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國語辭典》:折子  拼音:zhé zi
以白纸折叠而成的册子,分全折五开半及半折三开半两种。封面和封底加贴厚纸,外加硬套。多用于记帐或开列清单等。也作「摺子」。
《國語辭典》:摺子  拼音:zhé zi
1.将纸张摺叠成页的册子。用以记事或开列清单。《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第七回:「抄了一张清单,一齐开了个白摺子,连这信封在一起,打发人来投递。」也作「折子」。
2.清代官员对皇帝所上的奏章。《文明小史》第四二回:「后来制台又为他特地上了一个摺子,拿他奏派了全省学务总办一席。」
3.吴语。指米店中卷成筒形用以存米的芦席。《儒林外史》第二二回:「第二日清早,卜诚起来,扫了客堂里的地,把囤米的摺子搬在窗外廊檐下。」
《國語辭典》:折子戏(折子戲)  拼音:zhé zi xì
元杂剧一本通常分四场,一场称为「一折」,因观众特别喜看戏中某「一折」,故而将此一高潮场次抽出以单独上演的演出型式,即称为「折子戏」。约始于昆曲后期。
《漢語大詞典》:折子书(折子書)
曲艺名词。指从评语、弹词等的长篇曲目中,选择一回或一段,经过一定的整理加工,成为一个可以独立演出的曲目。一般要求有一个比较完整的故事,有头有尾。现在苏州评话、弹词的一出折子书,大多在四十五分钟到一个小时内演完。
《漢語大詞典》:戏折子(戲折子)
开列戏曲目录的折子。 巴金 《春》五:“瞎子坐定了,拿出戏折子请主子点戏。”
《漢語大詞典》:拜折子(拜摺子)
见“ 拜摺 ”。
《漢語大詞典》:拜摺
亦称“ 拜摺子 ”。 清 制,督抚以上有要事专折上奏,把折匣供在大堂香案上,对之行三跪九叩礼,然后取交折差,高捧头上,开中门送出。拜折时,属员站班,步兵排队,放炮奏乐,仪节隆重。《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第二一回:“然而你看他拜摺子也説禁烟,出告示也説禁烟,下札子也説禁烟,却始终不曾説出禁烟的办法来。”《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第二七回:“抚臺一面拜摺参办。”
《漢語大詞典》:白折子(白摺子)
(1).旧时用于练字习文的空白折子。《花月痕》第二六回:“适有 荷生 习楷的白摺堆在案头,随手取一本,却已套有印格,便磨墨蘸笔,作起楷书来。”
(2).旧时用于写呈文、公文的空白折子。亦借指呈文、公文。 老舍 《二马》第二段二:“他考过几回学部的录事,白折子写不好,作录事的希望只好打消。”
(3).记录钱物的折子。《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第七回:“﹝各钱庄﹞将两年多的往来帐目,抄了一张清单,一齐开了个白摺子,连这信封在一起,打发人来投递。”
《漢語大詞典》:篾折子
竹席。 沙汀 《代理县长》:“我不信会在这里拖得出个名堂来的,死了会连篾折子都找不到一张哩!”
分類:竹席
《漢語大詞典》:簿扇
即折子。一种用纸折迭而成的册子,多用于记账。 清 林则徐 《颁发挑挖徒阳运河新定章程十八条》:“该局员出具收管,逐日按章支发,登载簿扇。”
《國語辭典》:手摺  拼音:shǒu zhé
1.旧时属吏申述意见,禀陈公事时所用,大都摺纸手书,亲手呈递于长官,故称为「手摺」。清。孔尚任《桃花扇》闰二○出:「好,好!下官写手摺,明日取出奉送罢。」《官场现形记》第三一回:「他自己拿嘴说,那个朋友拿笔写。写了又写,改了又改,足足弄了十六个钟头,好容易写了一个手摺。」
2.商家记载交易物品及价值的小摺。
《漢語大詞典》:手摺
1.旧时随手记事或申述意见、禀陈公事的折子。 明 戚继光 《练兵实纪杂集·将官到任宝鉴》:“乃将钱粮兵马城池地里各文册,于案牘中择出,粗涉一过,先取大数,抄为手摺,常在袖中。” 清 孔尚任 《桃花扇·闲话》:“好,好!下官写有手摺,明日取出奉送罢。”《官场现形记》第三一回:“他自己拿嘴説,那个朋友拿笔写。写了又写,改了又改,足足弄了十六个鐘头,好容易写了一个手摺。”
2.旧时商业上记载交易的折子。
《漢語大詞典》:歌折(歌摺)
载有演唱项目的折子。 朱自清 《桨声灯影里的秦淮河》:“一个伙计跨过船来,拿着摊开的歌折,就近塞向我的手里,说:‘点几出吧!’”
分類:演唱折子
《國語辭典》:经摺(經摺)  拼音:jīng zhé
记事用的小手摺。《水浒传》第一八回:「只见何清去身边招文袋内,摸出一个经摺儿来。」《儒林外史》第二○回:「只见一个十七八岁的小厮,右手拿著一本经摺,左手拿著一本书。」
《漢語大詞典》:袖摺
小而可袖藏的折子。 清 黄六鸿 《福惠全书·莅任·承事上司》:“凡有啟事,书之袖摺,临时省览,免致遗忘。”
分類:折子
《漢語大詞典》:邮折(邮摺)
为一定主题特制的,插贴相关主题邮品,并盖邮政日戳或纪念邮戳的折叠式硬纸卡。
邮摺:邮品的一种。比明信片稍大。折子的封面和底印有精美图案,内贴邮票。《人民邮电》报1991.1.8:“加上首日封、邮摺等邮品售量,总营业额达60多万元。”
《漢語大詞典》:袖折(袖摺)
小而可袖藏的折子。 清 黄六鸿 《福惠全书·莅任·承事上司》:“凡有啟事,书之袖摺,临时省览,免致遗忘。”
分類:折子
《漢語大詞典》:手摺
1.旧时随手记事或申述意见、禀陈公事的折子。 明 戚继光 《练兵实纪杂集·将官到任宝鉴》:“乃将钱粮兵马城池地里各文册,于案牘中择出,粗涉一过,先取大数,抄为手摺,常在袖中。” 清 孔尚任 《桃花扇·闲话》:“好,好!下官写有手摺,明日取出奉送罢。”《官场现形记》第三一回:“他自己拿嘴説,那个朋友拿笔写。写了又写,改了又改,足足弄了十六个鐘头,好容易写了一个手摺。”
2.旧时商业上记载交易的折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