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共880,分59页显示  上一页  6  7  8  9  10  12  13  14  15 下一页
词典(续上)
业报
报命
善报
后报
琼报
生报
报冤
报投
公报
报说
报偿
报信
通报
因报
报李
《國語辭典》:业报(業報)  拼音:yè bào
佛教用语。善恶业因的苦乐果报。《大宝积经》卷九六:「汝自作罪今自来,业报自招无代者。」《唐语林。卷三。方正》:「代宗惑释氏业报轻重之说,政事多托于宰相。」
《國語辭典》:报命(報命)  拼音:bào mìng
1.覆命。《汉书。卷六二。司马迁传》:「奉使西征巴蜀以南,略邛、笮、昆明,还报命。」《老残游记》第一八回:「限一个月报命,不许你用一点官差的力量。」
2.一种外交礼节。为答谢邻国的来访,前往该国访问。《后汉书。卷一。光武帝纪下》:「匈奴遣使来献,使中郎将报命。」也作「报聘」。
《國語辭典》:善报(善報)  拼音:shàn bào
好的报应。《初刻拍案惊奇》卷二一:「积善有善报,积恶有恶报。」
分類:善事
《漢語大詞典》:后报(後報)
佛教语。谓来世受报应。 晋 慧远 《三报论》:“后报者,或经二生、三生、百生、千生,然后乃受。” 范文澜 蔡美彪 等《中国通史》第二编第四章第五节:“还有一种叫做后报。一个人做了善事或恶事,要经过二生、三生、百生、千生才受到报应。”
《漢語大詞典》:琼报(瓊報)
厚报。 宋 辛弃疾 《满江红·和卢国华》词:“但欲搜好语谢新词,羞琼报。”参见“ 琼琚 ”。
《國語辭典》:琼琚(瓊琚)  拼音:qióng jū
美玉。古人喜佩玉,故亦引申为赠物之意。《诗经。卫风。木瓜》:「投我以木瓜,报之以琼琚。」也称为「琼华」、「琼玖」。
《漢語大詞典》:生报(生報)
佛教谓来生受报应。三种因果报应之一。 晋 慧远 《三报论》:“业有三报:一曰现报,二曰生报,三曰后报……生报者,来生便受。”法苑珠林卷八五引优婆塞戒经:“佛言善男子众生造业,有其四种:一者现报,二者生报,三者后报,四者无报。” 范文澜 蔡美彪 等《中国通史》第二编第四章第五节:“善人恶人当身不受报,来生一定要受报,这种报应叫做生报。”
《國語辭典》:报冤(報冤)  拼音:bào yuān
报复冤仇。《三国演义》第六四回:「吾从贼者,欲留残生,与主报冤也。」
《漢語大詞典》:报投(報投)
“ 投桃报李 ”的省称。 宋 梅尧臣 《和长吉上人淮甸相遇》诗:“报投仍勉强,实谬匠者为。”参见“ 报李 ”。
《漢語大詞典》:报李(報李)
诗·大雅·抑:“投我以桃,报之以李。”后因以“报李”为朋友间馈赠酬答之典。 北周 庾信 《将命至邺酬祖王员》诗:“投琼实有慰,报李更无蹊。”
《國語辭典》:公报(公報)  拼音:gōng bào
1.政府机关专为刊登法令法规或其他事项所发行的定期刊物。
2.国际会议结束后,对外发布的公开声明,说明会中讨论的结果。
《漢語大詞典》:报说(報説)
报知,告知。 元 本 高明 《琵琶记·旌表》:“谢得公公,报説殷勤。”《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第十二回:“在我病的时候,忽然来了一个眼綫,报説有一宗私货,明日过关。”
分類:报知告知
《國語辭典》:报偿(報償)  拼音:bào cháng
1.报复。《汉书。卷九四。匈奴传上》:「每汉兵入匈奴,匈奴辄报偿。汉留匈奴使,匈奴亦留汉使,必得当乃止。」
2.以财物或行动报答补偿他人。如:「他热心助人,从不索取任何报偿。」
《國語辭典》:报信(報信)  拼音:bào xìn
报告信息。《五代史平话。梁史》卷上:「张占使人来报信,被朱温射了一箭。」《儒林外史》第一四回:「我是一片本心,特地来报信。」
分類:报告消息
《國語辭典》:通报(通報)  拼音:tōng bào
1.通知、传达。《董西厢》卷七:「恰正心头闷,见红娘通报,有人唤门。」《红楼梦》第六四回:「原是贾琏贾珍素日亲密,又是弟兄,本无可避忘之人,自来是不等通报的。」
2.机关内将某事通告本机关全体同仁时使用的文件。也作「通告」。
《漢語大詞典》:因报(因報)
见“ 因果报应 ”。
《國語辭典》:因果报应(因果報應)  拼音:yīn guǒ bào yìng
佛教的基本理论之一。佛教谓生死轮回的一切现象,都是有因果关系。一切有意志的行为,不论善恶或中性,都必导致未来世的乐、苦或中性的生活经验和生命形态。换言之,一切众生的生活经验和生命形态都是过去意志行为的结果。这种因果关系,在未解脱之前,永不休止。
《漢語大詞典》:报李(報李)
诗·大雅·抑:“投我以桃,报之以李。”后因以“报李”为朋友间馈赠酬答之典。 北周 庾信 《将命至邺酬祖王员》诗:“投琼实有慰,报李更无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