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漢語大詞典》:抚师(撫師)
抚慰军队。汉书·李广传:“振旅抚师,以征不服。” 唐 韩愈 《平淮西碑》序:“ 守谦 ,汝出入左右,汝惟近臣,其往抚师。” 马其昶 校注:“ 元和 十一年十一月,上命知枢密 梁守谦 宣慰,因留监其军。”
分類:抚慰军队
《漢語大詞典》:矜存
怜惜抚慰。《宋史·儒林传一·孙奭》:“陛下将幸 汾阴 ,而京师民心弗寧, 江 淮 之众困於调发,理须镇安而矜存之。”
分類:怜惜抚慰
《漢語大詞典》:呴沫
语出庄子·大宗师。喻指抚慰或救助。梁书·任昉传:“﹝ 刘孝标 论曰﹞故鱼以泉涸而呴沫,鸟因将死而悲鸣。” 明 顾起元 客座赘语·诠俗:“以言呴沫人,令其意靡靡焉輭也,曰水。” 清 顾炎武 《寄弟纾及友人江南》诗之三:“虽邻河伯居,未肯求呴沫。”参见“ 呴湿濡沫 ”。
分類:抚慰救助
《漢語大詞典》:呴湿濡沫(呴濕濡沫)
语本庄子·大宗师:“泉涸,鱼……相呴以湿,相濡以沫。”比喻同处困境,互相救助。 清 钱谦益 《祭姚母文夫人》:“鏃礪道义,切磨文章,呴湿濡沫,蛩巨扶将。” 清 钱谦益 《赵景之宫允六十寿序》:“余于 赵 氏祖子孙三世矣……菀枯盈虚,呴湿濡沫,未尝不相共也。”
《漢語大詞典》:哀恤(哀卹)
亦作“ 哀卹 ”。 怜悯抚慰。左传·文公十三年“ 子家 赋《鸿鴈》” 晋 杜预 注:“《鸿雁》诗·小雅,义取侯伯哀恤鰥寡有征行之劳。” 孔颖达 疏:“《鸿雁》,美 宣王 劳来诸侯之诗也。” 唐 李翱 《疏改税法》:“虽明詔屡下,哀恤元元;不改其法,终无所救。” 宋 周煇 清波杂志卷五:“二人皆葬 镇江府 界,可令本郡致祭。呜呼!哀卹之典至矣。”
分類:怜悯抚慰
《漢語大詞典》:存处(存處)
抚慰安置。资治通鉴·后周太祖广顺二年:“ 契丹 、 瀛 、 莫 、 幽州 大水,流民入塞散居 河北 者数十万口, 契丹 州县亦不之禁。詔所在賑给存处之。” 清 王士禛 池北偶谈·谈艺二·杜秋诗解:“ 漳王 傅母 杜仲阳 ,坐 宋申锡 事,放归 金陵 ,詔 德裕 存处之。”
分類:抚慰安置
《國語辭典》:爱抚(愛撫)  拼音:ài fǔ
1.关爱抚慰。《宋史。卷三一四。范仲淹传》:「仲淹为将,号令明白,爱抚士卒。」
2.一种性行为的前奏。抚弄身体的敏感部位,以刺激性欲。
《國語辭典》:燠休  拼音:yù xiū
抚慰病痛者的声音。亦可引申为抚慰。《左传。昭公三年》:「民人痛疾,而或燠休之。」唐。张说〈鄎国长公主神道碑铭〉:「燠休二室,均欢等润。」
分類:抚慰
《国语辞典》:大都护(大都护)  拼音:dà dū hù
职官名。唐置,职掌统领诸蕃,抚慰征讨,总判府事。安西、北庭等地设有大都护府,置大都护一人。
《漢語大詞典》:镇慰(鎮慰)
安抚慰问。 汉 应劭 《风俗通·过誉·皇甫规》:“折衝弭难,而诛伐已定,当见镇慰。”后汉书·彭宠传:“及 光武 镇慰 河 北,至 蓟 ,以书招 宠 。”
《國語辭典》:安伏  拼音:ān fú
1.安抚、安慰。如:「灾难发生后,安伏受难者家属是必要的心理辅导工作。」
2.安顿。元。关汉卿《鲁斋郎》第二折:「投到安伏下两个小的,收拾了家私,四更出门,急急走来,早五更过了也。」
分類:安慰抚慰
《漢語大詞典》:温慰
温存抚慰。二刻拍案惊奇卷五:“那时留了 真珠姬 ,好言温慰得熟分。” 柔石 《二月》二二:“一种温慰与凄凉紧缠着他心上。” 冰心 《寄小读者》六:“愿上帝无私照临的爱光,永远包围着我们,温慰着我们。”
分類:温存抚慰
《漢語大詞典》:存育
抚慰存恤。隋书·北狄传·突厥:“朕以 启明 诚心奉国,故亲至其所。明年当往 涿郡 。尔还日,语 高丽王 知,宜早来朝,勿自疑惧。存育之礼,当同於 启民 。如或不朝,必将 启民 巡行彼土。”
分類:抚慰存恤
《漢語大詞典》:尉藉
慰劳,抚慰。后汉书·窦融传:“帝復遣 席封 赐 融 、 友 书,所以尉藉之甚备。”资治通鉴·汉光武帝建武六年:“所以尉藉之甚厚。” 胡三省 注:“尉,与慰同。尉,安也。藉,荐也。”
分類:慰劳抚慰
《漢語大詞典》:宠慰(寵慰)
谓以恩宠抚慰。后汉书·乌桓传:“ 广阳 人 阎柔 ,少没 乌桓 、 鲜卑 中,为其种人所归信。 柔 乃因 鲜卑 众,杀 乌桓 校尉 邢举 而代之。 袁绍 因宠慰 柔 ,以安北边。”
分類:恩宠抚慰
《漢語大詞典》:劳恤(勞恤)
亦作“ 劳恤 ”。 抚慰,救济。后汉书·翟酺传:“愿陛下亲自劳恤,研精致思。” 晋 袁宏 后汉纪·明帝纪上:“陛下躬行孝道,修明经术,敬畏天地之礼,劳卹黎民之恩。”新唐书·王式传:“会 河曲 大歉,民流徙,佗州不纳,独 式 劳卹之,活数千人。”
见“ 劳卹 ”。
分類:抚慰救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