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漢語大詞典》:寇剽
抢劫。续资治通鉴·宋真宗景德四年:“近如 宜州 止因 刘承规 虐用其下,聚为寇剽,延及他境。”
分類:抢劫
《漢語大詞典》:扎古丁
方言。抢劫。 周立波 《暴风骤雨》第一部一:“五月间,胡子两趟打进屯子来。白日放哨,下晚扎古丁,还侮辱娘们,真不是人。”
分類:方言抢劫
《漢語大詞典》:打抢(打搶)
抢劫。红楼梦第一○三回:“他跑进来不是要来打抢了么?” 老舍 《骆驼祥子》八:“他知道假若去打抢的话,顶好是抢银行。”
分類:抢劫
《國語辭典》:打截  拼音:dǎ jié
截夺、抢劫。《孤本元明杂剧。东平府。第二折》:「本是个山寨上打截人,扮做个村里买办叟。」
分類:抢劫
《漢語大詞典》:劫抢(劫搶)
抢劫;抢夺。红楼梦第一一七回:“还审出好些贼寇,也有藏在城里的,打听消息,抽空儿就劫抢人家。” 郭沫若 《我的童年》第一篇一:“ 杨三和尚 领着他手下的弟兄赶去把他劫抢了回来,同时还杀死了一位 陈把总 。”
分類:抢劫抢夺
《國語辭典》:盗贼(盜賊)  拼音:dào zéi
强盗窃贼。《周礼。天官。小宰》:「刑职以诘邦国,以纠万民,以除盗贼。」《儒林外史》第三四回:「像这盗贼横行,全不肯讲究一个弭盗安民的良法。」
《漢語大詞典》:打门(打門)
(1).叩门;敲门。 唐 卢仝 《走笔谢孟谏议寄新茶》诗:“日高丈五睡正浓,军将打门惊 周公 。” 宋 苏轼 《陈季常所蓄〈朱陈村嫁娶图〉》诗之二:“而今风物那堪画,县吏催租夜打门。” 赵树理 《小经理》:“有人在外面打门,开门跑进个女人来,是他老婆。”
(2).用暴力撞击他人的门。《西游记》九二回:“ 沙僧 道:‘闭门不喧譁,想是暗弄我师父,我们动手哪!’ 行者 道:‘説得是,快早打门。’”
(3).指上门抢劫。 沙汀 《丁跛公》:“他起初路劫,后来抢多了就打门。”
《國語辭典》:剽掠  拼音:piào lüè
抢劫掠夺。《旧唐书。卷一一七。严震传》:「自安史之后,多为山贼剽掠,户口流散大半。」《五代史平话。唐史。卷上》:「克用乃纵沙陀剽掠,城中惊骇。」
《國語辭典》:剽劫  拼音:piào jié
强夺掠取。《汉书。卷七六。王尊传》:「往者南山盗贼阻山横行,剽劫良民,杀奉法吏,道路不通,城门至以警戒。」
分類:抢劫
《國語辭典》:劫夺(劫奪)  拼音:jié duó
抢夺财物。《史记。卷一二七。褚少孙补。日者传》:「君子内无饥寒之患,外无劫夺之忧。」
《漢語大詞典》:虏掠(虜掠)
抢劫,掠夺。后汉书·冯异传:“今 更始 诸将纵横暴虐,所至虏掠,百姓失望。”晋书·孙恩传:“虏掠财货,相率聚於 会稽 。” 唐 韩愈 《顺宗实录四》:“ 万福 倍道追而杀之,免者十二三,尽得其所虏掠金银妇女等,皆获致其家。” 冯德英 《苦菜花》第三章:“鬼子来了,到处杀人放火,奸淫虏掠,祖国遍地一片焦土。”
《國語辭典》:劫盗(劫盜)  拼音:jié dào
1.抢劫偷盗。《南史。卷一八。赵伦之传》:「为政苛暴,吏人畏惧如与虎狼居,而劫盗远迸,无敢入境。」
2.强盗。《宋书。卷八三。黄回传》:「回拳捷果劲,勇力兼人,在江西与诸楚子相结,屡为劫盗。」
《國語辭典》:明火  拼音:míng huǒ
1.古代祭祀或占卜时,以凸透镜映日聚光点燃的火。《周礼。秋官。司烜氏》:「司烜氏掌以夫遂取明火于日,以鉴取明水于月。」
2.明亮的火。《荀子。致仕》:「今人主有能明其德,则天下归之。若蝉之归明火也。」
《國語辭典》:明火执仗(明火執仗)  拼音:míng huǒ zhí zhàng
明火,点著明亮的火把。执仗,拿著武器。明火执仗形容公开抢劫或肆无忌惮的做坏事。明。无名氏《临潼斗宝。楔子》:「我是首将来皮豹,善晓六韬知三略,明火持杖打劫人,随著展雄做强盗。」《红楼梦》第一一一回:「营官著急道:『并非明火执杖,怎算是盗?』」也作「明火持杖」。
《國語辭典》:掳掠(擄掠)  拼音:lǔ lüè
强行抢夺财物或人口。《三国演义》第一五回:「及策军到,并不许一人掳掠,鸡犬不惊,人民皆悦。」
《國語辭典》:坐草  拼音:zuò cǎo
妇人即将生产或产后坐月子。《初刻拍案惊奇》卷二○:「母亲生小妹,方在坐草之际。」也称为「坐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