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漢語大詞典》:占固
强占把持。《宋书·孝武帝纪》:“前詔江海田池,与民共利。歷岁未久,浸以弛替。名山大川,往往占固,有司严加检纠,申明旧制。” 宋 邵伯温 《闻见前录》卷十一:“今观 安石 汲引亲党,盘据要津,挤排异己,占固权宠。”
分類:强占把持
《漢語大詞典》:辜较(辜較)
(1).搜刮聚敛。指对财利的把持。《后汉书·皇后纪下·孝仁董皇后》:“交通州郡,辜较在所珍宝货赂,悉入西省。”后汉书·宦者传·单超:“兄弟姻戚皆宰州临郡,辜较百姓,与盗贼无异。” 章炳麟 《代议然否论》:“官设工场,辜较其所成之直,四分之以为餼廪。”
(2).大略;大概。《孝经·天子》“盖天子之孝也” 邢昺 疏:“ 孔 传云:‘盖者,辜较之辞。’ 刘炫 云:‘辜较,犹梗概也。’”
(3).比较。 章炳麟 《五朝法律索隐》:“驰説者不暇钩校,而空尊尚西方,或沾沾欲復《唐律》,此皆目録辜较之学。” 蔡元培 《对于教育方针之意见》:“上之所著,仅具辜较,神而明之,在心知其意者。”
(4).查对;计点。 章炳麟 《政闻社社员大会破坏状》:“然以之清丈田亩,辜较粟米,虽有其术,而不能行。”
《國語辭典》:把稳(把穩)  拼音:bǎ wěn
1.主意坚定,不可动摇。《资治通鉴。卷一○七。晋纪二十九。孝武帝太元十六年》:「陛下将牢太过耳。」元。胡三省。注:「将牢,谓先自固而不妄动也,犹今人之言把稳。」清。李鉴堂《俗语考原。把稳》:「把稳,主持甚坚,不可摇动也。」
2.有把握、拿得稳、算得准。《警世通言。卷一五。金令史美婢酬秀童》:「金满道:『吏房是不必说了,但当堂拈阄怎么这等把稳?』」
《國語辭典》:把揽(把攬)  拼音:bǎ lǎn
把持包揽。如:「公司的大小事务,都被他一人把揽。」《金瓶梅》第二回:「专在县里管些公事,与人把揽说事过钱,交通官吏。」也作「把持」。
分類:把持包揽
《国语辞典》:挜把(挜把)  拼音:yà bǎ
操纵、把持。明。高明《琵琶记。牛小姐谏父》:「不想道相挜把,这做作难禁架。」也作「挜摆」。
《漢語大詞典》:横霸
(1).犹垄断,广泛把持。 茅盾 《子夜》十六:“惟吾国土造火柴商人,资本微薄,难敌财雄势大横霸全球之 瑞典 火柴托辣斯。”
(2).蛮横霸道。《中国历代农民问题文学资料·回族民歌·歌唱英雄白彦虎》:“大 清 家做事多横霸,你好好儿的放我出了城, 白老子 饶你一条狗命。”
《漢語大詞典》:钳固(鉗固)
严密地控制、把持。新唐书·逆臣传·安禄山:“帝春秋高,嬖艷钳固, 李林甫 、 杨国忠 更持权,纲纪大乱。”
《漢語大詞典》:政由己出
政令由一己发出。指把持大权,独断专行。语本史记·项羽本纪:“三年,遂将五诸侯灭 秦 ,分裂天下,而封王侯,政由 羽 出,号为‘霸王’。” 章炳麟 《为〈民报〉封禁事移让日本内务大臣平田东助书》之三:“独有为贵大臣告者,臺阁之上,政由己出,龙行虎步,高下在心,欲将《民报》永远禁止,则直令永远禁止耳。”
《國語辭典》:招权纳贿(招權納賄)  拼音:zhāo quán nà huì
把持权柄,收受贿赂。《明史。卷一七一。杨善传》:「气势烜赫,招权纳贿,亨辈嫉而间之,以是渐疏外。」也作「招权纳赂」、「招权纳赇」。
《漢語大詞典》:文阀(文閥)
指凭借势力把持文坛、文化界的人。 鲁迅 《且介亭杂文二集·六论“文人相轻”--二卖》:“有的卖穷和富,说这刊物是因为受了文阀文僚的排挤,自掏腰包,忍痛印出来的,所以又与众不同。” 郭绍虞 《中国文学批评史》十七:“大抵当时风气讲究门第,文坛方面也有文阀。”
《國語辭典》:学阀(學閥)  拼音:xué fá
讥称以势力把持学术界或教育机关的少数人。如:「自从学术机构的主管采任期制后,已难有学阀的把持。」
《國語辭典》:一统天下(一統天下)  拼音:yī tǒng tiān xià
统一全国。《三国演义》第一回:「汉朝自高祖斩白蛇而起义,一统天下。」
《国语辞典》:神摇魂荡(神摇魂荡)  拼音:shén yáo hún dàng
心神恍惚,难以把持。《东周列国志》第九九回:「喜得公孙乾和异人目乱心迷,神摇魂荡,口中赞叹不已。」也作「神魂摇荡」。
《国语辞典》:揽权纳贿(揽权纳贿)  拼音:lǎn quán nà huì
把持权力,收受贿赂。《官场维新记》第六回:「及到了湖北,方才晓得李统领因为京里有人参他揽权纳贿等事,所以急于韬光养晦。」
《国语辞典》:专国弄权(专国弄权)  拼音:zhuān guó nòng quán
把持国政,滥用权力。《三国演义》第二○回:「后得曹操,以为社稷之臣;不意专国弄权,擅作威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