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漢語大詞典》:基本功
从事某种工作所必需的基本的知识和技能。 徐迟 《牡丹》二:“她有科班中扎扎实实的基本功。” 秦牧 《〈李可染山水画集〉序》:“一直到晚年他还是坚持不懈地锻炼基本功。”
《漢語大詞典》:积财千万,不如薄伎在身(積財千萬,不如薄伎在身)
谓学会一种技能,胜于积财千万。 北齐 颜之推 颜氏家训·勉学:“夫明六经之指,涉百家之书,纵不能增益德行,敦厉风俗,犹为一艺得以自资;父兄不可常依,乡国不可常保,一旦流离,无人庇廕,当自求诸身耳。谚曰:‘积财千万,不如薄伎在身。’伎之易习而可贵者,无过读书也。”
《國語辭典》:鬼斧神工  拼音:guǐ fǔ shén gōng
形容技艺精巧,似出自鬼神之手,非人力所能及。多指建筑、雕塑、文学艺术。语本《庄子。达生》:「梓庆削木为鐻,鐻成,见者惊犹鬼神。」如:「这件雕塑品可谓鬼斧神工,令众人叹为观止。」《野叟曝言》第七五回:「以鬼斧神工之技,成天造地设之文。」后亦用以形容大自然景观之奇美。清。吴庆坻《蕉廊脞录。卷七。陆为栈道图》:「蚕丛鱼凫辟奇格,鬼斧神工逞狡狯。化工巧夺造物忌,缒凿幽险惊脱械。」也作「神工鬼斧」。
《漢語大詞典》:不觉技痒(不覺技癢)
谓具有某种技能的人,一遇机会,便情不自禁地想表现一下。语本 汉 应劭 《风俗通·声音·筑》:“ 渐离 变名易姓,为人庸保,匿作於 宋子 ,久之,作苦,闻其家堂上客击筑,伎痒,不能毋出言,曰:‘彼有善不善。’”镜花缘第五三回:“﹝ 緇氏 ﹞今听此言,不觉技痒,如何不喜!”
分類:技能机会
《國語辭典》:带徒弟(帶徒弟)  拼音:dài tú dì
在工作中把知识和技能传授给徒弟。如:「木雕师傅觉得年事已高,于是开始带徒弟,希望能把这项民俗技艺传下去。」
《國語辭典》:登堂入室  拼音:dēng táng rù shì
1.比喻学问或技艺循序渐进,达到高深的境界。参见「升堂入室」条。宋。吴坰《五总志》:「如徐师川、余荀龙、洪玉父昆弟、欧阳元老,皆黄门登堂入室者,实自足以名家。」
2.未经许可自行进入他人内室。如:「他竟然擅自登堂入室,简直目中无人。」
《國語辭典》:升堂入室  拼音:shēng táng rù shì
语本《论语。先进》:「由也升堂矣,未入于室也。」比喻学问或技艺循序渐进,达到高深的境界。《三国志。卷一一。魏书。管宁传》:「娱心黄老,游志六艺,升堂入室,究其阃奥。」也作「登堂入室」、「入室升堂」。
《漢語大詞典》:彫虫小技(彫蟲小技)
指刻意雕琢词章的微小技能。 唐 刘知几 史通·载文:“昔 夫子 修春秋,别是非,申黜陟,而贼臣逆子惧。凡今之为史而载文也,苟能拨浮华,採贞实,亦可使夫彫虫小技者,闻义而知徙矣。”参见“ 彫虫篆刻 ”。
《國語辭典》:彫虫篆刻(彫蟲篆刻)  拼音:diāo chóng zhuàn kē
雕虫、刻符的小技艺。后用以比喻文章小技。汉。扬雄《法言。吾子》:「或问:『吾子少而好赋。』曰:『然,童子彫虫篆刻。』俄而曰:『壮夫不为也。』」也作「雕虫篆刻」。
《漢語大詞典》:吹弹鼓板(吹彈鼓板)
谓吹竹、弹弦击鼓、拍板。亦泛指戏曲演奏技能。 清 孔尚任 《桃花扇·闹榭》:“[浄扮 苏崑生 ,吹弹鼓板,坐船上。]”
《國語辭典》:骑者善堕(騎者善墮)  拼音:qí zhě shàn duò
善于骑马者反而易于坠马。语本《淮南子。原道》:「夫善游者溺,善骑者堕。各以其所好,反自为祸。」比喻对某一技巧愈熟悉,则愈容易大意疏忽而造成失败。《聊斋志异。卷四。念秧》:「何意吴生所遇,即王子巽连天叫苦之人,不亦快哉!旨哉古言:『骑者善堕。』」
《國語辭典》:片长薄技(片長薄技)  拼音:piàn cháng bó jì
浅薄的才能或技术。清。郑观应《盛世危言。卷八。工政技艺》:「后世概以工匠轻之,以舆隶概之,以片长薄技鄙数之。」也作「片长末技」。
《漢語大詞典》:十八般兵器
(1).本指刀枪剑戟等十八种古式兵器。后泛指多种武器。《花城》1981年增刊第4期:“寺院围墙边,排列着十八般兵器。”
(2).比喻多种技能。 骆宾基 《关于饲养员给狗咬伤的问题》一:“光靠生产队长一个人,就是能耍十八般兵器,也玩儿不转。”参见“ 十八般武艺 ”。
《國語辭典》:十八般武艺(十八般武藝)  拼音:shí bā bān wǔ yì
1.中国旧有十八种兵器的武艺。相传为战国时孙膑、吴起所传。究竟是那十八种兵器,说法不一,一般的说法是指鎗、戟、棍、钺、叉、镋、钩、槊、环、刀、剑、拐、斧、鞭、锏、锤、棒、杵等。
2.比喻多种武艺或技能。元。杨梓《敬德不伏老》第一折:「凭著俺十八般武艺,定下了六十四处征尘,都是神乌马踏成了这唐社稷。」
《國語辭典》:十八般武艺(十八般武藝)  拼音:shí bā bān wǔ yì
1.中国旧有十八种兵器的武艺。相传为战国时孙膑、吴起所传。究竟是那十八种兵器,说法不一,一般的说法是指鎗、戟、棍、钺、叉、镋、钩、槊、环、刀、剑、拐、斧、鞭、锏、锤、棒、杵等。
2.比喻多种武艺或技能。元。杨梓《敬德不伏老》第一折:「凭著俺十八般武艺,定下了六十四处征尘,都是神乌马踏成了这唐社稷。」
《漢語大詞典》:耍一手
指显示一下某种技能或本领。闽剧《炼印》第十场:“这个家伙,退堂鼓都打了,还要耍一手。”
《漢語大詞典》:寿陵失步(壽陵失步)
庄子·秋水:“且子独不闻 寿陵 餘子之学行於 邯郸 与?未得国能,又失其故行矣,直匍匐而归耳。”后以“寿陵失步”比喻仿效不成,反而丧失了固有技能。 唐 李白 《古风》之三五:“丑女来效顰,还家惊四邻。 寿陵 失本步,笑杀 邯郸 人。” 秦牧 《艺海拾贝·“邯郸学步”》:“自从 庄子 的著作中叙述了它以后,‘邯郸学步’或者‘寿陵失步’这句成话,常常被许多人所引用。”
《國語辭典》:稍胜一筹(稍勝一籌)  拼音:shāo shèng yī chóu
稍微强一点。如:「两队竞争激烈,结果我方稍胜一筹,赢得冠军。」也作「略高一筹」、「略胜一筹」。