○五八——一一一一),本名刘钦宪,黎阳(今河南浚县东北)人。未冠,举方略,擢上第,调官大名。厌尘世,请于朝,遂就北京福寿寺祝发为僧,神宗赐名报恩。后游历诸方,参曹洞宗大师投子义青,即悟心要。义青卒,诏居随州大洪山。崇宁中,又诏住东京法云寺,阅岁仍归大洪。政和元年卒,年五十四,僧腊三十二。有语录三卷,著《曹洞宗派录》等。见范域所撰《塔铭》(《湖北金石志》卷一○),《五灯会元》卷一四,《补续高僧传》卷九。
补续高僧传·习禅篇
报恩。卫之黎阳人。族刘。世以武进。家喜事佛。母牛氏。祷子于佛。梦佛指阿罗汉𢌿之而妊。既生有殊相。未冠。举方略。擢上第。调官北都。喟然叹曰。是何足了此生。请于朝。欲谢簪缨。求出世法。上诘其故。对曰。臣祖死王事。思报厚恩。惟有薰修之功。庶资冥福。神宗叹异。亲洒宸翰。赐名报恩(俗名钦宪)。就北都福寿寺。祝发受具。游历诸方。闻投子青禅师之道。而往依焉。青识其法器。一日凌晨入室。青问。天明也未。师曰。明矣。曰。明则捲帘。师从之。顿尔开悟。心地洞然。亟以所得白青。青韪之。留付巾匜。颇有年数。逮青顺世。丞相韩公缜。尹河南。延住嵩山少林。席未煖。诏改随州大洪山律寺为禅。命师居之。时大洪。基搆甚大。而芜废久。师辟荆榛蓬藋。为像设堂。皇化豺狼狐狸。为钟鱼梵呗。更定禅仪。大新轨范。由是大洪精舍壮观。天下禅林。崇宁二年。有诏命。住东京法云。从驸马都尉张公请也。师志尚闲远。阅岁恳还林泽。朝廷重违其请许之。径诣嵩山。旋趋大阳。属大洪虚席。守臣乞奏还师于旧。固辞弗获。复坐道场。凡前日之未遑者。咸成就焉。师勤于诲励。学者辐凑。几五百人。既振宗风。而戒律严甚。终身敝衣。略不加饰。虽赐紫方袍。卒盘辟不敢当。故权贵欲以师号言者。皆无复措意矣。政和改元。坐化。塔于南塔。师异时。欲筑室退居之所也。寿五十四。坐夏三十二。弟子嗣法出世者。一十三人。有语录三卷集。曹洞宗派录。受菩提心戒文。落发受戒仪文。皆行于世。丞相张无尽。于师深相契信。尝以书问三教大要。师答曰。西域外道宗多途。要其会归。不出有无四见。谓有见。无见。亦有亦无见。非有非无见也。盖不即一心为道。则道非我有。故名外道。不即诸法是心。则法随见异。故名邪见。如谓之有。有即有无。如谓之无。无则无有。有无则有见竞生。无有则无见斯起。若亦有亦无见。非有非无见。犹是也。夫不能离诸见。则无以明自心。无以明自心。则不能知正道。故经云。言词所说法。小智妄分别。不能了自心。云何知正道。又曰。有见则为垢。此则未为见。远离于诸见。如是乃见佛。以此论之。邪正异途。正由见悟殊致故也。故清凉以老庄计道法自然能生万物。易谓太极生两仪。一阴一阳之谓道。以自然太极为因。一阴一阳为道。能生万物。则是邪因。计一为虚无。则是无因。尝试论之。夫三界唯心。万缘一致。心生故法生。心灭故法灭。推而广之。弥纶万有而非有。统而会之。究竟寂灭而非无。非无亦非非无。非有亦非非有。四执既亡。百非斯遣。自然因缘。皆为戏论。虚无真实。但是假名。至若谓太极阴阳。能生万物。常无常有。斯为众妙之门。阴阳不测。是谓无方之神。虽圣人示悟多端。然既异一心。宁非四见。若虚无为道。道则是无。若自然太极阴阳为道。道则是有。常无常有。则是亦无亦有。阴阳不测。则是非有非无。先儒以妙万物为神。则非物。物物则亦是无。故西天诸大论师。皆以心外有法。为外道。万法惟心。为正宗。盖以心为宗。则诸见自亡。言虽或异。未足以为异也。心外有法。则诸见竞生。言虽或同。未足以为同也。儒家圣人。非不知之。乃存而不论耳。西天外道。皆大权菩萨。示化度人。横生诸见。曲尽异端。以明佛法。是谓正道。是谓圣人。顺逆皆宗。非思议所能知矣。故古人有言。缘昔真宗未至。孔子且以系心。今知理有所归。不应犹执权教。然知权之为权。未必知权也。知权之为实。斯知权矣。是亦周孔老庄。设教立言本意。一大事因缘所成。始成终也。然则三教一心。同途异辙。究竟道宗。本无言说。非维摩大士。孰能知此。

人物简介

简介
李奎报(朝鲜语:이규보,1169年—1241年),字春卿,号白云山人。本贯黄骊。朝鲜高丽时期的文学家、哲学家。上层两班家庭出身。一生性喜诗、酒、琴,晚年自称“三嗜好先生”。

人物简介

元诗纪事
福报,字复原(按:《西湖竹枝集》福报小传云:其字福元,未知孰是。),临海人。洪武初被召,赐还。
御选明诗姓名爵里
字复原,临海人。住四明智门寺,洪武初被召,寻,赐还。
补续高僧传·习禅篇
福报。字复原。台之临海人。姓方氏。禀父母命。往杭之梁渚崇福院出家。时石湖美公。主净慈。一见器之。为祝发。径山元叟端禅师。门庭严峻。师以己事未明。往咨决之。叟问。近离何处。曰净慈。叟云。来何为。曰久慕和尚道风。特来礼拜。叟云。赵州见南泉作么生。曰头顶天。脚踏地。叟云。见后如何。曰饥来吃饭睡来眠。叟云。何处学得这虚头来。曰今日亲见和尚。叟颔之。命居侍司。升掌藏钥。久之。出世慈溪之庐山。越州之东山。四明之智门。洪武初。被有道徵。与径坞以中及上竺日章称赴京。馆天界。屡入内庭。应对称旨。留三年。赐还智门。庵于寺东。扁曰海印。为终焉之计。俄径山虚席。强师补其处。说法云。举一不得举二。放过一着。落在第二。古人恁么说话。正是抱赃叫屈。东山即不然。举二不得举一。放过一著。落在第七。到这里须知有向上一路始得。如何是向上一路。良久云。莫种寒岩异草青。坐却白云总不妙。前住山象原。经始佛殿。未就而终。师力完之。其费。则出于姑苏葛德润氏。忽一日得疾。甚革。侍者请偈。师叱曰。吾世寿尚有三年。已而果然。及化之日。拍手曰。阿呵呵。大众是甚么看取。竟寂。年八十四。窆全身于寂炤之右冈。
任尔琼 朝代:

人物简介

维基
任尔琼(1649年9月18日—?年),字昆林,又字报以,四川省顺庆府南充县人,清代政治人物。习易经,康熙三十二年癸酉科四川乡试解元,会试120名,殿试三甲进士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清广东南海人,字报之,一字赞调,号西池、研农。雍正八年进士,在广西为县官,治狱明慎。终奉天辽阳知州。以博雅闻,凡天文、术数、乐律、算法、医学,无不究心,诗尤有名。有《匊芳园诗文钞》、《庄子故》、《皇极经世易知录》、《绀山医案》、《三角辑要》、《移橙馀话》等。
维基
何梦瑶(1693年—1764年),字报之,号西池,晚号研农,广东西樵(今崇北大沙村)人,进士出身。幼时多病,故留心医药,十岁能文,早年师从广东学使惠士奇,与劳孝舆、吴世忠、罗天尺、苏珥、陈世和、陈海六、吴秋一等合称“惠门八子”,通诗文、音律、算术、历法,尤精于医学。雍正八年(1730年)进士及第,分发至广西,历任义宁、阳朔、岑溪、思恩等知县,思恩县疫病流行时,“广施方药”,活民甚众。官至奉天辽阳州知州。乾隆十五年(1750年)以病辞归,以行医自给。出任广州粤秀书院山长。后任端溪书院山长凡九年。乾隆二十七年(1762年)再任越华书院山长。乾隆二十九年(1764年)卒,年七十二。著有《医碥》、《伤寒论近言》等书。何梦瑶对音律亦有研究,著有《赓和录》两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