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漢語大詞典》:打稽
拦路杀人抢劫。南史·梁临川靖王宏传:“此四凶者为百姓巨蠹,多聚亡命,黄昏多杀人於道,谓之‘打稽’。”隋书·刑法志:“由是王侯骄横转甚,或白日杀人於都街,劫贼亡命,咸於王家自匿,薄暮尘起,则剥掠行路,谓之打稽。”
《漢語大詞典》:掠卤(掠鹵)
亦作“ 掠掳 ”。亦作“ 掠虏 ”。 掳掠;抢劫。史记·高祖本纪:“又与 秦 军战於 蓝田 南,益张疑兵旗帜,诸所过毋得掠卤。”汉书·酷吏传·咸宣:“小羣以百数,掠卤乡里者不可称数。” 宋 苏辙 《西戎论》:“中国坚坐而相守,不出十年,彼外无所掠虏,将不忍而热中,将反而求以相詬,以为起兵之名。” 明 归有光 《送恤刑会审狱囚文册揭帖》:“大抵此县湖山阻深,掠卤之习,浸以成俗。” 清 倦圃野老 《庚癸纪略》:“十六日, 苏城 附近乡村,贼放火掠掳。”
分類:掳掠抢劫
《國語辭典》:抢亲(搶親)  拼音:qiǎng qīn
1.一种旧时的婚姻习俗,男方通过抢劫女子的方式来成亲。现在某些地区仍保有此种方式。也作「抢婚」。
2.抢夺女子,强迫成亲。元。关汉卿《救风尘》第四折:「现放著保亲的堪为凭据,怎当他抢亲的百计亏图。」
《漢語大詞典》:攫昼(攫晝)
白昼抢劫。 宋 岳珂 桯史·冰清古琴:“今都人多售贋物,人或赞媺,随輒取赢焉,或徒取龙断者之称誉以为近厚,此与攫昼何异,盖真蔽风也。”
分類:白昼抢劫
《國語辭典》:砸明火  拼音:zá míng huǒ
在光天化日或点著火把抢劫。指公然抢劫。如:「在动乱的时代里,杀人、砸明火等事件处处可见。」
《国语辞典》:没本钱买卖(没本钱买卖)  拼音:méi běn qián mǎi mai
以抢劫维生的盗匪行为。如:「这些亡命之徒,结夥在海上做没本钱买卖。」也作「没本营生」。
《国语辞典》:构成犯罪事实(构成犯罪事实)  拼音:gòu chéng fàn zuì shì shí
符合法律上犯罪要件的具体事实。如抢劫案中的抢劫事实。
《国语辞典》:打明火  拼音:dǎ míng huǒ
明火,火把。打明火比喻公然抢劫。
《漢語大詞典》:做私商勾当(做私商勾當)
“抢劫”的隐语。《初刻拍案惊奇》卷十九:“ 小娥 晓得是做私商勾当,只推家里脱不得身。”
分類:抢劫
《国语辞典》:抢嫌(抢嫌)  拼音:qiǎng xián
有抢劫嫌疑的人。如:「警方根据线索查到几名抢嫌,正进一步侦讯中。」
分类:抢劫嫌疑
《漢語大詞典》:二二八武装起义
1947年2月27日,国民党台湾专卖局武装缉私员在台北抢劫、殴打小贩,并开枪打死市民一人。28日,台北市民示威游行,包围了专卖局,遭军警镇压,群众死伤各三人。这一事件激起全省人民的愤怒,爆发了大规模武装起义。起义民众控制了台湾大部分地区。3月8日,国民党政府派大批军队进行血腥镇压,群众被害达三万人,到13日起义失败。这次起义得到全国人民的声援和支持。
《国语辞典》:惯匪(惯匪)  拼音:guàn fěi
经常抢劫的歹徒。如:「这件案子犯案手法纯熟,可能是惯匪所为。」
《漢語大詞典》:剥猪猡(剥猪玀)
方言。旧时 上海 盗匪抢劫行人,并将受害人身上衣服也抢去,称为“剥猪猡”。 鲁迅 《故事新编·采薇》:“老先生,请您不要怕。海派会‘剥猪猡’,我们是文明人,不干这玩意儿的。” 丰子恺 《缘缘堂随笔集·旧上海》:“有一天晚上,他看戏回来,身上的皮袍子和丝棉袄都没有了,冻得要死。这叫做‘剥猪猡’。”
《漢語大詞典》:钞剽(鈔剽)
抄掠抢劫。新唐书·外戚传·武懿宗:“贼虽众,无輜载,以钞剽为命。”
分類:抄掠抢劫
《國語辭典》:笆篱子(笆籬子)  拼音:bā lí zi
东北方言。指监狱。参见「监狱」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