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國語辭典》:报施(報施)  拼音:bào shī
报答施与。《书经。益稷》「以昭受上帝,天其申命用休」句下汉。孔安国。传:「非但人应之,又乃明受天之报施,天又重命用美。」《史记。卷六一。伯夷传》:「天之报施善人,其何如哉!」
《國語辭典》:报复(報復)  拼音:bào fù
1.报仇。唐。徐彦伯比干墓〉诗:「锋剑剿遗孽,报复一何迅。」《西游记》第九回:「父母之仇,不能报复,何以为人?」
2.对伤害自己的人,以类似的手段进行反击。《老残游记》第一七回:「却说老残被人瑞逼成好事,心里有点不痛快,想要报复。」
3.报恩。《汉书。卷六四上。朱买臣传》:「悉召见故人与饮食诸尝有恩者,皆报复焉。」
4.通报。元。高文秀《襄阳会》第三折:「报复去,道有曹仁来了也。」元。无名氏《千里独行。楔子》:「报复去,道徐州刘玄德手下小将张虎,特来投降。」
5.应对。《北史。卷二九。萧宝夤传》:「门庭宾客若市,而书记相寻,宝夤接对报复,不失其理。」
6.反覆循环。南朝陈。徐陵 武皇帝作相时与岭南酋豪书:「夫否终斯泰,屯极则亨。若日月之回环,犹阴阳之报复。」
《國語辭典》:还报(還報)  拼音:huán bào
1.返回报知。《汉书。卷一。高帝纪上》:「行前者还报曰:『前有大蛇当径。』」《三国演义》第四回:「儒大怒,双手扯住太后,直撺下楼,叱武士绞死唐妃,以鸩酒灌杀少帝,还报董卓。」
2.报复、反击。元。李行道《灰阑记》第二折:「您这般顺人情有甚好?则我这脓血临身要还报!」
3.报应。《元曲选。来生债。第二折》:「哦!方信道还报果无虚。」《三国演义》第一○九回:「当年伏后出宫门,跣足哀号别至尊。司马今朝依此例,天教还报在儿孙。」
4.报答。如:「此恩日后必当还报。」
《漢語大詞典》:应报(應報)
报应。汉书·刘向传:“诸侯和於下,天应报於上。” 汉 徐干 中论·修本:“盛阳布德之月,草木犹有枯落而与时谬者,况人事之应报乎!”
分類:报应
《國語辭典》:报偿(報償)  拼音:bào cháng
1.报复。《汉书。卷九四。匈奴传上》:「每汉兵入匈奴,匈奴辄报偿。汉留匈奴使,匈奴亦留汉使,必得当乃止。」
2.以财物或行动报答补偿他人。如:「他热心助人,从不索取任何报偿。」
《國語辭典》:花报(花報)  拼音:huā bào
因果报应。《喻世明言。卷三一。闹阴司司马貌断狱》:「就教司马懿欺凌曹氏子孙,一如曹操欺凌献帝故事,显其花报,以警后人,劝他为善不为恶。」
分類:报应
《國語辭典》:折罚(折罰)  拼音:zhé fá
惩罚。元。岳伯川《铁拐李》第三折:「往日罪过,今日折罚。」也作「折乏」。
分類:报应惩罚
《漢語大詞典》:折数(折數)
(1).折充抵数。宋史·食货志上三:“準詔课植桑枣, 岭 外唯产苧麻,许令折数。”
(2).惩罚;报应。《廿载繁华梦》第三七回:“他自从富贵起来,也忘却少年时的贫困,总是骄奢淫佚,尽情挥霍,自然受这等折数了。”
分類:惩罚报应
《漢語大詞典》:交报(交報)
(1).佛教语。谓眼、耳、鼻、舌等六根交互受报。《楞严经》卷八:“此等皆是彼诸众生自业所感,造十习因,受六交报……一切众生六识造业,所招恶报从六根出。”
(2).泛指报应。 北魏 杨衒之 洛阳伽蓝记·宣忠寺:“﹝ 尔朱兆 ﹞乃发怒,捉 祖仁 ,悬首高树,大石坠足,鞭捶之,以及於死。时人以为交报。”太平广记卷一二一引 唐 张鷟 朝野佥载·张楚金:“为法自毙,所谓交报也。”
《國語辭典》:报验(報驗)  拼音:bào yàn
报请有关机关查验。如:「凡是进口货物,皆需报验。」
分類:报应
《漢語大詞典》:走马报(走馬報)
指 武则天 宠臣 张昌宗 、 张昌仪 辈作恶的报应。走,指狗。 唐 张鷟 朝野佥载卷二:“ 昌仪 取铁橛钉入地,缚狗四足於橛上,放鹰鷂活按其肉食,肉尽而狗未死,号叫酸楚,不復可听。 易之 曾过 昌仪 ,忆马肠,取从骑破脇取肠,良久乃死。后诛 易之 、 昌宗 等,百姓臠割其肉,肥白如猪肪,煎炙而食。 昌仪 打双脚折,抉取心肝而后死,斩其首送都。谚云‘走马报’。”
《漢語大詞典》:相报(相報)
(1).交替;更迭。 汉 王充 论衡·案书:“阴阳相浑,旱湛相报,天道然也,何乃修雩设龙乎?”
(2).相互报应;报复。 北齐 颜之推 颜氏家训·治家:“至有谚云:‘落索阿姑餐。’此其相报也。”《东周列国志》第七四回:“夫 吴 乘我乱,我乘 吴 乱,正好相报,奈何去之!”
(3).告知,报告。 唐 韩愈 《华山女》诗:“不知谁人暗相报,訇然振动如雷霆。”《东周列国志》第三二回:“妾乃 晏娥儿 也,奉先公之命,特来相报。”
《漢語大詞典》:好还(好還)
谓极易得到报应。《老子》:“以道佐人主者,不以兵强天下,其事好还。” 宋 梅尧臣 《送李太伯归建昌》诗:“ 桓魋 及 臧仓 ,尝毁圣与贤。后人何蹈之,其事实好还。”明史·刘台等传赞:“亏盈好还,祸酿身后。”
分類:报应
《漢語大詞典》:咎徵
过失的报应;灾祸应验。《书·洪范》:“曰咎徵:曰狂,恒雨若;曰僭,恒暘若。” 蔡沉 集传:“某事失,则某咎徵应。” 晋 袁宏 后汉纪·顺帝纪下:“惧羣臣奢泰,昬迷典式,自下逼上,用速咎徵。” 唐 李邕 《赠歙州刺史叶公神道碑》:“入自卧内,问以咎徵。” 严复 《〈原富〉按语》:“閲今而考古,格物而致知,必求真实而后已者……夫非妖祥咎徵之谓也。”
《國語辭典》:天报(天報)  拼音:tiān bào
老天的报应。《史记。卷一○六。吴王濞列传》:「为善者天报以福,为非者天报以殃。」后因以「天报」谓上天的报应。《后汉书。卷二五。卓鲁魏刘列传。鲁恭》:「一物有不得其所者,则天气为之舛错,况于人乎?故爱人者必有天报。」《喻世明言。卷二。陈御史巧勘金钗钿》:「你这样不义之人,不久自有天报,休想善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