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共668,分45页显示  上一页  1  2  3  5  6  7  8 下一页
词典(续上)
报谢
一报
报知
书报
回报
见报
边报
美报
奉报
报雠
报捷
忠报
申报
祈报
近报
《國語辭典》:报谢(報謝)  拼音:bào xiè
答谢。如:「这杯手摇饮料就当是我报谢你早上代替我进行简报的心意啰!」《史记。卷七七。魏公子列传》:「所以不报谢者,以为小礼无所用。」
分類:报答答谢
《骈字类编》:一报(一报)
唐 李白 拟古 安得黄鹤羽,一报佳人知。
《國語辭典》:报知(報知)  拼音:bào zhī
报告消息,使人知悉。《三国演义》第三回:「军人报知,布命入见。」
《國語辭典》:书报(書報)  拼音:shū bào
图书和报纸。如:「多阅读有益身心健康的书报,可以增广知识、见闻。」
《國語辭典》:回报(回報)  拼音:huí bào
1.报告或答覆事情的处理情形。《三国演义》第一一回:「陈元龙也回报青州田楷欣然领兵来救,陶谦心安。」《水浒传》第三九回:「蔡九知府在厅上专等回报。」
2.酬谢、报答。如:「无以回报」、「他一直都是真诚帮人,从来不求回报。」
3.报复、报仇。如:「你这样辜负他,小心他会连本带利的回报你。」
《國語辭典》:见报(見報)  拼音:jiàn bào
在报纸上刊登出来。如:「这则消息明天即可见报。」
《國語辭典》:边报(邊報)  拼音:biān bào
称旧时边远地区所上的紧急情报。《西游记》第四○回:「若做了皇帝,就要留头长发,黄昏不睡,五鼓不眠;听有边报,心神不安;见有灾荒,忧愁无奈。」
《漢語大詞典》:美报(美報)
(1).以美物酬神。礼记·郊特牲:“社所以神地之道也。地载万物,天垂象,取财於地,取法於天,是尊天而亲地也。故教民美报焉。” 元 袁桷 《过高邮湖》诗:“击壤鼓腹歌时雍,展牲美报湖神功。”
(2).酬神的美物。《宋史·乐志七》:“恭展美报,聿修上仪。礼乐和节,登降适宜。”
分類:酬神美物
《漢語大詞典》:奉报(奉報)
(1).报答。 宋 吴淑 江淮异人录·聂师道:“某即昔年 扬州 紫极宫 中为盗者,感先生至仁之心,今以奉报。”《初刻拍案惊奇》卷八:“承兄盛德,必当奉报,不敢有忘!” 鲁迅 《书信集·致黄苹荪》:“奉报先生殷殷之谊,当俟异日耳。”
(2).犹奉告。 宋 郭彖 睽车志卷二:“忽復闻鬼语,士人方怒叱之,乃云非敢为厉,有少事奉报耳。” 鲁迅 《书信集·致姚克》:“插画家正在物色,稍迟仍当奉报也。”
分類:报答奉告
《國語辭典》:报雠(報讎)  拼音:bào chóu
以行动来打击仇敌。《三国演义》第二回:「赵弘、韩忠、孙仲,聚众数万,望风烧劫,称与张角报雠。」也作「报仇」。
《國語辭典》:报捷(報捷)  拼音:bào jié
报告胜利的消息。唐。贾岛〈送李傅侍郎剑南行营〉诗:「移军刁斗逐,报捷剑门开。」《三国演义》第五回:「孙坚引兵回至梁东屯住,使人于袁绍处报捷,就于袁术处催粮。」
《漢語大詞典》:忠报(忠報)
尽忠效命。《孔子家语·子路初见》:“ 比干 於 紂 ,亲则诸父,官则少师,忠报之心,在於宗庙而已。”
《國語辭典》:申报(申報)  拼音:shēn bào
1.向上级或有关单位陈报。《元史。卷一○五。刑法志四》:「诸狱囚病至二分,申报渐增至九分,为死證,若以重为轻,以急为缓,误伤人命者,究之。」《老残游记》第一五回:「一面贾家办理棺敛,一面县里具禀申报抚台。」
2.报答恩情。唐。司空图 今相国地藏赞:「孝实女师,工惟妇德,成兹妙绝,申报罔极。」清。纪昀《阅微草堂笔记。卷一六。姑妄听之二》:「今藉姑之庇,得免天刑,故厚营葬礼以申报。」
3.中国近代最早的日报。西元一八七二年由英商美查创刊于上海,民国三十八年,中共改为解放日报。
《國語辭典》:祈报(祈報)  拼音:qí bào
二种古代祭祀的典礼。指春耕时先举行祈求上天庇佑的仪式,秋收时则再举行酬答天地的仪式。《晋书。卷一九。礼志上》:「太社为群姓祈报,祈报有时,主不可废。」
《韵府拾遗 号韵》:近报(近报)
韩翃诗山色遥连秦𣗳晚砧声近报汉宫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